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采用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联合麻醉的价值研究
2020-02-27周美兰
周美兰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 常州 213200)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经历了巨大的痛苦,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妇和胎儿的安全。因此理想的无痛分娩必须对孕产妇和胎儿健康影响不大,起效快,无副作用[1]。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6月~2017年11月分娩产妇90例随机分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无镇痛分娩模式,观察组实施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联合麻醉。观察组ASAI级/II级为22例/23例。年龄22~36岁,平均(27.21f2.56)岁。
常规组ASAI级/II级为22例/23例。年龄22~36岁,平均(27.13f2.21)岁。两组一般资料P>0.05。
1.2 方法
观察组实施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联合麻醉。宫口开大2-3厘米给予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联合麻醉,以L2-3或者L3-4间隙穿刺成功后给予2 mg布比卡因混合20 μg芬太尼一次性注入蛛网膜下腔,并给予硬膜外腔置管,给予远端连接微量泵,蛛网膜下腔麻醉药物镇痛作用逐渐减弱之后从硬膜外导管微量泵给予低浓度麻醉药物注入,直至宫口全开停止用药。
常规组实施常规无镇痛分娩模式。
1.3 指标
比较两组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分娩开始5 min、10 min、30 min、60 min分娩疼痛评分;宫颈扩张的速度、新生儿Apgar评分值、产后24小时失血量、第二产程的平均时间;剖宫产率、使用催产素的例数以及产后尿潴留的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5.0统计,数据之间的比较实施了x2检验、t检验,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
2 结 果
2.1 两组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比较
常规组新生儿窒息5例,产后出血5例,不良结局发生率10(22.22);观察组新生儿窒息5例,产后出血4例,不良结局发生率9(20.00),两组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x2=0.147,P<0.05。
2.2 两组分娩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分娩开始5 min、10 min、30 min、60 min分娩疼痛评分分别为1.25f0.21分、1.22f0.21分、1.01f0.12分、1.23f0.23分低于常规组6.35f1.15分、7.42f1.25分、8.31f0.32分、9.42f1.15分,t=6.211、5.021、5.211、5.721,P<0.05。
2.3 宫颈扩张的速度、新生儿Apgar评分值、产后24小时失血量、第二产程的平均时间比较
观察组宫颈扩张的速度、新生儿Apgar评分值、产后24小时失血量、第二产程的平均时间分别是2.78f0.67、9.45f0.45、180.01f10.12、60.23f1.23,常规组分别是2.21f0.23、9.42f0.44、180.31f10.32、60.42f1.15,t=6.257、0.523、0.235、1.722,其中宫颈扩张的速度的比较P<0.05,其他P>0.05。
2.4 剖宫产率、使用催产素的例数以及产后尿潴留的例数比较
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使用催产素的例数以及产后尿潴留的例数4(8.89)、7(6.67)、10(22.22)和常规组4(8.89)、4(8.89)、9(20.00)比较无显著差异,x2=0.000、0.514、0.256,P均>0.05。
3 讨 论
蛛网膜下腔阻滞是一种作用于脊神经根的麻醉方法[2]。将局部麻醉剂注入腰椎间隙至蛛网膜下腔,以达到麻醉优势[3]。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联合麻醉无痛分娩可减轻子宫收缩的体力消耗,使母亲能够节省自然分娩的体力。
综上所述,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联合麻醉在分娩麻醉中的效果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