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的历史
2020-02-27裘影萍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0年2期
裘影萍
“储蓄”一词最早见于《尉缭子?治本》:“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据推断,《尉缭子》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不过,“民无二事,则有储蓄”中的“储蓄”并非指储蓄金钱,而是指积存各种谷物。
中國古代储蓄金钱的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扑满。扑满是用泥烧制的储钱罐,这种钱罐只有入孔,没有出口,其作用是积少成多,零存整取;另一种是窖藏——把金钱放入坛罐内,封好后埋入地下或者其他隐秘之处。
至于专门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大致起源于唐代。唐代商业发达,城市里不仅出现了大量经营借贷业务的质库,还出现了专门替人保管钱物的柜坊。
明代,由于金、银及纸币兑换的需要,出现了专门从事钱币兑换的人,并开立了钱铺,这就是最早的钱庄,亦称票号或银号。清中叶后,银行逐渐兴起,开始办理存贷业务,清代末期又开办了邮政储蓄。
(摘自《贵阳晚报》2019年7月2日,杨贺勤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