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射性肺损伤及康复研究进展

2020-02-28雷明盛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7期
关键词:活性氧肺纤维化放射治疗

何 铸,雷明盛

(湖南师范大学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湖南 张家界 427000)

放射性肺损伤根据患者肺损伤发生时间不同而存在早期晚期之分。放射性肺纤维化以及放射性肺炎是放射性肺损伤的体现,放射性肺纤维化就是晚期放射性肺损伤的主要表现[1]。现阶段还未明确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所以对于治疗方式以及预测指标缺乏。近些年来有相关研究报道DNA损伤与活性氧产生使其损伤组织的主要机制是由于放射治疗导致的,放射性肺损伤与患者的体能状况以及照射剂量密切相关,放射性肺损伤是由于多种因素互相影响中产生。本次研究就对于近几年来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预测指标以及康复医学相关干预进行分析。

1 放射性肺损伤发病机制

经过放射性治疗后的肺癌、食管癌等胸部恶性肿瘤经常会出现放射性肺损伤。早期放射性肺损伤会在放射治疗后的3个月内出现,其主要症状有咳嗽、胸闷气短等情况,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发生气息急促、呼吸窘迫等症状,甚至会有患者死亡的情况发生。晚期放射性肺损伤即放射性肺纤维化,多发生在放射治疗结束后。

肺部对于放射线十分敏感,不仅会对患者生活产生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甚至会严重降低其治疗效果[2]。放射性肺损伤因其成因不同而分类不同,在放射治疗结束后的几分钟,细胞内信号转导会因为细胞质细胞器以及DNA的损伤而被触发,对基因表达进行改变,释放生长因子。比如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1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H2O2、OH等氧化应激是由于射线的照射引起,引起了功能产生了变化以及生物分子的结构的改变,占59%以上的总伤害。活性氧能够对蛋白质以及细胞器进行直接修饰,羟基自由基的产生是由于利用铁依赖性,造成DNA损伤。此外,活氧性亦会致其损伤,因为缺少修复的缘故,线粒体DNA损伤通常更加严重。引起免疫反应以及细胞死亡和炎症发生是由于线粒体DNA损伤是DNA损伤相关的分子模式,免疫相关性肺疾病与其密不可分。肺泡上皮是Ⅰ型细胞与Ⅱ型细胞组合而成,Ⅰ型细胞占肺泡细胞89%,Ⅱ型细胞占肺泡细胞11%。Ⅰ型细胞前体是Ⅱ型细胞,可以分泌出肺表面的活性剂。在经过放射治疗后,Ⅰ型细胞因为对放射线十分的敏感,从而快速减少,肺泡重新上皮化是由Ⅱ型细胞进行启动[3]。辐射能够造成细胞死亡,内皮与上皮细胞的缺失引起了屏障功能被丢失以及丧失掉血管的完整性,不仅降低了微血管的密度,氧灌注也被降低。活性氧激活细胞当中的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HIF-2α抵消活性氧的作用,导致细胞因子与生长因子的激活,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肿瘤在复氧之后HIF-α的核蓄积以及HIF-1调节的转录物的翻译增强会对活性氧产生响应。HIF-1调节的细胞因子表达增加能够使内皮细胞的放射抵抗性得到增加。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分子在细胞凋亡以后会从细胞当中释放出来,能够激发先天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募集,最早抵达受伤部位的是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以及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增加让中性粒细胞转移到受到损伤的肺脏中,对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的进行转移。炎性细胞产生促炎性细胞因子比如IL-3、TGF-β、IL-6等,从而引起成纤维细胞额外的旁分泌和自分泌。所有一切都能够引起放射性肺炎,然而患者通常只存在相关体征,并无具体症状。

2 相关影响因素

2.1 患者基础情况

患者年龄与该种损伤联系较为紧密,患者年龄越小对于放射治疗的耐受性就越高,反之,患者年龄过大,对于放射治疗的耐受性也就越低,产生不良反应的风险也就越高[4]。根据研究报道表明,老年患者产生该种损伤的几率较之年轻人呈大幅提升的趋势,多与其合并症较多有关。

2.2 吸烟

吸烟在一定程度上对肺炎具有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肺癌患者治疗过程之中。这与吸烟和肺癌的致病作用刚好相反。戒烟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等级高于吸烟者,这主要是由于吸烟可以充分激发患者免疫抑制功效,使其抗体反应效果降低,所以经常吸烟通常会导致患者肺部受损,从而使其肺部的敏感性降低,所以其保护机制正是于肺部敏感性降低具有紧密关系。此外,一氧化碳可以充分减少辐射分解后产生的活性氧,从而使肺部组织所受到的伤害得到相应的降低。

3 康复治疗

放射性肺损伤一旦发生就不可逆转,现阶段的治疗不能够对病情进行有效的控制,临床当中主要是以减症治疗为主,对存在呼吸困难、干咳等症状的患者采用祛痰、吸氧等治疗基础上再使用抗感染、糖皮质激素以及中药治疗等。

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呼吸训练与热疗。根据研究报道表明放射治疗后进行运动训练能够对生活质量以及症状进行改善,安全且有效。患者在经过放射治疗后肺功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利用阻力呼吸训练器对呼吸功能进行训练,可以提高患者在放射治疗后的生命质量[5]。

4 结 语

放射性肺损伤属于胸部恶性肿瘤在放射治疗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提高放射治疗剂量产生了严重阻碍,并且还降低了对肿瘤的治愈率。在临床治疗当中对于放射性肺损伤的早期预测以及干预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为在不断地对该病进行着临床实践探索,从而对其作用机制得到充分认知,才能够在治疗中对患者进行更加细致的剖析并对症进行治疗。由于临床中技术应用水平逐年提升,相关治疗药物及治疗技术还会不断涌现,进一步加深对其的研究有利于大幅度提升该种病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活性氧肺纤维化放射治疗
我国研究人员探索肺纤维化治疗新策略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滇龙胆草对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NF-κB和CTGF表达的影响
活性氧在牙周炎中病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解脲支原体感染对男性不育者精浆活性氧与细胞因子的影响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益心解毒方对大鼠心肌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及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沙利度胺治疗肺纤维化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