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清脑舒络汤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2020-02-28杨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期
关键词:中风神经功能血液

杨健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国民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中风又称脑卒中,其作为常见的老年人疾病,起病急,进展快,具有较高致死率、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寿命和生活质量,并加重家庭负担[1]。近年来,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上此病的存活率得到明显提高,但多数患者的神经功能仍存在部分障碍,因此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是临床上的重点和难点。传统西医多以抗凝溶栓、饮食治疗、康复治疗等为主,临床效果有限,且长期使用西药,易产生耐药性[2]。以中医辨证论指导中风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成为近年来临床热点。本研究以2016 年12 月~2017 年12 月在本院治疗的128 例中风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自拟清脑舒络汤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2 月~2017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128 例中风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5 例,女29 例;年龄47~79 岁,平均年龄(63.21±10.28)岁;病程0.5~6.0 个月,平均病程(2.77±1.23)个月。对照组患者中男37 例,女27 例;年龄45~80 岁,平均年龄(61.80±11.35)岁;病程0.5~7.0 个月,平均病程(2.44±1.52)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中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①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多伴头痛、恶心和脑膜刺激征,可有意识障碍;②脑出血:多因劳累、情绪激动发病,多有高血压病史,常伴头痛、恶心呕吐、偏瘫和意识障碍,进展快;③脑梗死:多无前驱症状,意识障碍轻或较快恢复,应行CT 或磁共振成像(MRI)以明确诊断。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制定的中风诊断标准:主症:意识障碍,言语不清,半身不遂,口角歪斜;次症:头痛,感觉衰退,眩晕,气短乏力,共济失调。具备2 个及以上主症或1 个主症2 个次症,结合起病过程、诱因、年龄即可明确诊断。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②病程≥2 周;③进入恢复期者;④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2 排除标准 ①有精神性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③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肺、肾等功能障碍者;④语言交流功能障碍者。

1.4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体育锻炼,并予以相同饮食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前行心电图、血生化等常规检查。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规格:100 mg×30 片/盒)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7,规格:100 mg×7 片/盒)治疗,1 片/次,1 次/d;同时配合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清脑舒络汤治疗。处方:黄芪30 g、丹参15 g、当归10 g、川芎10 g、红花8 g、桃仁8 g、赤芍10 g、川牛膝15 g、地龙8 g、鸡血藤25 g、甘草5 g;煎服方法:1 剂/d,水煎至浓缩400 ml,2 次/d,200 ml/次,疗程2 周,两组均连续治疗6 周。

1.5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ηb、ηp、ESR、Hct、FIB)变化情况。

1.6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进行疗效评定,治愈:神经功能评分降低>90%,能恢复日常工作;显效:神经功能评分降低46%~90%,大部分生活可以自理;有效:神经功能评分降低18%~45%,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改善;无效:神经功能评分降低<18%,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ηb、ηp、ESR、Hct、FIB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ηb、ηp、ESR、Hct、FIB 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与对照组的1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分出血性脑中风和缺血性脑中风两种,后者发病率高且易致死致残。缺血性脑中风是部分脑组织因供血障碍而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5]。其发病机制是患者脑组织因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致血管痉挛或狭窄,使血液粘度增高、血液流变学改变,进而导致患者脑内局部动脉血供不足,脑组织急性缺血、缺氧或坏死,从而引发一系列全身症状[6]。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脑中风的死亡率逐渐下降,但脑中风患者治疗后易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7]。因此,寻找对中风恢复期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成为临床的重点和难点。

传统的西医治疗以药物为主,但疗效有限。中医则认为,中风恢复期患者血瘀气虚,应当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治疗为主[8]。因此,本研究在中医辨证论指导下,从整体出发,选用自拟清脑舒络汤进行治疗。该方具体包括黄芪、丹参、当归、川芎、红花、桃仁、赤芍、川牛膝、地龙、鸡血藤、甘草。方中黄芪为君药,可益气活血,瘀去络通[9];当归、丹参、鸡血藤为臣药,均具有活血养血、化瘀之功效;川芎、红花、桃仁、赤芍、川牛膝、地龙为佐药,具有辅佐君臣的作用。川芎、桃仁、红花可补气活血化瘀;赤芍性凉,可清热凉血、化瘀[10];川牛膝可活血祛瘀、补肾、利尿;地龙可通经活络;甘草为使药,可补脾益气、清热解毒并调和诸药[11]。诸药合用,辨证施治,全方共奏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12]自拟清脑舒络汤的主要药物可以从多种途径改变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黄芪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丹参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度,增强抗缺氧能力;川芎可扩张血管或抗血管痉挛;赤芍可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流等。这说明自拟清脑舒络汤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综上所述,中风恢复期应用自拟清脑舒络汤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调节血液流变状态,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中风神经功能血液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为什么皮肤划破后血液会自动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