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川崎病的护理对策
2020-02-28肖颖,李斌
肖 颖,李 斌
(昆明市儿童医院心内科,云南 昆明 650228)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婴幼儿多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1]。表现为急性发热、皮肤粘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本病男孩多于女孩,亚裔人较多,四季皆可发病[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9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1-3岁川崎病患儿79例,其中男患儿56例,女患儿23例,经过临床诊断,均符合川崎病的诊断依据[3]。79例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39~40℃,呈稽留热或弛张热,持续1~2周,抗生素治疗无效;双眼球结膜充血,口唇潮红、皲裂或出血,杨梅舌,手足皮肤呈广泛性硬性水肿,经过静脉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和护士耐心细致的护理,全部患儿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9天。
1.2 方法
指导患儿家长掌握川崎病的基本知识、临床表现和注意事项,责任护士根据患儿的不同的临床症状给予相应的护理,针对家长文化程度的高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儿家长进行面对面的讲解,消除其焦虑恐惧的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 结 果
79例患儿经过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口服阿司匹林等药物及细心的护理,均治愈出院。
3 护理问题
护理人员根据患儿临床症状对其进行评估:患儿体温过高,与感染、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皮肤完整性受损,与小血管炎有关;潜在并发症:心脏受损,引起冠状动脉病变;对疾病相关知识缺乏:家长未及时发现患儿早期表现,导致病情加重;药物的副作用:向家长说明患儿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出现胃肠道不适。
4 护理对策
4.1 健康教育
本病起病急、病情重,持续高热(39℃以上),其并发症可致死亡,家长对疾病缺乏了解感到焦虑,护士要多与家长沟通,根据家长的文化程度和患儿病程的分期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消除其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4.2 严密观察病情
该病患儿高热为最初表现,热程在5天以上,常伴有呼吸道上感症状,如咳嗽、流鼻涕;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痛、腹泻等,容易误诊,需严密观察,注意有无颈部淋巴结肿大,趾端有无膜样脱皮,肛周皮肤有无发红脱皮,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4.3 高热的护理
(1)发热为川崎病最早出现的症状,患儿持续高热且抗生素治疗无效,此时应告知家长该病的发病原因、分期及各期的特点以及高热的反复性,消除其紧张情绪,给予心理支持。
(2)控制病室内温度和湿度,减少人员流动,定时开窗通风。
(3)急性期让患儿卧床休息,减少机体的新陈代谢,每4小时监测体温一次,密切观察伴随症状及程度,预防高热惊厥。
(4)高热时及时采取适当的降温,体温在38.5℃以下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袋放于腋下冰敷、额头用冷毛巾冷敷。若体温超过38.5℃,遵医嘱给予口服退热剂。
(5)患儿退热后,出汗要及时擦干,更换衣服,防止受凉。鼓励患儿多饮水以补充水份的丢失,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补液。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护理,无一例患儿发生高热惊厥。
4.4 皮肤黏膜的护理
(1)观察皮肤黏膜的变化,皮疹在发热时或发热后出现,呈向心性、多形性,告知家长皮疹会随体温下降而消退,修剪指甲,告知勿搔抓皮肤。
(2)由于皮肤完整性受损,极易发生发生感染,因此要做好皮肤护理,禁用肥皂和酒精,患儿衣裤应为宽松的棉质品,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干燥、舒适,避免对皮肤的刺激。
(3)患儿每次便后及时用清水清洗臀部并用软纸擦干,外涂软膏保护肛周皮肤。
(4)对指(趾)端半脱的痂皮切忌强行撕脱,应用消毒剪刀剪除,防止出血和感染。
4.5 眼部护理
患儿常有双眼结膜充血,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洗双眼,必要时遵医嘱滴滴眼液,预防继发感染,告知患儿勿揉眼睛。
5 出院指导
告知家长出院后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受凉感冒。向家长讲解出院后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及时准确地给患儿服药。少数患儿可能复发,定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