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激励机制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应用
2020-02-27■魏娜
■ 魏 娜
(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
1 引 言
回溯历史,评论古今。严格说起来,科研管理的概念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科研管理的最开始体现在各个国家对国家级军事项目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的直接干预,主要目的是对国家军事资源投入进行科学化管理期望达到最佳效果,由此衍生出来的管理理论及方法称之为科研管理。
当代中国,科研管理在推动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高校科研管理是现代科研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科研活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科研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难以预测和控制的,高校科研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样很难控制,需要有专业的科学的管理措施来应对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2 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科研评价机制不成熟、科研管理权限划分不科学管理权过于集中、高校科研工作者任务繁重、激励力度不足、激励手段单一五方面主要问题,下文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说明。
2.1 科研评价机制不成熟
(1)科学研究考核评价分类不明确。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科学分支也越来细致,种类越来越繁多,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自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广大教师等科研工作者日渐受到国家的重视,尤其是高校从事科研工作的教职人员社会地位、薪酬待遇日益提高。与此同时,国内的高校科研领域的类别也越来越多,但是相应的行政管理制度却没有随着科研领域的细分化同步进行完善,这就导致了当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出现了科学研究考核评价分类不明确现象的出现。有的高校甚至出现了一个评价标准可以用于评价多个科研细小分支的现象。此类现象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科研成果不能及时地有效地被正确评价并付诸应用,科研工作者的研发激情也受到沉重打击。
(2)科研评价过于形式化。新中国成立后,鉴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国家对高校科研管理十分重视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行政化管理规章制度。长期以来,受行政化管理思维以及官本位等思维的影响,我国高校科研管理人员过于依赖科研管理行政化制度,教条主义思想严重泛滥,行程一种“重管理,轻服务”的落后理念和官僚作风。这样发展下去,其必然结果是广大高校科研工作者感受不到人文主义的关怀,更感受不到自身价值的存在和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受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高校科研管理表现得越来越功利化,例如重视论文发表的数量不重视质量、把职称晋升以及薪酬待遇与论文发表数量挂钩等等。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误导了科研开发工作的人员,减少了有含金量的科研项目的数量同时减慢了科研项目成果转化落地的速度。
在科学研发领域,不能一味地强调宣传“胜者为王”的传统价值观。毕竟高校科研领域的研发难度相对来说比较高,而且科研工作不能用时效性来衡量,某些科研项目的研发过程可能持续一段很长的时间,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科研项目都一定能出事先预期的成果甚至存在研发失败的可能性。总之,对于高校科研人员和科研工作要多一些人文意义的关怀理解以及包容,更重实效而不是流于形式主义。
(3)专家评议制度和信誉制度不完善。高校科研工作是严谨、科学的,对科研人员工作成果的评议更要做到严谨科学、透明、公正、公平。首先要有完善周密科学的评议制度用以评价科研成果,其次要选择行业内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专家按照评议制度对科研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议,再次参与评议的专家还要具备崇高的品德以及良好的个人信誉度。当今高校存在科研成果评价期间送礼请客吃饭等歪风邪气,如果评议专家没有崇高的品德和良好的个人信誉度,必然会被歪风邪气腐蚀导致科研工作评议结果出现滥竽充数、鱼目混珠等现象。因此,修订并完善专家评议制度及评议专家信誉制度必须立即着手实施。
2.2 科研项目管理权限划分不科学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管理、科研机构或者科研平台管理、科研奖励管理四个方面,科研项目管理则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按照在科研管理工作过程中承担的职责差异,可以把高校科研工作人员分为员工、技术审核人、财务专员、项目负责人、部门领导以及系统管理员六类角色。其中员工是科研工作的基层人员以及核心人员,课题选择、文献查阅、技术方案的制定等基本工作都是由员工来完成的,这一类角色通常没有管理权限;顾名思义技术审核人更多地是对科研工作中的技术方案等技术文件进行审核,拥有一定的技术审核权限;项目负责人则是站在科研项目开发的角度,发布有助于科研工作快速顺利开展的指令,但该角色只是临时性角色;部门领导人则是部门人员、资源合理化分工调配的管理人员,拥有较大的权限且长期存在于高校科研工作所需的组织架构中。通常部门领导人的权限会大于项目负责人的权限,但部分高校中前者的权限远远超出了后者的权限即管理权限划分不科学也不合理,从而导致科研工作项目组中的员工无所适从,不明确具体执行谁的指令。
2.3 科研工作人员任务繁重
由于高校科研管理体系过于混乱、职称晋升提高薪酬等片面的要求与论文数量挂钩等现象的存在,导致广大高校科研人员不得不在完成本职教育工作的前提下加班加点地进行科研工作。然而有时某项科研工作还处于工阶段就被告知此项科研项目取消了,另外一个科研课题必须马上准备等。诸如此类的繁杂无序、效率低下的科研工作怪象可谓层出不穷,让高校科研工作人员身心俱疲,无所适从。
2.4 激励力度不足
高校科研工作具有极高的创新性、科学性等远远高于一般工作的特性,因此其必然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性工作。科研工作人员需要付出巨大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才能达成预期目标。然而当前高校对于科研人员的奖励与科研人员所付出的辛劳相比差距较大,不仅没有起到物质激励的效果反而加大了科研人员的失落感。久而久之,高校科研人员从事科研工作的主动性必然大大降低。
2.5 激励手段单一
当前高校常用的激励方法就是一味地注重对科研工作人员进行物质激励,主要落实在奖金上。不可否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激励固然是科研工作的基本需求。但是作为知识分子,科研工作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不是仅仅停留在物质需求层面上,他们更期望被认可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精神层面的激励是必须可少的,基于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认可的精神层面的激励,例如专家级称号、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能起到更好的激励效果。此外,合理、公平、公正的奖惩机制也是必须的,具体做法可以参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等进行。
3 高校科研管理改革的措施
3.1 深化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改革
前文中提到科研管理体制是由国家政府层面制定的,因此要从根本上消除当下高校科研管理的乱象还要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现在我们国家正在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工作,旨在通过对高校科研管制体制改革的方式推动高校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及创新性。总体来说,高校管理者要敢于向中层领导者(部门管理者)放权,同时也要建立良好的科研工作组织机构,明确组织机构中不同人员的职能职责,避免权力过于集中或者分散、权责不匹配等种种问题的出现。其次,还要建立完善的科研项目费用管理机制,既要保证科研经费的充足性也要优化项目经费审批流程,更要杜绝滥用科研经费的乱象。总而言之,高校科研管理体制设立的目的就是服务于高校科研工作人员,让他们消除后顾之忧,可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便于高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建立完善的高校科研管理制度
此处需要强调的是必须要建立在充分实施激励机制基础上的高校科研管理制度。因为高校科研管理制度的核心是科研工作人员,该制度必须以实施激励机制的方式最大化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外顶层设计也是高校科研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学校高层领导的主观意识(对科研工作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十分重要,其次是广大教职工是科研工作的生力军,唯有他们全员参与、主动参与才能有效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在科研管理制度的构建中必须始终牢记以人为本的原则,善于了解摸清科研工作人员的多层次的需求十分必要的,科研人员不仅需要物质方面的激励,更需要职位晋升、精神嘉奖以及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总之,建立高校科研管理制度就是要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尊重教师人格尊严,尊重科研工作本身的价值,运用多元的激励手段开展更为科学的科研管理激励。
3.3 完善科研奖惩制度
完善科研奖惩制度是实施激励机制的重要前提,其第一要点是严格区分科研成果质量,第二是依据科研成果质量结合具体制度进行不同层次的奖励或者惩罚。以科研论文为例进行说明,通常科研论文是分等级的,通俗地可以分为国家级普通期刊论文和核心期刊论文(北大核心、南大核心、科技核心等)两种等级。对于前者不能一味的强调数量而忽视质量,换言之科研工作人员的水平高低仅仅依靠普通期刊论文数量的积累是不科学的;对于后者由于其含金量较高,也不能一味地要求广大科研工作人员都要具备一定数量的核心期刊论文。总之既不能打击教师积极性,还要在奖励时重视论文的学术性并确保奖励制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对于创新性突出的科研成果要着重奖励并树立典范,在全高校范围内形成鼓励创新、重视创新的学术风气。有奖必然有处罚,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实施小惩大诫、突出重奖的奖惩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4 结 语
高校科研工作是国家科研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当前我国高校存在科研工作评价机制不成熟、科研项目管理权限划分不科学、科研人员工作任务繁重等问题。因此本文作者结合我国高校科研管理的现状,立足于激励机制的实施就高校科研管理的现状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