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斗不过的“别人家的孩子”

2020-02-27撰文庄雯莎

厦门航空 2020年2期
关键词:舌根隔壁家爸妈

撰文_庄雯莎

相信不少人同我一样,成长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夙敌”,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到大,爸妈总喜欢把“你看看隔壁家xx 的孩子,再看看你……”这样的句式挂在嘴边。上学时,爸妈拿他们跟自己比成绩;毕业后,拿他们比工作和收入;工作之后,比的又是谁更早结婚生娃,谁的婚姻更加幸福。总之,只要太阳照常升起,明天依旧继续,“别人家的孩子”就永远无处不在,永远闪耀在你的生命中,成为爸妈眼中你必须靠近的榜样。

当然,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具体又可以划分为“亲戚家的孩子”“同事家的孩子”,“朋友家的孩子”,以及“邻居家的孩子”。比如,王阿姨的孩子学习棒,刘叔叔的孩子特懂事,陈奶奶的孙子特勤快……总会有一款适合你。

记得在我上学那会儿,最常听的就是我妈在饭桌上习惯性数落我:“你看看隔壁家的某某,学习多用功啊,而且还特别懂事,经常帮着大人做家务。你呢,碗都没让你洗过,成绩还没有人家好”。要不就是我爸恨铁不成钢地对着我称赞别人的女儿:“我们单位那个某某的女儿今年高考考了六百多分呢,真的是太给他们长脸了!”确实,这样抬高别人,否定自己的话对我这样一个好面子的人来说,确实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毕竟谁都想要证明自己并不是这么差人一等。

我也在爸妈口中十八般武艺样样精全的“别人家的学霸孩子”的鞭策下念完研究生,也算圆满完成了我的学业生涯。正当我打算松口气:这下没有学习成绩可以比了吧!结果,“别人家的孩子”又来了……当我赚了第一笔工资开开心心回家的时候,我妈又冷不丁来了一句:“还是你那个高中同桌的工资高,你俩都是研究生,怎么赚得还没有人家多啊?”虽然我能感受到我妈内心其实并不是真的嫌弃我,但她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非要通过泼上一桶透心凉的冷水敲打我。

俗话说,铁打的自家娃,流水般的“别人家的孩子”。待我在职场熬过了几年青春期,到了适婚阶段,“别人家的孩子”又换了一款来势汹汹。“女孩子多考虑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你看那个xx 跟你一样大,下个月都要生二胎了。你要像她们这么乖,什么年纪做什么事,少让父母操点心,我也能老得慢一点!”

年龄小的时候,每当爸妈祭出别人家的孩子,我常常会对自己产生怀疑,严重的时候甚至自卑,我是不是真的像他们说的这么差劲?随着年龄增长,开始有了对语言的辨别能力,我知道有的语言有能量,有的则是有杀伤力。我理解大多数爸妈想鼓励孩子积极上进,希望自己孩子更优秀的心,但是往往他们一些无心的语言会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对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很多看似在鼓励的话实则都是毒鸡汤。

如果一个生命从呱呱坠地起,需要的仅仅是照顾他的生活,让他吃饱穿暖,这并不算一件难事。然而,孩子不是一棵树苗,光靠浇水施肥,就可以长高枝叶漫天,孩子是一个没有分辨力、无条件接受所有信息且有着无数可能的小人儿。他们接收最主要的信息都来源于父母,成人之间相处尚且懂得选择性接受信息,而孩子不会。“为什么别人行,你就不行?”“算了吧,看来你不是这块料”“你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起来,差远了”,许多伤人的话都是随意、无心地脱口而出,也许,家长也从来没意识到,自己随便说出来的一句责怪孩子的话,会对孩子小小的心灵产生多大的影响。

“柔软的舌头,可以挑断一个人的筋骨,语言有时候比暴力更能伤人。”这是《欲望山庄》里的一句话。语言,是人与人交流最通用的工具。语言往往包含了语气,用意,情绪等等诸多内容,一个人说怎样的话,还要学着怎么“听话”。中国人的语言体系显得比任何一种语言文化更加复杂。而中国的父母,在艰辛的哺育与含辛茹苦中,渐而有了一种孩子视为自己的心理。对待自己,似乎总是可以苛刻和更直接一点。一旦舌根用力,咬牙切齿,意义完全不同;一旦舌根久久不愿平静,叹出一口长气,意义又完全不同。于是会说的话也往往不会说得更好些,想说的话也好像并不需要过多表达。每一句大人的对比,折射的往往并不是“我”的不足,恰恰是时代离他们渐渐远去时,只用时间将“我”作为唯一印证告知与他们。每一次放手都是他们试图放下的挣扎。

那些血浓于水的情谊,那些漫长岁月中的无微不至的关怀,那些背地里为我感到骄傲流下的眼泪,那些能豁出生命的瞬间。长久生活的记忆仍然这么具体,我因此相信,也知道,岛屿天长地久,没有人也没有语言可以真正使我沮丧或失落。

猜你喜欢

舌根隔壁家爸妈
一把黄豆
经口入路机器人手术在舌根部肿物的应用*
爸妈的约法三章
醒着(外一首)
因为爸妈只有你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妈妈的『魔咒』
妈妈的『魔咒』
我爱爸妈
听爸妈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