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头孢类药物致溶血性贫血伴意识障碍患者的护理
2020-02-27金林
金 林
(如东县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400)
随着药物的广泛应用,其引起的不良反应日益引起重视。头孢唑肟为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广谱抗生素,其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敏感菌所致的中、重度感染[1],已知的不良反应包括: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烦躁不安、溶血性贫血、急性肾衰竭、急性心功能不全等,甚至可出现休克、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多器官功能损害或衰竭[2]。这些严重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短时间内难以诊断,一旦发生即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2]。我科于2019-06-29收治一名因头孢唑肟导致溶血性贫血伴意识障碍的重症患者,现对抢救护理过程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66岁,病历号12551488,因“神志不清四天”于2019-06-2714:30由120送入我院。患者在外院因“肺部感染”予“头孢唑肟”抗感染治疗,六天后无明显好转,体温逐渐上升在38-39.5℃之间,出现酱油色小便伴嗜睡,症状进行性加重,并逐渐出现大小便失禁、昏迷后转入我院急诊。初步诊断:缺血缺氧性脑病、低氧血症、溶血性贫血、肺部感染。入院查体:深昏迷,GCS评分3分,E1V1M1,双侧瞳孔直径1.5 mm、对光反射迟钝,T38.2℃,Hr105次/分,R16次/分,BP166/89mmHg,SPO298%,血糖18.6 mmol/L;既往史:2012年使用头孢类药物(具体不详)后出现类似情况,予对症治疗后好转;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无家族溶血性贫血史,无不良嗜好,平日饮食排便正常。在我院急诊室抢救4天后,于07-01转急诊内科治疗,07-23患者神志转清,07-24好转出院。
1.2 其他专科查体
患者入院时全身皮肤黏膜轻度黄染、无出血点,无肝掌、蜘蛛痣、颈静脉充盈,无呕吐,无肢体抽搐,无明显腹胀,无便血黑便,留置导尿引流出酱油色尿液。
1.3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13.6×109/L,血红蛋白83g/L,血小板71×109/L;凝血功能:D-2聚体90000 ug/L,纤维蛋白原1.6 g/L,凝血酶时间26.7 s;血气分析:PaO251 mmHg,PaCO235.3 mmHg,PH 7.44,乳酸1.4 mmol/L,葡萄糖9.1 mmol/L;肝功能:谷丙转氨酶226.9 U/L,谷草转氨酶85.8 U/L,乳酸脱氢酶2713.7 U/L,总胆红素39.6 umol/L;尿常规:葡萄糖+++,酮体++,蛋白质++,隐血+++;Coombs试验:阴性;肾功能、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颅脑CT提示双侧额叶、侧脑室旁多发缺血性病变可能。
1.4 抢救治疗过程
患者入抢后立即予心电监护、持续氧疗,药物治疗给予连续激素冲击、抗炎、醒脑、碱化尿液及静注白蛋白等,并早期行高压氧联合亚低温治疗以降低脑组织氧耗,增加脑部供血供氧等治疗。
2 护理措施
2.1 气道的护理
患者昏迷,无自主排痰能力,且双侧肺部感染,入院听诊即可闻及双侧肺部明显痰鸣音,口鼻腔可见分泌物,因此保持气道通通畅是维持患者生命的首要措施。保持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并反复指导家属协助保持头侧位。每日4次进行口鼻腔护理,拭去已结痂的分泌物,为防止损伤鼻腔黏膜, 在拭去前采用蘸取生理盐水或冷开水的棉签将其浸湿[3]。采用联合硫酸特布他林和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有效改善患者咳嗽排痰,同时加强翻身拍背,适时吸痰。患者开始高压氧疗时仍神志不清,在高压氧治疗期间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关键,每次进氧舱前给予充分吸尽口鼻腔分泌物,与高压氧护士交接气道观察重点,指导高压氧护士将氧舱内吸引装置备于患者床边,充分做好准备,防止在氧舱内痰液窒息[4]。患者在住院期间有效的护理措施保持气道通畅,肺部管理到位,未建立人工气道。
2.2 肾功能观察与保护
大量血红蛋白尿易致急性肾衰,病程中动态监测肾功能,及早发现肾功能衰竭早期变化对防治急性肾衰至关重要,每班严密观察尿量、颜色,准确及时记录每小时尿量,复查尿常规、血气分析及电解质变化,保持液体进出总量平衡[5]。遵医嘱补液、碱化尿液是重要的治疗护理措施。该患者酱油色小便逐渐减轻,住院期间未发生肾功能损害。
2.3 神经系统观察
头孢类药物直接导致意识障碍已有报道,意识及昏迷程度可反应脑缺血缺氧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同时患者凝血功能异常,需警惕入院后颅内出血的发生,因此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的变化对评估患者病情演变非常重要。患者入院时深昏迷,GCS评分3分,双侧瞳孔1.5 mm,对光反射迟钝,护理过程中每班密切观察患意识、肌张力、瞳孔的变化、网织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变化情况,及时评估患者有无出现脑性尖叫、呕吐、肌张力改变、瞳孔变大等则提示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6]。患者在治疗期间,GCS评分逐步改善,于07-23神志转清。
2.4 营养支持的护理
患者病情危重,蛋白32 g/L,BMI:16.4,营养支持尤为重要,采用鼻饲和外周静脉营养相结合的方式。因其处于深昏迷,呛咳反应迟钝,每次鼻饲前回抽胃内容物检查是否在胃内的同时查看有无胃潴留,保证残留液少100 ml,残留液多时查明原因暂不喂食或减少进食量或延长进食时间,防范发生食物反流、误吸[7]。营养液的量循序渐进,进食后保持坐位或半坐位半小时以上。在此过程中注意观察腹部体征同时监测了蛋白含量,末次总蛋白54.3 g/L。
2.5 氧疗的护理
患者入院时心电监护显示SPO298%,但血气分析提示:PaO251 mmHg,PaCO238 mmHg,立即汇报医生,由鼻导管低流量吸氧改面罩吸氧5L/分,动态监测血气分析,观察呼吸节律、深度,防止二氧化碳潴留。患者06-29复查血气PaO278 mmHg,07-01转送住院前复查血气PaO2151.1 mmHg。
2.6 出血倾向的观察及护理
患者D-2聚体90000 ug/L处于高凝状态,纤维蛋白原:1.6 g/L;凝血酶时间:26.7 s;血小板71×109/L,在抗凝药使用过程中会存在出血可能,护理过程中加强监测凝血功能变化,注意观察皮肤出血点或瘀斑出现的部位、范围和时间,班班交接。观察有无内脏出血征象,如呕血、便血等,提示可能有消化道出血;出现喷射性呕吐时,即提示有颅内出血的可能。指导家属静脉采集血标本后协助至少按压10 min,以减少采血后出血或瘀斑的发生[8]。该患者在出院之前未发生出血征象。
2.7 亚低温联合高压氧的护理
亚低温治疗是目前唯一在临床研究中证实有效的脑保护措施,高压氧在脑缺血神经保护中又发挥重要作用。该患者采用高压氧联合冰毯机降温的方式,专人护理,目标温度控制在35~36℃,治疗开始降温速度以1℃/h,4小时将患者体温降至35℃,维持48 h后以每4 h升高1℃的速度复温至37.5℃,整个复温持续了22 h,头部持续予以降温保护,亚低温治疗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有无寒战、心律失常发生,因寒战可导致脑组织耗氧量增加,在此期间,加强腹部和足部保暖[9]。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立即联系高压氧氧舱会诊,于住院第二天给予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期间,患者GCS评分逐步改善,于07-23神志转清。
3 体 会
(1)应用头孢类药物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变态反应史,在用药过程中加强监测,对于儿童和老年患者更应加强监护,特别是用药后的7 d以内,尤其是第5~6天,发现有1/3的患者并非初次用药,既往并未发生不良反应;故对于多次用药的患者,仍需警惕溶血性贫血的可能。
(2)对症处理及早期发现病情进展是此类患者治疗护理的关键。一旦发生溶血反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因肾脏是首先会被影响的脏器,护理过程中严密监测肾功能,给予留置导尿,观察尿量、颜色、性质等变化,尽早发现肾功能受损的症状,对减轻肾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3)低温治疗并发症的观察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重点。观察昏迷患者亚低温治疗中需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寒战、心律失常、灌注不足、内环境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在护理过程中严密监测体温,避免体温急剧降低或升高,监测循环功能,保证有效灌注都是有效避免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措施。
(4)患者康复后,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宣教也使我们护理的重要部分。充分指导患者以后避免使用其他结构类似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并能对药物不良反应早期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