APP下载

手术室护士职业性损伤及防护研究

2020-02-28黄花夏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职业性手术室护士

黄花夏

(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手术室,广西 百色 533000)

职业性损伤具体指从业者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遭受职业病或者事故危害,此类情况在手术室护士工作中较为常见,具体与手术室护士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相关,手术室是护士的主要工作环境,较为密闭,且出于治疗需求护士需接触各类病人、药物和器械,并会长时间暴露在有害气体、放射线中,同时还会接触患者分泌物、血液或排泄物等,被伤害和传染的可能性较高[1-2]。同时手术具有突发性、复杂性等特点,通常手术时间较长,护士承受巨大压力,心理和生理负担均较重[3]。从上述情况出发考虑,手术室护士面临巨大职业性损伤风险,因此需结合临床工作具体状况,开展科学有效的防护工作,目前相关研究不断增加,本文进行了综述,详述如下:

1 手术室护士职业性损伤危险因素

1.1 生理及心理因素

手术室护士通常需持续高强度工作,且工作节奏较快,很多时候无法正常饮食和休息,生活规律被打乱,手术过程中需长时间张力,会对下肢静脉或腰椎间盘造成伤害,有研究[4]对器械护士颈椎病发病情况进行了探究,结果指出器械护士在手术配合过程中,需采取被迫体位,身体前倾,颈部向前倾斜15-25度,颈椎病发病率较高;同时目前临床对护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加之医学技术发展,在手术中会接触更多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器械,对护士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手术室护士工作量明显增加,且面临更为严格的考核,心理压力不断增加。

1.2 物理性因素

手术开展过程中会使用麻醉机、吸引器、心电监护仪、电锯、电刀等,会造成明显的噪音,而护士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下会对其心血管系统、听觉、睡眠和消化系统产生不同刺激,张艳艳[5]等人研究指出,噪音影响机体思维过程,会干扰思维的连贯性,手术室护士长期在噪音环境下会引发烦躁、听力衰退和幻听等问题。同时护士会长时间接触放射线,手术室消毒时甚至使用紫外线,对护士皮肤、眼部均会产生刺激甚至损伤。

1.3 生物性危害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会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等感染源,而像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疾病具有传染性,护士接触传染源后若防护不到位,会增加被感染几率。

1.4 化学性危害

手术室日常使用化学消毒剂较多,包括碘伏、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乙醇、戊二醛、甲醛等,护士频发接触容易引起不适情况。以氯制剂(2000g/L)为例,会损伤鼻黏,出现过敏性鼻炎等,同时皮肤长期接触碱性戊二醛(2%)会造成角质层损伤,出现皮肤变黄情况,甚至引发皮炎,此外接触甲醛也存在巨大风险,例如当接触40%甲醛后,存在出现头晕、呕吐、持续性头痛情况。此外麻醉药物也会对护士造成影响,廖春燕[6]等人研究对气管插管全麻情况进行了分析,使用吸入性麻醉药物,具有气态弥散特点,会挥发进入空气,护士处于这样环境中,体内蓄积大量有害气体,导致出现慢性中毒情况,出现持续头痛情况,严重时对肝脏造成损伤,若护士处于妊娠期,则会对胎儿造成不可逆转影响,导致胎儿窒息。

2 手术室护士职业性损伤防护现状

目前临床上对手术室护士防护工作重视度不断提升,具体防护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但受救治操作、医院状况和护士自身等因素影响,目前防护工作仍存在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1)急诊抢救把控难度较大,很多未知 HBV、HIV或梅毒患者再未确诊时已接受抢救;(2)防护设备紧缺,目前很多医院尚未创建完善的手术室护士职业性损伤防护体系,防护设备处于紧缺状态,以放射防护设备为例,大量骨科手术均需使用X线,但防护设备紧缺,很多护士需暴露在X线定位范围内,长此以往增加了职业性损伤发生率[7];(3)护理安全防护观念较为落后,护理工作开展中提倡敬业精神,容易导致防护观念的偏失,造成防护能力降低,很多时候防护工作仅在确定了具有风险的前提下开展,但是手术室工作开展中存在诸多潜在性风险,基于现在的防护状况容易导致防护工作缺失,增加职业性损伤发生率[8]。

3 手术室护士职业性损伤防护措施

3.1 应对心理性危害

医院可结合手术安排、护士状况等现实情况,制定合理的排班制度,保证排班的弹性,适当增加值班人员,缓解护士工作压力。同时护士自身要学会积极应对工作压力,培养兴趣爱好,定时为自己减压,并提高自身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从工作中体会到乐趣,有研究[9]指出,指导手术室护士调节心理和生理状况,可明显缓解患者压力,降低由于生理、心理状况导致的损伤情况;

3.2 防范物理性危害积

在手术室消毒过程中,护士不得停留在室内,若操作或检查仪器应穿长袖工作服,避免紫外线照射眼睛或者皮肤,在X线使用时做好屏蔽防护工作,尽量检查照射次数,若护士必须进入照射范围,要穿戴特制防护衣,佩戴铅眼睛。此外护士要定期检查手术室仪器设备情况,及时发现漏电等问题,防止意外情况造成伤害,对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严格遵照标准确定无菌蒸馏水使用量,避免高温时蒸馏水溢出;

3.3 避免生物性感染

在手术前,护士要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详细了解,查看患者梅毒、艾滋病、肝功等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疾病传染风险程度,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同时做好自身保护,不要弄破手部皮肤,若手术当日出现外伤情况,尽量调班,禁止参与手术,且在护理服务过程中药严格佩戴一次性手套,不要直接接触患者血液或体液,对于传染性疾病或严重感染患者,两台手术间要对器械进行特殊处理,做好消毒、清洗和灭菌工作,废弃物做好分类处理[10-11];

3.4 预防化学性伤害

在化学试剂使用时严格遵照使用规范要求,明确注意事项,化学试剂使用时佩戴口罩、手套和帽子,浸泡液不用时要改好盖子,避免气体挥发,若消毒液接触皮肤应立即冲洗。同时强化麻醉药物规范使用,使用吸入类麻醉药物时要动作轻柔且稳定,避免药物遗留或溢出,给予患者吸氧时严格检查面罩密闭性,尽量降低空气中氧气浓度。

4 小结和展望

手术室护士长时间暴露在多种职业风险之中,身心健康受到巨大打击,严重时甚至影响患者职业发展,威胁其身体健康,因此临床日渐重视职业性损伤的预防工作。目前医学界人本思想渗透并发展较快,临床大量学者关注手术室护士职业性损伤防护工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预防体系,但对照研究较少,可在今后研究中加强四方面分析,提高防护措施针对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职业性手术室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职业性中暑的预防
职业性传染病的预防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