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现状及防控对策
2020-02-27姜文皓陈广瑞
姜文皓,陈广瑞,马 丹
(辽宁省盖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盖州 115200)
随着生猪养殖业迅速发展,在养殖过程中一些疫病的发生也给养猪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其中危害较大的是猪的病毒性繁殖障碍病,其中尤其以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非典型猪瘟和蓝耳病——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本文就其繁殖障碍性传染病特征作一概述。
1 繁殖障碍性传染病因
繁殖障碍综合征病因繁杂。调查表明,主要有以下原因:①传染性疫病:病毒感染有细小病毒(PPV),乙型脑炎病毒(JEV),猪繁殖—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HCV),伪狂犬病毒(PRV)等;细菌方面有布鲁氏菌、李氏杆菌、猪丹毒杆菌、胎儿弯曲菌、钩端螺旋体、衣原体感染;寄生虫方面如弓形虫感染等。其中由病毒引发的繁殖障碍病尤为突出;②非传染病因:主要是饲料性的,如霉菌毒素中毒,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等。
2 繁殖障碍性传染病特点
感染猪表现瞌睡、精神不振、不愿活动、弓背、寒颤、发烧(40℃以上)、食欲锐减、喜饮水。随体温升高,同时发生白细胞计数下降,总白细胞计数为9000~3000 个∕mm3血液。病猪眼分泌物增多,并伴发结膜炎,严重者可能眼睑被完全粘连在一起。在高温初期,一般出现便秘,接着出现严重的黄褐色水样腹泻。有的发生呕吐。几日内明显消瘦。虚弱,行走后躯摇摆,步态不稳,并出现后躯不全性麻痹。皮肤充血、出血呈紫色,主要在腹部、后腿内侧、耳部皮肤。大多数猪在感染后10~20d之内死亡,有的在30~50d死亡。
3 几种繁殖障碍性传染病及防控措施
3.1 猪瘟
猪瘟在我国猪场中普遍存在并长期流行,各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易感,此病具高度传染性,发病无季节性。繁殖障碍型猪瘟主要表现母猪流产,产木乃伊、死胎(肺漂浮试验,肺下沉)或产出弱仔,弱仔在出生后不久即死亡。部分新生仔猪表现呼吸迫促,震颤。病死乳猪、仔猪,脾脏出血性梗死。有时淋巴结周边出血、肾脏表面、左心耳、膀胱黏膜有出血点。
防控措施:加强污染猪群的净化,及时淘汰病毒感染猪,同时配合带猪消毒。注意消灭蚊蝇,禁用未经适当加热的猪下水喂猪;猪瘟弱毒疫苗紧急接种,严格执行疫苗接种程序。HC的猪场,抽检母猪群血样,培育无毒、健康猪群,自繁自养,严把进种关;每年春秋季用猪瘟兔化弱毒苗各免疫接种1次;后备种猪,选留作种用时立即免疫接种1 次。种母猪于产后断奶或空怀时期免疫接种1 次;非疫区、未受威胁的地区,仔猪于20 日龄、70日龄各免疫接种1次;疫区或受威胁区可进行仔猪乳前免疫,即在仔猪出生后未吃初乳前立即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接种1 次,40 d 后再强化免疫1次。
3.2 细小病毒病
猪细小病毒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猪群,怀孕早期感染猪可表现胎儿死亡、胚胎重吸收和胎儿木乃伊化,偶有流产,而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几乎所有猪群都感染此病,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猪都易感,后备母猪比经产母猪易感染,传染源是带毒的公猪和母猪,流产和死胎、活胎及子宫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而带毒猪所产的活猪可能带毒排毒时间很长甚至终生。此病多见于初产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或弱仔,其中以产木乃伊胎为主。
防控措施:防止把带毒猪引入无此病的猪场;引进种猪时必须检验此病,常用血凝抑制试验,当HI 滴度在1:256 以上或阴性时才能引进;在本病流行地区内污染的猪场可应用疫苗接种或采取自然感染结合,推迟初配日龄的方法,将血清学反应阳性的老母猪放入后备种猪群中,使其自然感染而产生主动免疫;因本病发生流产或木乃伊同窝的幸存仔猪不能留作种用。
3.3 猪乙型脑炎
该病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引起怀孕母猪死胎、流产;公猪睾丸炎的一种虫媒病毒性人兽共患传染病。病毒主要侵害人和动物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蚊子(如库蚊、伊蚊、按蚊等)的叮咬传染。
防控措施:发病猪尚无治疗方法,一旦确诊最好淘汰。做好死胎儿、胎盘及分泌物等的处理;驱灭蚊虫,注意消灭越冬蚊。在疫区或疫场用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疫苗,蚊虫开始活动前1 个月(4~5 月份,JEV 流行期前一个月)应用乙型脑炎弱毒疫苗进行预防注射。
3.4 蓝耳病
该病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以母猪怀孕后期流产,死胎和弱胎明显增加,母猪发情明显延迟,各种年龄的猪表现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的新病。
防控措施:目前尚没有特异的治疗处理办法,可应用以下方法:①母猪分娩前20 d 连用数天水杨酸、水杨酸盐等抗炎药物,可减少流产;②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继发细菌感染。干奶期母猪可加入四环素,泌乳猪饲料中加人痢特灵,生长猪加入3~4 周的四环素、磺胺药或泰乐菌素;③初生猪补充电解质、葡萄糖和充足的初乳可降低死亡率。
3.5 伪狂犬病
伪狂犬病可引起多种家畜、野生动物感染,患猪感染该病后主要出现发热、呼吸道疾病、脑脊髓炎等症状,并随年龄的不同,出现的症状和病死率不同。此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发病早期多以怀孕母猪流产和死胎为先兆,接着2 周龄内仔猪大量发病和死亡,呈现脑脊髓炎、败血症。
防控措施::①禁止从疫区引种,引进种猪要严格隔离,并经检疫无该病原才能转人生产群使用;②猪场内不准饲养狗、猫,加强灭鼠灭蝇工作;③在种猪群使用灭活苗:由于PRV 具有终生潜伏感染,长期带毒、散毒的危险,而且基因缺失工程疫苗可引起母猪卵巢坏死等病变,种猪最好用灭活苗;④基因缺失疫苗:育肥猪断奶时注射1次,直到出栏。对正暴发伪狂犬病的猪场,应选用弱毒苗对全猪群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并结合消毒、灭鼠、驱杀蚊虫等全面的兽医卫生措施,以控制疫情。⑤高免血清:种猪和仔猪紧急预防接种或治疗用。
3.6 布鲁氏菌病
该病是由猪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病原体主要存在于猪子宫阴道排出的分泌物、胎衣和胎儿中,其他组织则较少,各种年龄猪都有易感性,以性成熟猪易感性最大。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生殖道和皮肤粘模、消化道,经常由交配时感染。
防控措施:①全场猪群应定期采血进行血清学监测,场内可用虎红平板凝集法,发现阳性可疑血清进行补体结合试验,若为阳性立即隔离及早处理;②坚持自繁自养,引进种猪时要严格隔离1~3个月,经检疫确认为阴性后才可投人生产群使用;③加强消毒工作,保持猪舍卫生清洁,如果猪群发生流产,应立即隔离流产母猪,已污染的环境要进行认真彻底消毒;④发生过该病的阳性猪场可口服“布氏杆菌猪型二号”弱毒冻干苗进行预防免疫。
3.7 衣原体病
猪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以流产、睾丸炎、肠炎、脑脊髓炎为特征的接触性传染病。猪衣原体病近几年在我国规模化猪场蔓延流行,秋冬季节流行较严重。
防控措施:①建立密闭的生猪饲养系统。防止禽、鼠、犬等进人;②严格的消毒;③实施种猪的免疫接种。血清学阴性种猪每年注射灭活苗1次,阳性种公猪和母猪淘汰;商品猪场种公猪和母猪注苗1次,连续2~3年,淘汰种公猪,发病猪用四环素、氯霉素、金霉素、螺旋霉素、红霉素等敏感药进行预防治疗;④坚持病原检测和防疫效果的评价。
3.8 弓形虫病
该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猪的一种急性原虫病。病猪表现持续高热、皮肤紫斑和出血点、粪便干燥、呼吸高度困难,肺水肿,肝及全身淋巴结肿大。结肠、盲肠有大片的溃疡坏死灶。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或产出弱仔,很少产木乃伊胎。
防控措施:用磺胺类药物有较好疗效。每千克体重60~120 mg磺胺—6—甲氧嘧啶,配合14 mg三甲氧苄氨嘧啶口服,1 次∕d,连用4d,首次用倍量;在病猪场和疫点连用7d 进行药物预防,可以防止弓形虫感染。
4 结束语
近年来,传染性繁殖障碍病严重威胁着养猪业发展,并造成严重损失;实行饲养管理规范化、科学化、防疫措施制度化、经常化,综合运用“引、养、检、预、隔、治、消、补、处”等措施,推广主要传染病防制的新技术,加强对蓝耳病、伪狂犬病、猪衣原体病等新病的认识与诊断防制技术的研究,同时要加强对仔猪衰弱综合征、脑心肌炎等未发新病的监测,防止其发生与流行,才能更好地控制这些疾病的发生。鉴于传染繁殖障碍性疾病对养猪的危害,结合辽西地区的实际情况,就辽西地区的部分猪场主要传染繁殖障碍性疾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摸清了在辽西地区主要传染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和感染情况,从而为主要传染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确保了辽西地区养猪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