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金融背景下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2020-02-27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19期
关键词:金融市场实训金融

■ 张 梅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

引 言

科技金融是指科学技术与金融行业相融合,创造了新模式、新业务等,科技金融带给市场以及高校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科技金融的出现使得我国金融行业自下而上的进行变革,金融服务得到全面升级。当前科技金融发展飞速,金融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应用型的高职院校如何把握当前金融行业发展趋势,探究如何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出市场所需的金融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1 中国科技金融发展的基本特征

科技金融是科技与金融的融合,侧重点在于运用科技的手段来推动金融进行创新,强调了科技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可以根据金融的创新程度来反推科技的推动效果。

1.1 普惠金融成为热点

科技金融其实并不是一个全新词汇,它已经被研究了三十多年,这三十年间不断进行演变发展。第一阶段是IT+金融阶段,金融机构将金融业务电子化,从而提升了金融的运行效率;第二阶段是金融部门融入了互联网技术,例如呼叫中心、ATM机、移动银行等,金融部门就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取到客户的信息,扩展了更多的渠道;第三阶段就是在过去十年,科技公司不断进军金融领域,从而使得金融服务的效率以及体验得到提升;当前处在科技与金融加速融合的第四阶段,这个阶段大家的讨论重点是金融科技实现惠普性后,解决更多用户的需求,例如大数据征信、供应链金融以及智能投顾等。金融凭靠科技的进步和结构性的调整,已经达到了普惠型金融水平。

1.2 推动金融科技发展的主体是互联网及科技企业

我国科技金融处在飞速增长的时期,有不少互联网及科技企业推动了小微金融市场发展,不过当今依旧还是大型金融机构占据主导地位。当前人们对金融科技的需求不断变化,

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传统金融机构也在主动寻求与互联网金融机构及科技公司合作,期望能打通线上线下金融经营渠道,创新所有的环节(基础设施管理、产品风控、支付应用、产品营销、售后等),因此,我们可以预见今后推动金融科技发展的主体便是互联网以及科技企业。

1.3 科技金融创新及应用的主体和主流仍将是传统金融机构

在科技金融蓬勃发展的时代,以银行为主的传统金融机构被质疑在科技创新飞速发展的时代毫无优势,传统银行长期都处于垄断地位,在监管风控、组织架构、文化、考核机制等等方面都存在些许不足,而且出现了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瓜分市场……事实上,传统金融机构有金融电子化及信息化基础,也一直遵守着金融的发展规律,一直在积极主动的寻求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合作,这就使得金融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升、服务成本也在不断降低,整体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2 应用型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教学在科技金融背景下现存问题

当前我国科技金融发展速度非常快,给市场以及高校都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金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逐渐提高,因此,国内应用型的高职院校在科技金融背景下还存在很多问题。

2.1 课程设置不合理

纵观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课程安排,金融学基础、经济学基础、会计学等传统宏观类课程学时较长、所占学分也相对较高,然而像互联网金融、区块链金融、金融科技风险控制、金融数据分析与挖掘、Python基础等金融科技实务类课程设置相对较少。除此之外,金融科技为市场带来机遇与挑战,这就需要该专业的学生综合发展。而国内金融专业课程设置相对单一,并没有重视与其他学科融合,例如,计算机、数理、市场营销以及外语课程设置就相对较少。同时,很多高职选用的教材过于陈旧,无法匹配当前市场上金融发展的真实情况。

2.2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当前高职在培养金融专业学生时对理论知识和校内实践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对于市场的真正需求把握并不准确,金融市场发展飞速而高职院校对于培养目标没有及时更新,这就偏离了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当学生在这种培养模式下毕业后,会与社会需求脱节进而引起社会就业问题。

2.3 金融学科整体师资力量较弱

大多数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教师都是硕士及以上学历,他们具备非常扎实的理论知识、良好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但是金融行业的从业经验相对较少。金融专业更偏重应用,当前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金融科技背景下的新型人才,所以要求教师有较强的知识交叉能力,俗话说“经济大师往往都是通才”,所以金融专业的教师需要拥有非常广泛的知识体系。

2.4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部分应用型高职院校已经开始重视实践教学,然而在金融科技背景之下,如果想让教学紧跟时代发展就需要一定的大数据,而这类数据的获得成本非常昂贵,有些院校的经费可能并不充足;对于偏重应用的金融专业,当前高职的实践类课程的学时和学分占比较低,且现有的实践教学形式非常单调,主要是模拟实训,校外的实践基地建设也并不完善,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3 科技金融背景下应用型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探讨

3.1 优化课程设置

当前金融科技发展飞速,金融与科技的融合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市场变动也非常灵活,这就意味着金融市场对于人才的综合性要求逐渐升高,传统的金融专业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所以,在课程设置时,增加像互联网金融、区块链金融、金融科技风险控制、金融数据分析与挖掘、人工智能及金融应用、Python基础等金融科技实务类课程,同时为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还要注重学生的多学科交叉培养。

另外,有些高职选用的课本教材已不能跟进金融市场的发展速度,一些知识可能已不适用于当前社会,与金融市场的真实情况并不匹配,教师就应及时更新自己的金融知识体系,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金融前沿信息。高职金融专业应积极与各类金融机构联合,定期邀请金融届的工作人员到学校进行金融知识的讲座,将金融行业的最新动态以及业务潜移默化给学生。

3.2 精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科技金融的高速发展使得金融市场对金融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应根据市场的真实需求培养人才,依照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培养学生。当前金融市场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掌握金融的基础知识,还应当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及应用能力,除此之外还需掌握更多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具体而言,学生要掌握与金融相关联的学科,比如计算机应用、大数据分析、金融英语、行为学、市场营销等,学生还要掌握与金融有所交叉的学科知识,比如公司法、经济法、统计学、管理学等等。金融市场所需要的人才应当具备良好的学习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抗压能力等。

3.3 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师资队伍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高职教学水平的高低,金融专业的教师不仅要求有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教学及科研能力,还应当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首先,要完善金融专业教师的队伍建设,为教师提供各种提升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例如,鼓励教师能够到国外知名学府进行交流学习,或者申报课题给予一定奖励等方式,以期开拓教师的视野。其次,要增强教师实践教学方面的培训,高职教师大部分都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也毋庸置疑,大多教师基本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到高职授课,即使有企业工作经验也相对较少,而高职对教师并没有专门的实践操作培养,所以在平日授课在金融实务部分只能是照本宣科。因此,高职应创造条件弥补教师这方面的不足,例如可以与金融机构合作,鼓励教师进入金融机构去调研学习,相应地,还可以聘请金融行业的研究人员或业务人员兼职任教,与校内教师共同优化教学,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的实践能力以及课堂效果。

3.4 重视实践教学

首先,高职院校应当重新制定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体系,要保证方案能够可行且有效。金融市场的变化速度非常快,若只靠课堂所讲解的案例是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的,所以应当加入一些金融实训课程,让学生模拟实操金融行业的各类业务,尤其是金融科技类业务,例如:智慧银行无人网点沙盘实训区块链技术仿真模拟业务、证券投资实训等等,从而提升学生在金融科技背景下的实践操作能力。

其次,高职院校内都配备金融实训室,但是其硬件和软件设施并不完善,这让校内实训及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应当多渠道筹资,而后提高金融实训配套设施的建设,及时更新实践模拟软件,增加金融科技实训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积极申报及参与教学改革项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最后,考虑到金融专业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实习基地以及校外的企业是最好的实践地点,学生只有在真实的金融环境中实践学习才会对金融理论知识理解地更加透彻,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可以积极与当地的金融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例如当地的证券公司、银行、保险公司等,将其作为学生的实习企业,让学生在真正金融科技环境下进行实践操作,培养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的金融基础知识且拥有一定社会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满足当前金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金融市场实训金融
金融市场:寒意蔓延【精读】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Copula模型选择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