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镜后内侧双通道微创治疗成人腘窝囊肿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0-02-27谭通夏
谭通夏
(兴义市人民医院,贵州 黔西南 562400)
腘窝囊肿是指腘窝深部的滑囊发生肿大或者膝关节滑膜囊向后突出的膝关节疾病,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后者多见于成人,常伴有基础病变,如骨关节炎或滑膜炎等[1]。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对患者而言创伤较大、恢复缓慢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不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和内镜的广泛运用。针对腘窝囊肿的治疗逐渐采用关节镜治疗的方式,关节镜的治疗可分为前外侧入路和后内侧入路,但经临床研究发现,前外侧入路的方式存在视觉盲区,无法窥探真个关节囊腔,而后内侧入路的方式视野更加广阔清晰[2]。因此为了了解关节镜下经后内侧入路的治疗效果,本文对我院收治30例患者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腘窝囊肿的患者30例,就诊时间为2018年01月~2018年11月间。患者的年龄范围在30~65周岁,平均年龄(46.2f5.1)岁。其中11例女性、19例男性。根据该疾病的Rauschning和Lindgren的分级[3]发现3例Ⅰ型患者、6例Ⅱ型患者、21例Ⅲ患者。
1.2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主诉腘窝处不适,行走时有胀痛感,既往有膝关节病变史;②经超声检查发现滑囊液性暗区,且边界清晰,可以确诊为腘窝囊肿;③既往保守治疗半年无效,行手术治疗。
筛除标准:①既往确诊为腘窝囊肿,经手术治疗后复发的患者;②膝关节严重退化、存在内外翻畸形;③患者合并韧带损伤。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经膝关节镜后内侧双通道微创治疗成人腘窝囊肿,取仰卧位。麻醉后于大腿根部位置束气囊止血带,放置侧挡板,膝关节弯曲90度固定。消毒后往止血带内充入压力值在50 KPa左右的气体。建立膝关节镜常规前外、内侧入路,清理关节内滑膜组织,据术中情况取病检。通过后交叉韧带与股骨内髁间隙进入后内侧间室,于直视下建立后内侧入路,探查后内侧间室,可发现在半膜肌腓肠肌滑囊和膝关节腔之间的通道被皱襞所遮挡,从后内侧入路插入电动刨削刀将通道扩大,通过交换棒技术,将关节镜直插囊肿内光影引导下,以穿刺针定位(约位于后内侧高位观察入路以远约3 cm处),作另一入路,插入刨刀,彻底刨削囊壁(即后内侧双通道技术)冲洗关节腔内积血,缝合加压包扎,术毕。待患者手术完成后,予以常规的消炎抗感染治疗,膝关节冰敷一天,遵医嘱予以适当的止疼药物。术后24小时后可活动膝关节,进行负重行走,两周后即可拆线。
2 结 果
30例患者的手术时长约为32~60分钟,平均时间为(44.2f4,7)分钟;患者手术情况良好,术后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神经或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患者出院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30例患者中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无一例复发或再次出现腘窝处不适的症状。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和出院后复发的机率均为0,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3 讨 论
腘窝囊肿是腘窝部较常见的良性肿物,临床可分为原发性腘窝囊肿和继发性腘窝囊肿两种类型。其中成人患病率最高多的是继发性的腘窝囊肿,多见于腓肠肌内侧和半膜肌之间,与关节腔之间存在裂缝通道的滑囊。它的发病机制普遍认为是“单向活瓣机制”。因原发性的关节疾病产生大量积液并渗入关节囊后,经关节内的裂缝不断扩张形成囊腔,经长期的积累最终成为囊肿[4]。更有关专家提出[5],腘窝囊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关节囊皱褶的瓣膜交通机制所致,因此在治疗腘窝囊肿的手术中,找到并扩大交通孔是关键。但经多年研究显示[6],腘窝囊肿和关节腔之间并不存在交通孔,可直接通过膝关节后侧入路的方式进行治疗。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对患者而言,创伤较大,而且视野较狭窄,对于囊肿的清扫率不足,导致该疾病易反复发作。而关节镜治疗可以有效的扩大手术视野,便于彻底的清除囊肿,同时也可以直接将膝关节和腘窝囊肿之间的流向,由单向改变为双向,便于囊肿的自行吸收[7]。
本文研究发现,行经膝关节镜后内侧双通道微创治疗成人腘窝囊肿手术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出院后的疾病的复发机率均很低。由此可以说明,双后侧路的建立可以弥补前侧路建立的不足,避免了只用镜头的旋转和进退来观察囊肿。加上腘窝位置的特殊性,前侧通路观察会存在一定的盲区,而双后侧通路可直接观测到整个囊肿区域,便于手术清理,提高了囊肿的清除率,避免疾病反复发作。与此同时,仅通过一条完成两项操作,相对患者而言创伤更小,对血管和神经的损伤也更少[8]。微创手术相较于传统手术而言,对患者造成的创口较小,利于患者的后期恢复,同时还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另外微创手术在彻底清除关节内的原发病变的同时,对患者的关节功能的影响较小,因此患者的术后复发率较低。
综上所述,经膝关节镜后内侧双通道微创治疗成人腘窝囊肿的优点在于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对关节功能的影响较小,便于患者的后期恢复,在彻底清除囊肿的同时还可以处理关节内的原发病变,降低了患者的术后的复发率,但该项技术对于临床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在操作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延长对此项操作的学习周期,便于临床经验不足的医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