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鹅副黏病毒病防制

2020-02-27徐风苍

四川畜牧兽医 2020年2期
关键词:病鹅种鹅雏鹅

徐风苍

(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畜牧局,河北 孟村 061400)

鹅副黏病毒病(GPM)是由禽副黏病毒Ⅰ型(APMV-I)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常引起鹅大批死亡。

1 病原特征

鹅副黏病毒于1956 年首次分离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979 年被定性为禽副黏病毒I 型。鹅副黏病毒和鸡新城疫病毒均属于禽副黏病毒I型F基因型,但鹅副黏病毒属于F基因Ⅶ型毒株,而鸡新城疫病毒属于F基因Ⅱ型毒株,二者具有高致病性,但抗原性存在差异,鹅副黏病毒病使用新城疫疫苗免疫难以达到控制目的。

鹅副黏病毒属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属,是一种有囊膜的单股负链RNA 病毒。电镜下病毒颗粒大小不一,形态不整,表面有密集的纤突结构,病毒内部有囊膜包裹着的螺旋对称的核衣壳。病毒有9个血清型,I 型是禽副黏病毒中对多种禽有广泛致病性的唯一血清型。

鹅副黏病毒能凝集鸡、火鸡、鹅、鸭、鸽等禽类的红细胞,也能对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红细胞产生凝集反应。

该病毒在鹅舍内能存活7 周,在病死水禽体内15 ℃条件下可存活98 d,骨髓内的病毒甚至可存活134 d以上。病毒抵抗力不强,干燥环境、一般消毒剂(如2%氢氧化钠、3%石炭酸和1%来苏尔等)均能将其杀灭。病毒在无蛋白质的溶液中于4 ℃或室温放置2~4 h,感染力降低至10%或几乎无感染力,其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易破坏,在中性溶液中较稳定,对乙醚敏感。

病毒毒力随宿主发生改变,病毒在易感水禽中流行时毒力增强,在有一定免疫力的水禽中流行时,可能形成毒力减弱的毒株。病毒广泛存在于病鹅的内脏器官中(如脾脏、肝脏、肠管等),以脑、脾、肺含毒量最高。

该病毒可在9~11 日鸡胚和10~12 日鸭胚中增殖,并在36~48 h 内引起胚胎死亡。感染胚体全身充血、出血,翅和头部严重出血,颈部和胸部皮肤可见出血点。

2 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常呈地方性流行。

病鹅、愈后带毒鹅,被污染的孵化场为传染源。病鹅的胴体、内脏、羽毛及其排泄物、分泌物,被污染的饲料、水源、草地、用具、环境都含有病毒,带毒鹅及携带病毒人员的流动都可传播本病。被污染的孵化场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疾病,病种鹅和感染而未出现症状种鹅所产蛋含有病毒,蛋壳也带有大量副黏病毒及其他微生物。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或黏膜感染。

3~300日龄鹅对鹅副黏病毒有不同易感性,日龄越小、环境条件越差,鹅的发病率、死亡率越高,以15~60 日龄鹅多发,10 日龄内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10~15 日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达90%以上,耐过鹅生长缓慢,产蛋量下降。

饲养管理不当易造成鹅副黏病毒病流行,鹅发病后用抗生素、小鹅瘟高免血清等治疗均无效。

3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鹅副黏病毒病潜伏期一般为3~5 d,人工感染潜伏期为2~3 d。

病鹅精神萎顿,食欲减退或废绝,缩颈、垂翅,离群、呆立,行动迟缓,不愿下水或下水后浮在水面漂泊,嗜睡。患鹅排黄白色、黄绿色、灰白色蛋清样稀便或水样便,有时粪便带血,呈暗红色、墨绿色,并混有气泡。成年病鹅头插于翅下,严重者口流水样液体,有扭颈、转圈、仰头等神经症状,病鹅饮水后甩头、咳嗽、呼吸困难,鼻流少量浆液性分泌物,喙端及边缘色泽变暗。患病产蛋鹅或种鹅产蛋量下降,康复鹅生长发育受阻。病后期部分鹅抽搐而死,病程长的因营养不良而亡。

病死鹅脱水,眼球下陷,脚蹼干燥,皮肤和肌肉苍白,较难剥离;肝脏肿大,表面有少量细小的出血点或坏死灶;腺胃及肌胃黏膜充血、出血;肠黏膜不同程度出血、坏死,与渗出的纤维素一起形成假膜,假膜剥离后见出血性溃疡面;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有时可见脑充血、瘀血。

4 诊断

根据病理变化,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情况可初步作出诊断,确诊需进行病毒分离鉴定。

4.1 病毒分离 鹅副黏病毒可在9~10 日鸡胚尿囊液内繁殖,并可引起鸡胚死亡,鸡胚尿囊液对鸡红细胞呈现较高的血球凝集(HA)滴度,其HA可被鹅副黏病毒抗血清所抑制。病料负染后在电镜下观察,可见到典型的副黏病毒。

4.2 HI 试验 采集病鹅肝脏、脾脏、脑等组织混合研磨,再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磨碎后,10 000 r∕min 离心15 min,吸取上清液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用已处理好的无菌病毒分离液尿囊腔接种9~10 日的SPF 鸡胚,每胚0.1 mL,孵化36~48 h内鸡胚发生死亡。

无菌采取死亡鸡胚的尿囊液,测得HA 为阳性,用已知鹅副黏病毒病的阳性血清做HI 试验,也呈阳性。根据以上检验确诊鹅感染副黏病毒病。

5 防制

5.1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喂给病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的日粮,鹅多晒太阳。鹅群与鸡群隔离饲养,避免疫病传播。坚持自繁自养,如需引进种鹅,鹅引进后应隔离观察一段时间,确认健康无病者方可入群。

5.2 严格消毒 出现发病后,鹅场、鹅舍、运动场、放牧场地、水域要彻底消毒,并清除垫料、粪便等废物,运至远处的下风口堆积发酵,地面、墙壁和设备彻底清洗,然后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鹅场无疫病时也应定期消毒,孵化室孵化前后都要进行消毒。

5.3 免疫接种 鹅用鹅副黏病毒蜂胶灭活疫苗接种,疫苗充分摇匀,于颈背皮下注射(不能腿部肌注或静注)。

母源抗体正常的雏鹅15日龄首免,无母源抗体的雏鹅7 日龄首免,免疫剂量0.3~0.5 mL∕羽,鹅35~4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0.5 mL∕羽。种鹅产蛋前2周进行第3次免疫,胸肌注射,1~5 mL∕羽,以后每6个月免疫1次,胸肌注射,1.5~2 mL∕羽。

5.4 防止继发感染 可选用敏感药物防止发生继发感染。

猜你喜欢

病鹅种鹅雏鹅
鹅浆膜炎防治
鹅感染鸭瘟病的诊断及防治
夏季五招提高种鹅繁殖性能
产蛋期种鹅饲养管理技术刍议
种鹅的选育和分阶段饲养管理
种鹅感染鹅羽虱的流行特点及治疗方法
小鹅瘟检疫与鉴别
雏鹅痛风“三步五防”更有效
浅谈雏鹅养殖关键技术措施
影响种鹅产蛋量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