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中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研究

2020-02-27

关键词:价值观考核文学

张 英

(渤海大学 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1]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是大学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等文科以及师范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产生了许多文学名家,诞生了许多文学精品,这些文学名家名作很多都化为宝贵的精神养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融合,将大学生价值观塑造与课程的培养目标深度融合,从而不断提升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

(一)明确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目标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涵盖知识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等方面。具体来说,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基础知识,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各个历史时期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现象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掌握中国现代、当代各个阶段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体裁中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知识和问题。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归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与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表达及审美鉴赏能力,使学生具有在文学视野内进行反思、研究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丰富的人文情怀,为其它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一课程具体教学目标的设定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直接支撑“学科素养”、“教学能力”和“综合育人”等方面的毕业要求。同时,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课程思政”是密切联系的。

(二)将“课程思政”贯穿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依据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大纲,展开教学活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环节的有效设置将提升课程目标的完成度。根据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师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环节,课前对所讲过的知识进行巩固与检查,课中精讲新知识点,师生讨论与互动,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教学的总结与反思等等,每一节课都应该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恰当安排。在教师重点讲解的基础上,设计好理论讲授和课堂训练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将“课程思政”贯穿始终,落到实处,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接受能力、感悟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那些优秀作品具有丰富和多重的魅力,不仅体现在艺术和审美的层面上,还包含人生的体验、人性的关注、人类命运的关怀等诸多层面深刻意蕴。让大学生学习经典作家作品,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精髓,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温润学生的心灵,启迪人生,增强思想文化底蕴,生成积极向上和奋发前进的力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阐释进行延伸,在审美分析的基础上关注社会历史分析,将文学作品的认识价值与教育价值、道德价值等方面紧密联系起来。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目标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将有益于学生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多重提升。

二、价值观塑造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合

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探索与改革,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一课程也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如在OBE 模式教学改革的背景之下,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如何完善课堂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如何将课上教学与课下实践有机衔接,特别是如何将大学生价值观塑造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深度融合,这都是亟待探讨的问题。

(一)完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考核方式

积极完善课程的考核方式。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期末考核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试题以及题型的安排依据课程的培养目标,既有基础知识的考核,也有综合知识的分析与运用,还有考查学生创新思维的题目,全面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平时考核的构成更侧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通过出勤表现、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形式全面、科学、公正地进行平时考核。比如,根据教学目标,在讲授郭沫若、闻一多、艾青、舒婷等诗人的作品时,通过爱国诗歌的学习与诵读,让学生感受对祖国、对土地深厚的情感。平时作业可以通过让学生原创一首诗歌的形式,将所学的诗歌理论融入进去,考查学生的理解与创新能力,人文素质培养分解并贯穿到培养目标与考核过程中。

(二)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既可以有效完善考核方式,还可以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更好地结合。以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为例,课堂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和实践环节中。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将知识点的传授与价值引领结合起来,设计复习提问的题目。比如,在每节课的课前5 分钟,对所学知识点和前馈预习情况进行检查,采取抢答的方式进行提问,如果回答正确,老师在记分册上做出记载,然后期末汇总计入学生的课堂表现得分之中,这种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专注度。再如,将学生进行分组,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作品进行片段演绎,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老师根据教学进度的安排,指导学生在课堂互动环节朗读或演绎《雷雨》《小二黑结婚》《青春之歌》《家》等经典作品的片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诵读中国现当代经典诗歌作品,鼓励学生发表文学作品及评论,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与鉴赏能力。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也可以从师范专业特点出发,将立德树人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为人师表的高尚情操,将课程目标考核环节中表达能力、读写能力的考核与师范专业教师基本功训练相融合,达到综合育人的目的。

三、深入挖掘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中的价值观教育资源

(一)利用优秀作家作品本身的魅力进行价值观教育

“文学课堂因其特有的审美认知作用与表现情感的直接性决定了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2]。中国现当代文学富含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有效引导,文化熏陶,形成为实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课程本身来说,把价值观教育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相融合的途径之一,就是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诸多文学名家,他们不仅自身具备扎实的文化根底和学术素养,还表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对文学的真挚感情和对文学事业的献身精神。那些优秀的作家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读者,比如,鲁迅在困境中依然扶持萧军、萧红、端木蕻良、叶紫等青年作家的创作,鲁迅用他的创作经验和奉献精神给青年人以无私的帮助,体现出博大的胸怀。巴金晚年的代表作《随想录》敢于说真话,勇于解剖自己,表现了深刻的自审意识,体现了一个作家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柳青为创作深入农村十几年,情系百姓,奋斗终生,体现了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史铁生身残志坚,在逆境中坚持创作。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勤学、修德、明辨、担当,要把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教学的点滴之中。另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和审美特质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独特魅力,能够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让正确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能让学生动心、灵魂受到洗礼可以说就达到了文学艺术的崇高境界。“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融入核心价值观应该要在对美的感受以及欣赏的过程中完成”[3]。通过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让学生明辨是非,知道善恶美丑,发现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梁斌《红旗谱》、杜鹏程《保卫延安》、杨沫《青春之歌》等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具有丰富的历史容量和时代精神,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感受中国革命怎样在党的领导下,从艰难走向胜利。《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多次被搬上荧幕,利用文学影视改编等资源,通过直观感受的形式,也是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二)注重具有自信意识和爱国情怀作品的价值挖掘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我们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雄心壮志,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增强自信意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中,同样不乏呈现文化自信的作品。比如,老舍的小说带有浓厚的京味特点。《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小说通过市民日常生活的描写、风俗的展示、方言的运用,反映北京文化的印记。莫言的小说以故乡的风土人情为底色,植根农村生活,无论是小说的内容,还是叙事艺术的探索,莫言的小说都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祖国、对民族以及中华语言文化的真挚热爱。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主义是永恒的主题。无论何时何地,那些饱含家国情怀的作品,都能激起中华儿女心灵深处深深的共鸣,凝聚成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具有高尚情怀和自强自信精神的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爱国情怀的作家及作品,都是鲜活的价值观教育资源。比如,东北作家群及创作就是代表之一。“九一八”事变后,萧军、萧红、端木蕻良、骆宾基、舒群、白朗等作家创作出可歌可泣的作品,开启抗日文学的先河,抒发了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此外,郭沫若的《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表现出忧国忧民的精神。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向太阳》等诗歌凝聚了诗人对祖国、人民和土地的深厚感情。戴望舒的《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诗歌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闻一多的《红烛》《死水》等诗歌表达出激越的民族意识和对祖国的挚爱深情。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回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这样的作品有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价值挖掘出来。

此外,教师授课过程中,要注重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有效延伸与衔接,通过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搭建一个人文素质教育的综合平台。作为大学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等文科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努力将价值观塑造贯穿在文学体裁、文学思潮、文学现象、作家作品等问题的讲授与分析之中,达到学科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同步提升。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应总结传统线下课堂教学过程中积累多年的教学经验与优势,同时要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衔接,不断提高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质量。

总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利用多种形式将价值观塑造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目标深度融合起来,将“课程思政”贯穿到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和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价值观考核文学
我的价值观
我们需要文学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