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适护理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2020-02-28张春平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精神病住院常规

张春平

(大庆市第三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0)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且大多存在与子女交流较少,心理状态不佳等情况,极易罹患一定的精神类疾病[1]。针对确诊的老年精神病患者,应在及时治疗的同时,尽可能的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同步护理服务。本院精神科在近年来的临床护理实践中尝试应用舒适护理这一新型的护理模式,并经实践发现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对相关的内容做以下的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100例于2017年6月~2019年6月期间在本院精神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精神病患者实施分组研究。其中男性患者一共59例,占59.00%,女性患者41例,占41.00%。年龄 60-79岁,平均年龄(65.29±1.13)岁;患病时间1- 6年,平均患病时间(3.94±0.16)年。其中50例接受常规护理,50例接受舒适护理,组名分别为常规护理组、舒适护理组。组间统计学对照发现两组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舒适护理组患者均在实验开始后接受全面的舒适护理,包括:(1)心理舒适护理。护理人员全面、认真的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疾病类型,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掌握其临床精神状态等。同时,与患者的子女等进行交流,掌握多方面的患者信息。进而本着尊重患者、关系患者的原则,通过耐心、科学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在患者家属的帮助下安抚、稳定患者情绪。(2)环境舒适护理。充分考虑、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理状态、精神状态,以及陌生的环境和人员可能会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刺激等,从环境角度出发对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在护理时,注意与患者子女等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日常习惯等,并对病房内环境进行针对性的布置。以提高环境的温馨程度,尽可能的贴近患者的日常生活,减轻其陌生感和不良应激,帮助其放松心情。(3)生活舒适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与患者沟通,掌握其心理状态,并了解患者的各种生活方面的需求并尽可能的予以满足。对患者进行安全护理,警惕跌倒等安全事件的出现。注意及时发现患者进食、睡眠、举止等方面的异常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

常规护理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此次实验中两组的护理时间均为4周,护理中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精神症状进行观察和记录,统计两组临床精神症状的缓解时间,并计算得出两组平均住院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

利用(均数±标准差)方式表示两组患者的平均临床精神症状缓解时间与住院时间,利用SPSS 21.0 版本软件测算相关数据结果,并实施组间比较t检验。如果P<0.05,则达标数据间存在显著差异。

2 结 果

统计与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平均临床精神症状缓解时间与住院时间差异显著,舒适护理组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均P<0.05。两组患者临床精神症状缓解时间与住院时间统计与比较(±s):常规护理组50例,临床精神症状缓解时间(天)8.26±0.39、平均住院时间(天)19.25±1.23;舒适护理组50例,临床精神症状缓解时间(天)85.94±0.28、平均住院时间(天)14.45±1.09,P<0.05。

3 讨 论

精神类疾病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并会给患者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造成十分沉重的负担[2]。以往针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大多侧重于对其的综合性治疗。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积极的从护理角度入手来对此类患者实施综合干预,也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本院精神科尝试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用舒适护理这一新型的护理模式,以更好的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水平。此次实验的研究结果显示,应用不同护理模式的两组患者在平均临床精神症状缓解时间与住院时间方面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舒适护理组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结果证明,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可更好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其住院时间。分析相应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在舒适护理模式下,注重尽可能的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提高其临床舒适度。进而更好的为临床治疗服务,并助力患者的快速康复,改善预后。护理中,从患者的心理状态入手展开护理工作。在掌握患者基本情况和临床精神状态、基本信息等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心理舒适护理,体现出对患者的高度关怀,可以帮助患者快速调适身心状态,对改善其临床精神症状十分有益。

综上,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效果确切,有利于更好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精神症状,并促进其尽快出院。

猜你喜欢

精神病住院常规
妈妈住院了
常规之外
完形填空专练(五)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都有精神病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别受限于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