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药学服务
2020-02-28吴锦胜
吴锦胜
(中山市坦洲医院,广东 中山 528467)
阿司匹林[1](ASP) 作为典型的非甾体抗炎类药物,具有解热镇痛、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当前众多用药指南上把阿司匹林作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级推荐用药,也是抗血小板基础性药物之一,可作为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硬化所致脑缺血的首先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确诊为脑缺血、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共计100例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都符合阿司匹林用药指征,主要作用机制是抗血小板聚集;(2)患者自愿参与本次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近3个月发生急性炎症者;(2)患有严重血液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者;(3)肝肾功能严重损伤者;(4)对阿司匹林有严重用药过敏反应者。
所选取的100例患者中,女性患者57例,男性患者43例,年龄在38~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38±5.7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患者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纳入研究的100例患者均给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和一般护理,治疗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做好相关急救措施以预防严重不良用药反应。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全程药学服务指导,以此比较两组阿司匹林用药效果。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全程进行用药跟踪,以问卷调查和临床数据综合统计的方式,记录相关评价指标。具体指标由疾病缓解率、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药依从性、阿司匹林药理知识四个方面来确保阿司匹林用药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文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均采用SPSS20.00统计学软件,选取(%)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值进行检验,选取(±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所有数据的检验结果为P<0.05,那么,说明文中的所有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 果
在对两组进行的全程阿司匹用药跟踪研究发现,观察组疾病缓解率为84%、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用药依从性调查为90%、药理知识调查76%;对照组疾病缓解率为76%、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用药依从性调查为64%、药理知识调查56%,观察组四个方面评价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用药质量的临床用药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 论
临床上使用阿司匹林报告表明[3],使用不当会诱发患者机体不良反应。如阿司匹林在长期低剂量维持用药过程中,加重胃肠道负担、引起应激反应、诱发神经系统局部感染、诱发凝血障碍等。其中,表现为腹部疼痛、恶心感、呕吐、腹泻的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更甚者会形成长效性腹痛、呕血。
本次研究表明,在对两组进行的全程阿司匹用药跟踪研究发现,观察组在疾病缓解率、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药依从性、药理知识四个方面评价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阿司匹林用药质量的临床用药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药学服务组能更科学合理地使用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有效避免不良用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科学的阿司匹林药学服务能够全面、有效帮助患者提高临床抗血小板用药的合理性,更好地服务于临床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