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职业教育有必要抓学科建设吗?
——论职业学科建设的价值意蕴

2020-02-27

煤炭高等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学士学位学位职业院校

到目前为止,我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虽然不多,但是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形成规模,成为我国本科教育中的新生力量。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诞生不久,面临的问题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明确是不是需要抓学科建设。姜大源曾经指出:“在只有中职和高职专科教育的我国过去职业教育的办学实践中,人们发现,缺乏学科支撑的专业建设,常常陷入就事论事的境地,水平很难提高,要在职业教育中贯穿思维方式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困难重重。”[1]中职和高职专科教育尚且如此,本科职业教育如果再排斥学科建设,其前景更令人担忧。当然,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主要应建设的学科,既不可能是基础学科,也要与应用学科有所区别,而应该是最能体现职业属性的职业学科。

一、职业院校的学科建设具有客观存在性

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属于本科高校,既然属于本科高校,其学科建设的客观存在性本毋庸置疑,但是由于我国职业教育界对这一问题长期模棱两可,甚至讳莫如深,以致使人们对职业院校的学科存在性产生了怀疑。2017年,有学者就中职学校有没有学科问题,“与同仁探讨,探讨的过程非常雷同。一开始的观点都是‘中职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没有学科’”[2]。中职教育界对学科的认识是如此,那么,高职教育界呢?也有学者撰文指出:“关于高职教育是否有学科的问题,似乎是一个不需要讨论和争论的常识性问题。可就是这样一个常识性问题,却困惑着高职教育的现实发展。”[3]6既然是常识性的问题,那还需要讨论吗?问题在于职业教育界许多人甚至包括不少职教专家对学科建设都是持排斥的态度。可见,在职业教育界要谈学科建设,首先得回答职业院校有没有学科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谈学科建设,很难为职业教育界所接受。

何为学科?关于学科的定义很多,纷繁复杂,但是归纳起来,主要有教学科目说、创新活动说、知识门类说、科学分支说、双重形态说等五大类[4]。这五大定义是众多学科定义的代表,下面将从这五大定义出发对职业院校学科是否存在进行考察。

一是教学科目说。学科一词源于希腊文中的“didasko”(教)与拉丁文中的“(di)disco”(学)。学科的英文解释是“subject of instruction”[5],即教学科目。我国的《辞海》也认为学科是“‘教学科目’的简称,亦即‘科目’”[6]3194,如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经济、农学、护理等就是教学的科目。如果把学科理解为教学的科目,不言而喻,职业院校同所有学校一样,都设有各种各样的教学科目,即有各种各样的学科存在。

二是创新活动说。这类观点认为学科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一种关于创新的活动,是集学科精神、学科内容、学科方法、学科素质、学科优势、学科风格等于一身的统一整体[7]。我国已将创新驱动列为战略国策并开始进行创新型国家建设,所有学校尤其是高校都是创新活动开展的主阵地。我国职业院校的科技创新活动虽然发展不均衡,科技创新水平不高,但是科技创新活动发展势头良好,推动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正在建立,尤其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已得到职业院校的普遍认同。据相关调查显示:高职专科院校“五分之一的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兴趣浓厚”[8]。既然学科是关于创新的活动,高职专科院校包括中职学校都普遍存在创新创业活动,因而职业院校就不仅有学科存在,而且是一种普遍的客观存在。

三是知识门类说。《现代汉语词典》认为学科是一个与知识有关的概念,是知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知识的分类或“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如自然科学部门中的物理学、化学;社会科学中的历史学、经济学等”[9]。从知识的角度看,每一所职业院校都是一个大的知识库,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知识,并且这些知识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按照一定的性质组合在一起的。这些组合在一起的知识体系,就是学科。只不过,职业院校更加偏重和偏爱技术技能知识,即更多的是技术技能学科。

四是科学分支说。《辞海》认为学科是“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专业分支”[6]3194。这种学术的分类有多种,从学科的功能、机构,以及学科内容等进行划分,一般可以分为:科学领域中的学科,比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技术科学等;教育领域中的学科,比如各级各类教育中的教学科目。从成果的表现形式看,科学学科一般采用论文、著作的形式,而教育学科则不仅采用论文和著作,还包括教材等形式。职业院校作为教育教学机构,既要产出论文、著作,也要产出教材。这些都是典型的学科成果。

五是双重形态说。这种观点认为:“学科概念从其形态上可以区分为知识形态的学科和组织形态的学科。”[10]所谓组织形态的学科就是指由学者、学术信息和学术物质资料三大要素所组成的组织体系。显然,由学者、学术信息和学术物质资料等组成的组织体系在高职专科院校和中职学校都存在,并且是学校办学和发展的主要载体和重要资源。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这些资源更丰富,即组织形态的学科更明显。

所以,从学科的教学科目说、创新活动说、知识门类说、科学分支说、双重形态说等定义看,学科不仅在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是客观存在,并且在高职专科院校和中职学校都是客观存在的。有学校的地方就有知识,有知识的地方就有学科;中职、高职专科院校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只要是作为学校的性质没有变,就有学科存在。既然这是事实,就不能回避,即应该让所有的职教人都明白学科在职业院校是客观存在的,至于要不要谈学科,谈到什么程度,可以交给职业院校自己根据其办学定位和其所发展的水平进行选择。

二、职业学科建设的特殊价值:职业学士学位颁发的支撑

1.本科职业教育毕业生必然要求学校授予学士学位

学位制度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学士制产生在13世纪初法国的巴黎大学。我国的学位制实施则比较晚。1936年虽曾公布过《学位授予法》,但并未完全实行,直到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布,才于198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我国的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三级,本科学历所对应的就是学士学位。专科层次院校毕业生只发毕业证书,学生和社会各界对此皆有不同看法。早在1998年就有学者建议“拟增设副学士一级学位”[11]。此后,增设副学士学位的呼声一直没有间断,2020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健再次建议国家增设专科层级学位,将目前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体系完善成包含专科层级学位在内的四级学位体系[12]。可以说,在我国高等教育学历层次中唯独专科层次教育没有其对应的学位,一直是一个“痛点”。现在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诞生了,其毕业生必然要求学校授予学士学位。

2.学位制建立的基础是学科而不是专业

目前,在我国要想获得学士学位就必须按照1980年颁布并于200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要求进行。该《条例》第四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13]这条规定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学位是学生学术水平的标志。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两条,就是对学士学位获得者学术水平的具体要求。达不到这两条要求,就不能授予学士学位。各高校都会按照这两条的标准再制定更加具体的学术要求。从目前学士学位颁发的情况看,尽管各高校颁发学士学位具体的学术要求有一定的差异,但都是以《条例》中的这两条为标准再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的,即各高校颁发学士学位均有其具体的学术要求。第二,学位是按相应学科门类授予的。《条例》明确提出:学位颁发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科学专门人才的成长,促进各门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13]。这里提的不是专业而是学科,说明《条例》“规定按相应学科门类授予各级学位,表明学科和专业实现分离并突出学科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14]。与此相关,我国于1990年10月颁布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后虽经过多次修订才得以确定,但是这个《目录》的颁布表明了我国学科制度的确立。目前国家统一规定的各级学位的学科门类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13 个。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规定:“学位授予单位按本目录中各学科、专业所归属的学科门类,授予相应的学位。”[15]这些法律法规,非常清楚地说明学位制建立的基础是学科而不是专业。

3.颁发职业学士学位就应该主要建设与其相对应的职业学科

可能也会有人产生这样的疑问: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完全根据目前的《条例》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13 个学科门类颁发学位,岂不是丧失了自己的职业属性而与研究型高校和应用型高校颁发的科学型学士学位没有任何区别了吗?其实,国外对此已有先例。法国于1999年就在技术学士学位、一般科学学士学位、普通学士学位之外创建了职业学士学位[16]。美国的副学士学位中就包含有职业学位,瑞士也设有职业学士学位[17]。我国也完全可以在科学学士学位之外专门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增设职业学士学位,以区别于研究型高校和应用型高校。其实,还不仅仅是增设职业学士学位的问题,既然教育部已经明确将我国高等教育划分为研究型高校、应用型高校和职业技能型高校三大类型,就应该进一步完善与其相对应的学士学位类型,在科学学士学位基础上既增设职业学士学位,也增设哲学学士学位。如果将科学学士学位用于应用型高校,哲学学士学位就可以用于研究型高校。这样,就形成了研究型高校颁发哲学学士学位,应用型高校颁发科学学士学位,本科层次职业学校颁发职业学士学位。各自强化其类型特征,我国大学就会越办越好。不过,这样一来,各自同时还应该强化与其所对应的主要建设学科,即如果研究型高校主要建设基础学科,应用型高校主要建设应用学科,那么,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就应该主要建设职业学科。

试想,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如果不抓学科建设,继续只重视专业建设,怎么能够使学生达到学士学位的学术基本要求?并且学位是按照学科门类颁发的,学校不建职业学科,给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学生颁发什么学位?可能也有人会说,颁发专业学位啊,我国不是已经有专业博士学位和专业硕士学位了吗?难道不可以颁发专业学士学位吗?但是要知道专业博士学位和专业硕士学位不是专业建设的产物,还是学科之树上结出的果实,即没有学科,就没有专业博士学位和专业硕士学位。专业博士学位和专业硕士学位是针对学术博士学位和学术硕士学位提出的,而不是针对专业建设说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不可能不给学生颁发学士学位,要给学生颁发学士学位,就得按照国家学位条例的要求办。当然,也可以不考虑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职业属性,就颁发科学学士学位,也符合《条例》的基本要求,但是毫无疑问会对其职业属性的彰显产生影响。全国人大代表王红军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专门提交的《尽快出台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试点指导意见与支持政策》建议中认为,职业本科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进行比较,有属于自己的特色,“不应参照普通本科”[18]。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但是如果要体现自己的特色,就需要在遵照《条例》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职业属性的彰显,要彰显其职业属性,就应该颁发职业学士学位并主要建设与其相对应的职业学科。这才符合本科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学科建设也是本科职业教育学位制实施的基本要求。

4.职业学科就是指围绕一定的职业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所谓职业学科就是指围绕一定的职业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包含职业岗位所涉及的技术类学科和非技术类学科,但技术类学科是主体。职业学科与基础学科、应用学科既有联系更有区别。其联系主要表现在:职业学科的知识体系与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知识体系,虽各自独立,但又共同构成了人类知识体系的整体。在大学之中,这三大学科知识体系又共同构成了大学“知识的宇宙”。并且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如果说基础学科是“根”、应用学科是“干”,职业学科就是“叶”,即三者的关系就像“根”“干”“叶”一样紧密相连。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目的旨归不同,即基础学科是为了知识本身,应用学科是为了社会应用,而职业学科则是为了职业岗位;二是内容构成不同,即基础学科是以基础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应用学科是以应用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学科,职业学科是以开发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学科;三是依托体系不同,即基础学科主要依托的是学术类的教育,应用学科主要依托的是应用类的教育,职业学科主要依托的是职业类教育[19]。

三、职业学科建设的普适价值:提升本科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重要抓手

学校的时间和空间及其资源都是有限的,抓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或多或少都是有一定影响的。说一点影响都没有,也不符合客观实际,并且职业院校的学科建设对其专业建设的冲击和影响会更大,尤其在职业院校发展的起步阶段表现会更为明显。所以,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初期,为了确保大家把主要精力放在抓专业建设上,不提学科建设,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发展战略,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职业教育发展到已经开始走向高水平、走向创建世界品牌的今天,仍然不提学科建设,就已经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了。早在2005年,姜大源就开始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学理论创新的追踪与思考,呼吁创立职业科学[20]。当然,职业科学不完全等同于职业学科,就像科学不完全等同于学科一样,学科的范围要宽一些,它覆盖科学,但是两个非常接近的概念,即姜大源在这里呼吁创立的职业科学已经孕含有职业学科的意味了。2017年又有学者明确提出,“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重新审视和深思,因为“这个问题已经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很多方面的发展都受到了束缚”[21]。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担忧并未引起职业教育界的重视。中职、高职专科院校可以继续沿袭过去的惯性不谈学科,人们已经习以为常,在短期内可能不会提出更多的质疑,因为不谈学科对其影响还不十分明显,但是现在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来了,要不要进行学科建设?就不是沉默和回避能够解决得了的问题。因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如果再不抓学科建设,很难在现有专科层次职业院校基础上实现本科层次的跃升。如果说学科建设已经成为专科层次职业院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对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而言,就是更大的瓶颈,甚至是不可逾越的鸿沟。要跨越这道鸿沟,必须进行学科建设,而且主要应该进行职业学科建设,舍此没有它途。同时,教育部同意升本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都冠以了“大学”二字,既然是大学再不谈学科,就更难说得过去,因为大学是“知识的宇宙”[22],也是学科的宇宙,即大学是由学科组成的。没有学科哪来大学?“双一流”首先是学科的一流,然后才有大学的一流。否则,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就算不上真正的大学,因为这类大学只有专业,既然只有专业,就是办得再好,也仍然只是由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组成的“双高计划”的延伸。因此,职业学科建设对职业教育尤其是对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是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超越专科层次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不是为了办得像大学而贴上去的标签,而是实实在在的需要学科推动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上水平。所以,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抓职业学科建设,还不仅仅因为学科是客观存在,也不仅仅是颁发职业学士学位的特殊需要,而是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作为本科高等教育办学水平提升的基本要求。所以,从学科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作用和意义看,职业学科建设也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普适价值。

1.本科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提升的重要前提

专业虽然是按照社会对不同领域以及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而设置的,但是专业设置后如何培养人才则离不开学科前提。专业与学科的关系十分紧密,既相互交叉,又相互依存。专业为学科承担培养人才的任务,学科则为专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这是高等教育的一条基本原理。人才培养确实是在专业上完成的,但“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决于学科水平”[23]。因为学科建设可以为专业建设提供“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学与研究基地、包含学科发展最新成果的课程教学内容”[24]等基础条件。这些基础条件如果不好,就会直接导致人才培养的根基不牢。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为什么在职业教育的实践中就把这样的道理忘记了呢?有的人可能会说,我们这么多年正是由于不提学科一心一意只抓专业,我国职业教育的专业水平才得到了很大提升,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事实确实如此。任何人都不能否定我国职业教育取得的巨大成绩,但是与之相伴的结果是: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了但其综合职业素养下降了,学生短期就业适应能力提高了但长期职业发展能力降低了,教师的技术技艺水平及实践教学能力提高了但教学理论水平及教学科研能力下降了[3]7。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重视学科建设,即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只有既抓专业建设,也抓职业学科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类似的问题发生。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来自于高职专科院校,其重视专业建设的传统不能抛弃,但也不能出现高职专科院校同样的失误。所以,抓职业学科建设,不仅仅是职业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专业建设提升的需要。

2.本科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水平提升的重要方式

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和源泉,在学科建设中占有较大的权重。“科学研究”在教育部学位中心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所占权重为32%,在由英国夸夸雷利·西蒙兹(Quacquarelli Symonds)公司所发表的QS 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简称QS)中所占权重为20%~30%,尤其是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简称ARWU)特别强调科学研究的重要性,给予这项指标50%的权重,将其作为学科建设最主要的方面进行评价[25]。由此可见,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抓学科建设必然重视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水平上去了,科学研究水平自然也就上去了。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已经走进大学的行列,就应该履行大学的基本职能。尽管目前对大学的基本职能有不同的解读,但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是没有人质疑的基本职能。这就意味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不仅要进行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工作,也要将科学研究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刚刚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谢永华说得好:高等职业教育既要具有技术创新型的职业性特征,也要具有研究型的高等性特征,要“让高层次人才在承担高水平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申请高质量专利、服务高层次企业、获评高级别奖励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让能科研、懂理论成为教师们的共识”[26]。如何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有多种方式,但是除了直接抓科学研究工作外,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抓学科建设,即通过抓学科建设,促进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这种方式,虽然不是直接地做科学研究工作,但是对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就像打拳头一样,收回来比直接打出去的力量更大。因为学科氛围一旦形成,教师有了学科意识,就会自觉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不抓职业学科建设,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教师科学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调动,从而影响学校整体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

3.本科职业教育师资团队水平提升的重要平台

学术团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方面,即抓学科建设就要关注和重视师资团队建设,也就是说,抓职业学科建设也就是抓职业师资团队建设。学科团队建设还十分强调学科团队带头人的培养。因为学科团队带头人对学科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甚至可以改变整个学科的走向或发展趋势。正如美国高等教育理论家弗莱克斯纳所说:“重要的不是学科,而是人;人一走,学科也跟着走。”[27]这里所说的“人”,就是指学科团队带头人。有重视学科团队带头人培养的意识,就会在重视师资团队建设的同时重视优秀教师的培养。要提高学科团队建设的水平,必然要重视科学研究。一个不做科学研究的教师很难成为优秀的教师。雅斯贝尔斯说得好:“只有自己从事研究的人才有东西教别人,而一般的教书匠只能传授僵硬的东西。”[28]传授陈旧的僵硬东西的教师越有市场,越受学生的欢迎,对学生的伤害就越大。因为这样的教师不可能将学生带到学科的前沿。如果说学生是在专业上成长的,那么,学科就是教师的家园,即教师是在学科上成长的。平时,不说教师是专业的专家,而说是学科专家,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其实,就是中职学校的学科建设也对其专业教师水平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科是中职专业教师专业课程开发的源泉;二是学科是中职专业教师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三是学科是中职专业教师科技研发能力提升的依托[2]。所以,职业学科建设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促进教师的发展与提升。

4.本科职业教育社会服务水平提升的重要基础

社会服务既是大学的基本职能,也是学科建设的宗旨。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更应强化这一基本职能,甚至应该将这一基本职能上升到统摄性职能的地位。因为这一基本职能最能反映和体现职业类大学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与此同时,还应考虑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与中职学校、高职专科院校社会服务的差异,即生态位问题。决定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强弱的因素很多,但关键的因素还是其职业学科建设水平。因为职业学科建设水平是进行社会服务的基础和前提。仅仅提职业教师团队素质或科学研究能力等,都不够,只有职业学科建设才是综合的。综合水平提升了,基础好了,进行社会服务的能力才强,即只有职业学科建设这个基础的水平提高了,进行社会服务的能力才强。比如研究型高校由于学科建设的水平普遍较高,其进行社会服务的能力往往比学科建设水平较弱的应用型高校和职业技能型高校强。因为学科建设水平高的学校,其教师团队的素质及其进行科技服务的能力必然强。因此,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职业学科建设水平也直接影响和决定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社会服务的水平。

猜你喜欢

学士学位学位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70岁老人拿到中国美院双学士学位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商务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论文词块使用特征研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国务院:取消第二学士学位授予 设立辅修学位或双学位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学位撤销法律规定的现存问题与厘清完善
——以《学位条例》的相关修订为例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