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职业化视角下的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索
2020-02-27■宁熙
■ 宁 熙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引 言
高职院校在建设辅导员队伍过程中,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是现代教育事业对其相关人员提出的最新要求,各级工作人员需要对其加强重视,确保辅导员队伍发展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推进我国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发展,为了进一步明确高等职业院校如何更为科学的构建辅导员队伍,特此展开本次研究。
1 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专业化职业化的重要价值
首先,能够确保高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现代学科和分工的细分化要求辅导员具有更高的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在此过程中,专业化和职业化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要求。在我国现代高校建设过程中,辅导员工作具体包括学生事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学生的各个方面,仅仅利用生活经验和人格力量,无法对学生进行更为科学的教育,职业化和专业化转型能够使其进一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其次,提升辅导员专业素质,在我国现代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工作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差,对其具体职责和工作性质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进而导致辅导员专业素质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性,无法有效落实其工作职责[1]。在此过程中,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能够确保辅导员具有更为丰富的工作经验,使其教育教学活动上升到职业指导,人格塑造和思想教育等层面。
2 辅导员队伍建设策略
2.1 合理构建培训平台
为了确保辅导员队伍发展具有更高的多元化,针对辅导员日常工作,科学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学校需要基于职业化发展要求,为辅导员队伍科学搭建工作平台,进行专业培训制度的全面推广。学校需要对辅导员培训科学制定相关规划,合理构建培训体系,确保其综合性,多形式和分层次性,在相关人员参与具体工作之前,需要对其进行专业培训,有效结合专题培训和日常培训,校外交流和校内培训,学员讨论和专家讲座,走访实践和网络培训,组织辅导员定期学习学生事务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学,教育学,实时政治等方面的知识。学校需要在师资培训计划内合理纳入辅导员,确保辅导员具有更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使其具有更高的职业认同感。
2.2 完善教师成长机制
如果想要确保对辅导员进行更为科学的专业化培训,对辅导员进行职业化环境的合理营造,实现良好机制的科学形成。强化辅导员队伍的敬业精神,实践能力,专业素质和理想信念,确保其职业化素养和专业化培训实现有机统一。首先在配备模式方面,需要为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提供更大的实践平台,不仅需要在年级和班级内合理配备辅导员,同时还需要在系部层面基于具体工作职能进行职业发展指导,学生事务。合理配备心理辅导和党员建设方面的专业化辅导员,实现矩阵式配置的有效形成[2]。其次,在评价机制方面,需要为职业化发展和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对辅导员进行考核机制的科学完善,并将其考核结果和员工的发展愿景,职称评聘工作待遇直接联系,充分发挥奖励制度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与此同时,在管理机制方面,需要为职业化发展和专业化发展提供正确的政策导向,针对辅导员个体进行工作环境的合理优化,明确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岗位职责,确保能够进一步明确其目标任务,有效落实具体工作。最后在内涵建设方面,需要为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学科支撑,通过技能比武,辅导员论坛,委托课题,培训进修等多种方式鼓励辅导员深入研究德育教育,确保辅导员队伍逐渐转向研究型和实践型,为辅导员进行专业导师的合理配备,对辅导员进行更为高效的内涵建设,实现其理论素养的全面提升,实现其职业化水平和专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2.3 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首先,需要对辅导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辅导员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师德素养是其不可或缺的基本要求。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辅导员作为导航者,必须确保自身具有较高的师德素养,使其具有更为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感,在开展日常工作时,需要乐于奉献,甘于淡泊,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使其对自身职业具有更高的认同感。其次,需要强化工作积累,工作创新和能力培训。受到职业特性的影响,辅导员的工作成效需要通过学生长期发展进行具体展示,通常情况下,辅导员职责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因此,很难对其工作进行量化,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其思想政治工作呈现更高程度的挑战性和复杂性,因此,辅导员必须不断提升个人工作素养。最后,需要重视辅导员的团队建设和个人成长,辅导员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必须努力适应时代需求和工作需求,确保能够和学生共同成长,从传统事务型和政工型逐渐转变为事业型和学者型,以成就和实际确定其具体地位。
2.4 创设良好工作环境
首先,需要进行良好工作环境的科学创设,实现辅导员地位的有效提升,在此过程中,需要合理构建辅导员队伍,对辅导员待遇进行科学改善,为辅导员日常工作创设支持信任的良好环境。与此同时,在开展人事组织管理工作时,需要对辅导员加强重视,明确辅导员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确保辅导员具有更高的职业威望,实现其社会地位的进一步提升。在此过程中,高等院校还需要针对辅导员科学完善考核定级等各项规定,提出具体的实施意见。其次,需要强化心理调试,实现良好工作环境的科学培育。对辅导员心理意识进行科学培训,确保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不断取悦自己,从而实现其身心愉悦感的有效增强。在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中,心理预防是解决心理问题最为主要的一种方式。为了对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倦怠进行有效解决,需要对辅导员进行良好人格品质的科学塑造和发展,在高等院校建设过程中,心理健康机构不仅需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同时还需要重视辅导员和教师的心理健康,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体系,确保能够科学应对心理问题,使其工作压力大大减轻。
2.5 有效落实分层次培训
首先,在辅导员实现专业化发展过程中,高等院校需要针对辅导员的专业基础和学科背景进行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和政治教育学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在此过程中,如果辅导员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背景,则需要系统培训思政教育专业知识,针对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发展追求和工作侧重,科学实施教育培训,确保辅导员在某一领域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其次,在辅导员实现职业化发展过程中,需要针对辅导员的不同层级进行分类培训,在此过程中,如果辅导员群体的工作年限相对较少,需要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入职培训和专业技能考核,确保新入职培训员在参与具体工作之前获得相应证书。针对辅导员职业需求,对其执业能力,专业素养工作理论进行更为科学的培训,确保能够更高程度的满足其职业化需求,使其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在此过程中,如果辅导员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在具体进行专业培训时,需要对其丰富工作经验进行科学积累,对其研究能力进行更为科学的培训,通过长期开展针对性培训,确保辅导员具有更为强烈的专业思想,使其对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更高的研究能力和认知水平,确保辅导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合理应用所学理论,进而确保辅导员实现更高程度的专业化发展。与此同时,如果辅导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具体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时,需要针对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使其在该领域达到专家水平[3]。总而言之,通过专业培训,对辅导员的思维能力和教育事业进行有效拓展,使其具有更高的专业认同和职业自信,确保辅导员能够更高程度的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实现自身科学研究能力的全面提升,确保其发展的可持续性。
2.6 保障辅导员主体作用
主体作用具体是在对辅导员进行专业培训时,保障辅导员的主体地位,确保辅导员能够积极参与学习,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基于此,在具体进行专业培训时,必须确保辅导员充分发挥个人主体作用[4]。首先,在培训前期,需要充分发挥辅导员个体的咨询作用,在具体进行学习评估,课程设计,目标设定和培训需求评估时,必须确保辅导员能够积极参与,进而确保培训课程具有更高的针对性,保证培训员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高的学习兴趣。其次,在具体进行专业培训时,需要合理应用参与式培训和体验式培训。通过科学应用情景模拟,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多种方式,能够确保培训活动具有更高的实效性,实践性和互动性。最后在培训后期,需要确保学员充分发挥建议提升作用,通过问卷调查,小型座谈,培训总结交流等多种方式,对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积极吸取学员的建议和意见,实现培训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
3 结 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现代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通过合理构建培训平台,完善教师成长机制,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创设良好工作环境,有效落实分层次培训,保障辅导员主体作用能够确保更为高效的建设辅导员队伍,使其实现更高程度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实现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全面提升,使其更高程度地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建设对教育教学活动提出的最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