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对1例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效果
2020-02-28曹维佳
曹维佳
(重庆市丰都县龙河中心卫生院,重庆 408200)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的一种常见病,指新生儿时期(出生28天内)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巩膜黄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症[1]。诸多文献报道指出,在新生儿黄疸治疗期间,结合精细、周到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升疗效,快速改善临床症状,促使新生儿尽早恢复健康[2]。小儿推拿是时下流行的一种科学育婴新方法,通过对新生儿进行皮肤和机体的推拿,可以刺激小儿感觉器官的发育,增进宝宝的生理成长和神经系统反应,改善胃肠代谢功能,促进血清胆红素排出体外,继而缓解新生儿黄疸症状[3]。基于此,现就本院1例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过程与效果展开回顾性分析,见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3月16日诊治的1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日龄19d。
父母主诉:患儿足月产,但产程较长,新生吸吮,睡眠良好,2周后出现皮肤、眼目黄疸,嗜睡,哭声低沉,吸吮变少,偶有吐奶。
诊察症见:体温37.5℃,面色略苍白,精神反应差,神软嗜睡,呼吸平稳,哭声低微,周身皮肤黄染,呈鲜明橘黄色,腹部胀满,脐部干燥,臀部、会阴部红赤,小便色黄,大便偏干,四肢肌张力差。
体检:心肺听诊正常,心率120次/min,律齐,心音有力,呼吸45次/min,肝脾肋下触及,质软。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60 g/L,红细胞4.6×1012/L,白细胞18.3×109/L,血清总胆红素259 μmol/L,经皮侧总胆红素22 mg/dl。
临床诊断:西医诊断为新生儿黄疸,中医诊断为胎黄。
治疗:入院后予以保暖防寒等常规治疗,西药予以青霉素80万,肌注,2次/d;中医遵照清热利湿、行气理脾原则,予以茵陈篙汤合四磨汤(茵陈、炒山栀、焦大黄、木香、乌药、白茅根等)治疗,1剂/d,加水煎煮,去渣取液,分早晚2次温服。治疗5 d后,患儿的体温、精神、吸吮均好转,复查血清总胆红素176μmol/L,经皮侧总胆红素8.3 mg/dl,皮肤黄染消退。
1.2 方法
1.2.1 护理问题
①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②家长知识缺乏:缺乏对新生儿黄疸的正确认知。
1.2.2 护理措施
主要内容包括①针对潜在并发症的护理:加强基础护理,积极预防胆红素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其中基础护理内容包括实时观察黄疸变化和患儿全身症状,监测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神志等。加强基础护理:保暖、早开奶、合理喂养等,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详细记录患儿出现病理性黄疸的时间、体表分布以及并发症,观察患儿治疗后的病情变化。观察患儿二便的情况并做好记录,包括颜色、量以及性质。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保证室内通风良好,干净整洁,室温24℃~26℃,湿度55%~65%。通过抚触护理、小儿推拿、腹部按摩、游泳护理等护理操作,可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避免脑红素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抚触护理:按照头部、面部、腹部、四肢、背部的顺序进行抚触,头颈部以及背部的抚触宜采用指揉法,四肢的抚触则宜采用挤捏法。上、下午各一次,每次抚触15 min,均于进食后1h左右进行,操作时动作应轻柔,力度应适中。小儿推拿: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分型选择阳黄、阴黄穴位进行推拿,1次/d。阳黄:揉小天心、清板门、补肾水各5 min,清天河水1 min,揉二人上马5 min。阴黄:补脾土7 min,上三关3 min,补肾水5 min,外劳宫、分阳各3 min[4]。腹部按摩:运用双手的中指、食指、无名指对患儿进行下腹部按压,顺结肠走向,从升结肠到降结肠再到乙状结肠,慢慢进行环形按摩,10 min/次。游泳会理:游泳室温度调为28℃,水温控制在38℃左右,为患儿贴好脐部防水贴,选择合适的颈部游泳圈,然后将患儿放入水中。游泳期间帮助患儿伸展四肢,轻轻抚触其皮肤。游泳结束后用浴巾将患儿包裹好,并对其脐部进行护理。对患儿进行连续三天的观察与检测,详细记录其黄疸值变化,并适时对治疗与护理方案进行合理调整。该例患儿第2d经皮侧总胆红素18.5 mg/dl,第3d为15.7 mg/dl,第4d为10.9 mg/dl。②针对家长知识缺乏的护理:加强与患儿家长的沟通,对其实施健康宣教,告知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等,同时指导患儿家属严格遵照医嘱用药,用药时抱起患儿,使其头部抬高,以防呕吐。
2 结 果
经过一系列治疗及相应的护理后,该患儿于5 d后治愈,予以出院。
3 分析讨论
通过对该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基础护理、用药指导、抚触护理、小儿推拿、腹部按摩、游泳护理等措施,获得了显著的效果。患儿住院3 d后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显著改善,复查总胆红素降至正常水平,皮肤黄染消退,5 d后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