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平台思维 放大融合效应 奋力推进烟台共青团工作全面争创一流
2020-02-27团烟台市委
团烟台市委深入贯彻落实团中央、团省委工作部署,紧扣时代主题,把握主责主业,主动融入大局,坚持用平台思维做乘法,通过平台整合资源,形成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融合,促进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协同提升,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打造要素积聚平台,提升服务大局能力。发挥团组织枢纽作用,链接多方资源,挖掘内在潜能,推进深度融合,实现倍增效应。一是聚焦“双招商引”,搭建项目对接平台。举办中日韩青年创新创业论坛,签署《关于韩国青年在烟台就业创业合作框架协议》等8项合作协议,达成合作意向金额27亿元。举办青企峰会2019烟台专场推介会,110多名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行业百强企业、创投与金融机构负责人出席,有力宣传推介了烟台。完善对外交流合作机制,与北京、佛山、合肥等五地团组织和青年社会组织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走出去”推介烟台、“引进来”发展烟台空间越来越广。去年以来,累计开展招商活动10余次,交流走访三类500强企业14个,联系高层次专家8人,引进项目合同金额3亿元、实际到位5000万元。二是聚焦“乡村振兴”,搭建青年共建平台。整合各类团属资源,有效凝聚青智慧、注入青元素、贡献青力量、展现青作为。选取莱山区南水桃林村、莱州市小草沟村、莱阳市濯村、栖霞市下紫现头村、长岛试验区山前村为“青年村”试点,深化特色乡村、活力乡村、文明乡村、绿色乡村、善治乡村建设“五项行动”,助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截至目前,累计投资400余万元,实施工作项目30多个,吸引2万余名青少年参与活动,带动群众增收近百万元,共青团助力乡村振兴的烟台探索初见成效。三是聚焦“创新创业”,搭建双创服务平台。筹备建设烟台青年科创中心,成立烟台市青年创新创业联盟,组建由23人组成的首批烟台市青年创新创业导师团队,打造青年创新创业基地27处,协调部分市青联、市青企协会员以及金融机构、基金机构等单位,推出创新创业基金、信贷资金、项目投资资金3.36亿元,青年创新创业联盟、基金、导师团队和孵化基地“四位一体”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打造阵地载体平台,形成凝聚青年合力。坚持高点定位、高标谋划、高效推进,着力打造集学习教育、活动开展、组织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阵地载体平台。一是搭建青少年发展平台。通过联合建立、合作共享等方式打造青少年研学基地7处,推动成立烟台市希望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大力开展“一助一”“聚才圆梦”等项目,去年以来希望工程募集款物400余万元,资助困难青少年700余人。二是实施“共青团门店”工程。共建共用共享党群服务场所,推动“青年之家”镇街全覆盖,建成省级“青年之家”45家,实现52家“青年之家”进驻云平台,成为全国40家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建设试点之一,统筹推进青少年教育基地、筑梦驿站等阵地建设,青少年成长成才“主平台”日趋完善。三是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建设烟台青年融媒体中心,依托驻烟台高校设立新媒体工作站,实施“双微一站”提升工程,加快“智慧团建”平台推广使用,逐步构建起工作网、联系网、服务网“三网合一”的“网上共青团”。
打造特色项目平台,激发实践育人活力。紧跟热点问题,打破思维定式,找准青年兴趣点与兴奋点,设计特色活动项目,把工作对象变为工作力量。一是坚持以“青年大学习”促理论大提升。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成立“学习强国?新时代烟台青年讲师团”,开展“书香润烟台 开卷益青春”读书项目,组织“手机时代”微小说征文大赛、最书香家庭评选等活动,“青年大学习”网络学习每期覆盖团员青年5万余人,青春正能量不断弘扬。二是坚持以“五比三创”促效能大提升。组织“十大杰出青年”“最美中学(职)生”等评选活动,推进“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文明号”“青年突击队”争创活动,发掘选树出“乡村好青年”2400余名,以“我为烟台代言”为主题积极推进各类青年技能大赛、创业大赛等项目,打造一流“青年品牌”,创造一流“青年业绩”,展示一流“青年风采”。三是坚持以“先进文化弘扬”促境界大提升。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2019年投入资金20余万元,制作“小青燕”系列文创产品10余种,推出《团团带你梦回百年五四》漫画、《萌娃欢跳新风尚》MV等一批文化精品力作,承办团中央“我和我的祖国”百姓宣讲活动,全市以“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为主题举办各类宣讲教育活动百余场次,有力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打造队伍联动平台,增强干事创业动力。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管基础、管长远的大事来抓,努力探索构建更加朝气蓬勃的工作队伍体系。一是借外力。完善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谋划推动建立烟台市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合组织部门下发《关于加强基层共青团干部配备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在更高层次上谋划推进青年工作。完善工作决策机制,成立青少年事务专家顾问团,汇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青联委员等多方面人脉资源和高端精英,为青少年事务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外脑”支持。二是聚合力。推进校地融合,建立校地共青团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创意策划”“新媒体运营”“公益服务”“创新创业”4个工作室,实现校地共青团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引领志愿服务,组建“美丽烟台”“仙境海岸”“赛会服务”“网络文明”4支志愿服务隊伍,招募青年志愿者,服务时长万余小时,在“守护美丽海岸”“国际葡萄酒博览会”等活动和赛会上竞展风采。三是挖内力。建立“团干融通”机制,组建双招双引、少先队工作、组织体系建设、青少年服务平台4个专班,通过团干夜校、以干代训、外出培训等方式,建立专挂兼职、不同层级、不同系统团干部队伍融通机制,畅通交流渠道。构建“同心多圆”体系,优化青联、青企协秘书处架构,探索推行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积分制”和“退出制”,孵化联系微泉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等青年社会组织22家,打造“幸福来敲门”等公益项目41个,团的工作手臂不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