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考
——以山东郓城县为例

2020-02-27谭淑丹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22期
关键词:全域旅游发展

■谭淑丹

(中共郓城县委党校)

引 言

以产业为驱动,以人口流动与集聚为依托,发展旅游业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从而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提升。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乡村振兴战略之后,随之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全域旅游”的概念。全域旅游突出的是全域布局,严格要求多个区域、多个行业的协同合作,让旅游业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融合发展[1]。两者相辅相成使乡村旅游发展迈向新阶段,使乡村振兴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在目前阶段,乡村振兴是促进乡村旅游规模化、统筹化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全域旅游的基本前提。但同时乡村旅游也是我国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成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优化乡村旅游区域布局、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中坚力量。

1 郓城县旅游发展的背景

郓城县作为千年古县,旅游资源丰富,被命名为全省首批旅游强县,培育了雄厚的文化根基,从而酝酿出了淳厚的乡风民俗,是水浒故事的发祥地,素有“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之说。优秀传统文化与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水浒文化、武术文化等文化资源数不胜数,素有武术之乡、戏曲之乡、古筝之乡等美称。郓城县文化旅游资源特色鲜明,旅游产业潜力巨大,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独特优势。为规划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

稳步发展的经济为规划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资和环境支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符合郓城产业结构的优化趋势,有利于吸纳本地就业人口、拓展第三产业链、缓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多元化可持续发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为郓城发展全旅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以全域视角探索郓城县乡村旅游发展,一方面可以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推进作用,另一方面在产业融合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上发挥融合作用。但是,相对于特色旅游区域来说,郓城县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初步阶段,各产业还没有得到完美融合,全域旅游的实现还需进一步整合资源和整体规划。

2 郓城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2016年郓城县入选山东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并以旅游惠民为宗旨,以全域旅游为目标,以旅游综合改革为契机,围绕“一核四区三廊道”的全域旅游产业布局,以“建城、造景、美村、串线”为抓手,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围绕“一乡一景、一村一品”目标,打造了一批集生态保护、农耕文化、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亮点,按照“乡村面貌景观化、农事生活旅游化、乡风民俗产品化、农副产品商品化”的特点重点打造了西陈庄“农家体验”、张武屯“牡丹花海”、彭庄“美丽乡村”、李集镇“黄河人家”等不同主题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目前郓城拥有省级旅游强乡镇3个、旅游特色村7个、示范村1个、精品采摘园6处。

3 郓城县实现全域旅游的瓶颈

3.1 基础设施跟不上旅游市场需求的档次

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旅游振兴中普遍的薄弱环节,郓城县也不为例外。干线公路同农村连接道路的等级较低,交通成为首要的阻碍因素,通信、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同时停车场不足、旅游引导牌缺乏等问题都较为明显。农家乐卫生状况和设施设备条件缺乏,难以留住游客。“网难上、路难走、事难问”导致难以留住游客,更难形成良好的市场口碑[2]。

3.2 资金和人才的缺乏是乡村振兴的先天性缺陷

郓城县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乡村旅游区既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又需要对外宣传促销,必须有一定的资金保证。资金是乡村的身躯,人才是乡村的灵魂,同时,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需要专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水平信息人才以及营销人才的强力支撑。但是由于高文化高素质人才区基层农村就业的意愿低,并且农村旅游景区的经营者难以进行脱产学习,从而导致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相对不足,经营与管理模式的粗放型紧紧制约着乡村旅游发展。最终,资金和人才的匮乏阻碍了郓城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滞缓了乡村振兴的进程。

3.3 低劣的旅游产品限制了全域旅游的市场开发

首先,乡村旅游产品单一,没有进行系列开发,难于满足旅游市场日趋多层次、多样化和高品位的需求;其次,旅游产品粗糙,多数旅游产品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文化底蕴低,旅游特色不鲜明。第三,乡村旅游产品参与度不足,不能有效提高旅游者旅游感受,吸引不了游客的兴趣,挖掘不了巨大的市场潜力[3]。郓城县的旅游业主要体现为历史文物景观,旅游产品普遍比较抽象,表现形式单一,回头客较少。

3.4 生态环境的恶化成为全域旅游的最大危机

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生态与民俗文化风情,如果农村的生态民俗和环境遭受破坏,其优势与特色就会被弱化。许多农村在发展第二产业时不注重农业生态的保护,导致农业的水土污染,部分农村环卫意识较差,养殖业粪便处理不当造成了一定程度污染,给发展乡村旅游带来困难。郓城县的旅游景观或多或少遭受了破坏,随着时间的累积,本县的人文景观将受到更大的威胁。

4 以全域视角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对策

4.1 改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增强村民的服务意识

要提升郓城旅游形象,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就要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意识。首先,强化以“水、绿、花、文”为内涵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度假区标准、目的地要求、全域化思维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环湖、沿河、森林绿道建设、游客中心建设、乡村公共度假设施等。其次,构建全域旅游信息体系,包括建立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标志系统、旅游咨询设施和城市解说服务、旅游电子商务网建设和景区内部解说等。最后,完善交通服务设施,让游客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服务,建立汽车租赁和露营地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域旅游规划布局,高起点编制全域旅游整体发展规划,同时做好各旅游项目专项规划编制,按照旅游产业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多规合一,统筹谋划交通、市政设施、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

4.2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资金和人才建设的投入

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政府要转变职能,找准定位,作为规则的参与者,对各方进行引导和规范,把旅游业作为重点扶持产业,确定产业定位,做好顶层设计,一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县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鼓励和吸引外部投资群体的加入;另一方面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和服务意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建立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的智慧型服务,做好游客行前的智能分析和规划工作,游客行中的精准服务,游客行后的及时反馈,用高品质、高质量的服务赢取顾客。推动县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把旅游业培育为郓城的优势产业。

4.3 打造特色旅游产业链,扩充郓城旅游市场

郓城要发展全域旅游,要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精品,做大做强专项旅游市场,带动社会经济全面进步。将郓城“一日游”升级为“二日游”,拉长产业链条,打响水浒故里和好汉郓城品牌。推动旅游与农业的融合发展,就是要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农耕文化的体验旅游,把农业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变成农业观光和体验基地,把农特产品变为旅游商品和特色旅游美食。通过组织大型生态旅游节庆活动,扩大农产品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并借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产业化程度。带动服务产业发展方面,大力发展城市观光休闲旅游,促进环湖沿河建设度假酒店、度假房产、游艇码头、房车营地、垂钓基地以及人造沙滩,并以休闲绿道连接,形成滨水休闲度假经济,完善餐饮休闲、服务娱乐功能,提高服务品位,深化服务各环节,带动全县服务业的发展。

4.4 完善农村环境治理机制,实现全域旅游可持续化发展

结合郓城县发展情况,进行环境污染治理机制创新,加强机制建设工作。首先,要从生产方式转变、新型城镇化建设、绿色发展等方面入手,完善相关政策机制,绝不能以牺牲农村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其次,要能够建立起城乡平等发展的、完善的农村环境治理监督机制,建立环境监控体系,加大治理乡村环境污染力度,有效减轻农村污染问题。最后,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要不断完善环境治理策略,统筹协调,共同协作,提升乡村环境质量,为乡村旅游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全域旅游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
旅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