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健身背景下健康生活方式传播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2020-02-27付志华赵孟炎

体育教育学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全民公众体育

付志华,赵孟炎

(1.武汉体育学院 期刊社,湖北 武汉 430079;2.武汉体育学院 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健康是指个体各项身体机能处于良好的状态,其不仅表现为个体没有疾病,还表现为个体在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处于良好的状态[1]。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这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国内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76%的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23%的人群患有慢性病,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86%,并且这一数字还在继续增长。因此,如何改变人们的健康状态成为国内学者的研究热点[2]。

有研究指出,良好的健康状态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导致诸多疾病的产生。比如,慢性病就与个体营养不均衡、运动量不充足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关。那么,何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认为健康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身体、心理、精神与社会适应等纬度上处于良好状态的生活方式,它不仅是身心良好的生活方式,也是社会适应良好、摆脱虚弱体质的生活方式[3]。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改变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是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4]。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含四个组成部分: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在以上构成因素中,适量运动占有重要地位。有研究表明,适量运动对个体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个体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越长,从中获得的健康益处也越多[5]。因而,积极参加健身运动有助于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

国民的健康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关心的问题。国家体育总局于1995年发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期提高我国国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经济、社会和体育发展程度不同的各类地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都应当有所增加,人民体质明显增强,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体育消费额等逐步加大,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环境和条件有较大的改善”[6]。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国民的健康生活质量,这与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的目标是一致的,或者说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那么,如何在全民健身的战略背景下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又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具有哪些促进效益呢?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对全民健身与健康生活方式的互动关系进行了辩证思考,深入剖析了全民健身背景下健康生活方式传播的价值与路径,以期加深公众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与了解,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的深入开展。

1 全民健身与健康生活方式的互动关系

1.1 全民健身战略引领公众重视并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国家层面倡导全民健身战略,旨在让全民参与到健身运动中,以期改善国民的体质健康水平。就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质而言,深入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就是要深入推进群众性体育运动[7],这与推广与践行健康生活方式不谋而合,其目的都在于提高大众的体质健康水平。从医学保健的角度而言,人体的健康状态是由遗传、环境、营养和体育锻炼等因素共同决定的。也就是说,要维系一个人的健康状态需要多种因素的参与,不能仅依靠体育锻炼;维系个体健康需要在营养充足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有计划的体育锻炼。换句话说,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离不开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颁布的《健康国民2010》(Health people 2010),具体包含了22个一级指标:身体活动、营养、吸烟、酗酒及其他药物中毒、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学校与社区健康教育、职业安全与健康、环境健康、食品与药物安全、口腔健康、妇幼保健、免疫系统与传染病、临床预防服务等[8]。从中可以看出,国民健康规划的内容不仅包含健身活动,还包括营养、健康教育、环境健康、疾病防治等内容,其涵盖了众多的维度,是一种综合性的、科学的、符合实际需要的健康促进规划。

1.2 健康生活方式的践行与推广有助于全民健身的深入开展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质是深入推进群众性体育运动,以便提高国民的体质健康水平。然而,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开展也会受到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如个体的态度、环境因素和社会支持等。高素质人群对健康问题与健康生活方式有着深刻的认识,而低素质人群却往往不以为然。公众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践行与推广,无疑有助于全民健身的深入开展。在开展全民健身的过程中,使公众确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十分重要。体育价值观是人们从自身出发对体育现象、体育功能的认识所产生的重要性判断的内部标准。体育价值观在个人和群体的社会生活和体育活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包含了人们的体育认知、体育态度以及体育活动参与,体育价值观涉及面广、影响时间长,直接影响到青少年未来能否健康成长[9]。因而,确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能自觉意识到健身锻炼的重要性,对促进全民健身的全面深入开展十分重要。公众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的力度愈大,愈有助于全民健身的深入开展。

2 健康生活方式传播的价值

2.1 教育学价值

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是向公众传授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与方法,其目的在于引导公众了解并掌握健康生活方式、确立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自觉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因而属于一种教育活动。健康生活方式的有效传播必然会导致公众健康生活与锻炼意识的提高,使其更加关注自身以及周围人群的身心和精神状态,主动学习健康知识与技能,力求调节好身体各种机能的状态。一方面,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自提出以来,相关工作的开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见表1),传播实践也反映了健康生活方式传播的必要性[10]。另一方面,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也引起了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因而也导致一部分教育科研工作者将研究兴趣聚焦于健康生活方式。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将体育课程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反映出体育课程不再仅注重学生运动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学生健康知识与能力的培养[11]。教育科研工作将更加注重促使公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目标,以期能够帮助公众选择适宜的健身、锻炼方式,进而促使公众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

表1 健康生活方式传播的状况

时间(年)健康生活方式传播的状况2012健康生活方式传播知晓率:农村地区44.6%、城市地区57.1%2014微信公众号累计发送1 000多条,送达500多万人2015全国已有2507个市县参与,覆盖率80.9%2015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20多万人2010-2015宣讲活动7万多次,报道达2万多次

2.2 健康学价值

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不仅在于传授公众需要的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与技能,更在于提高公众的健康生活质量,促进公众的身心健康与精神健康的发展。侧重于传播效应而言,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价值更在于后者。目前,我国由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病症种类繁多,所涉及的人群众多,数量庞大(见表2)。因而,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与推广对维护、促进公众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借助多种媒介传播健康生活方式,可提高公众的健康知识与能力,进而促进公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生活方式的有效传播必然会提高公众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渴求度,提高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促进人们主动调节身体出现的不良状态,亦有助于提高对不良状态的防治能力[12]。人们在感到身体疲倦或精神不佳时,有能力主动进行健身锻炼或保健康复,并适当休闲、放松,以便预防疾病的产生。当疾病产生后,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医治,从而避免病情的恶化。而今,人们为了自己的身体,大多会积极从事健身锻炼,自觉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由此可见,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健康学价值。

表2 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各种病症的状况

病症涉及人口的状况近视青少年近视率57.2%猝死全国每年约有55万人猝死过度劳累7成以上的白领表现为过度劳累肥胖肥胖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1/4以上皮肤病由各种因素导致的皮肤病人口有1.5亿癌症每天有1万以上人口被确诊为癌症肠胃病肠胃病人口约1.2亿人

2.3 社会学价值

健康生活方式传播的受众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其传播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学价值,其主要体现在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以及个体行为对社会的贡献上。在传播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依托各种新闻媒体引导公众关注健康与健康生活方式,并颁布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进而占领国民健康战略的制高点,如“全民健身计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在传播过程中,新闻工作者亦会加强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诠释和报道,从而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如北京电视台开设的《健康北京》、光明网开设的《健康视频栏目》等。而对于已经意识到健康生活方式重要性的自觉锻炼者而言,他们除了会加强对自身健康的管理与关注之外,还会带动周围人群共同参与到健康生活方式的体验与实践中。客观而言,健康生活方式的多种传播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公众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度,从而在实践过程中提升了社会整体的良好氛围。而在良好的社会氛围与环境下,人与人之间能够进行有效沟通,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增强了人际间的信任,促进了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而促进整个社会朝着更加和谐、美好的方向发展。

2.4 经济学价值

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能有效提高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精神健康水平,而个体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其健康素质与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升。有研究指出,社会健康指数每提高1%,国民经济增长率将提高0.05%[13]。具体而言,健康素质良好的工作者,将拥有更长的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也能得到有效提升,因而在单位时间内健康素质良好的工作者能创造更多的劳动价值。对于企业而言,健康生活方式的有效传播,能使得企业拥有更多健康素质良好的员工,因而能给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与更高的经济效益。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企业的健康指数越高,越有助于提升相关产业链的价值,进而有助于相关产业对整个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事实上,工作者的健康素质与能力提升后,有助于其智力水平的提升,而智力水平的提升无疑有助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科学技术水平提升后,将会通过产业生产活动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经济收入。

另据调查,我国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20%,而医疗资源仅占全球的2%,人均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但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56%,每位重症患者需花费50万~60万元进行治疗,这对于家庭和社会而言无疑是一项沉重的负担。而采取健康生活方式能有效地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从而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家庭和社会的医疗开支,从而节约社会的经济资源与物质财富。因而,可以推断,健康生活方式传播到一定的阶段后,会有效地节约社会的医疗成本与经济资源,从而彰显出一定的经济学价值。

3 健康生活方式传播的有效路径

3.1 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信息的活动。该传播渠道往往是面对面的,非公开场合的交流与传播。人际传播的特点在于互动频繁、交流便捷,便于受传播者获得手把手的指点,因而极易得到传播信息的真谛[14]。在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过程中,人际传播扮演着十分独特的角色,比如六字诀、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民族传统体育健身功法,都需要采取口授心传的面对面的亲身传播形式。然而,人际传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全面健身背景下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对象是广大群众,而人际传播属于点对点、面对面的传播,其传播速度是比较缓慢的,因而不能满足当前全民健身如火如荼开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人际传播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私下交流的形式,这种传播渠道极易导致健身技能与健康生活方式的信息在狭小的范围内进行传播,因而不利于全民健身的全面开展,影响了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与普及[15]。虽然人际传播存在诸多弊端,但在当前全民健身实施与开展的过程中,人际传播依然占据一席之地,只是该传播渠道已不能满足当前健康生活方式传播的需求。

3.2 群体传播

群体传播是人们以群体的形式进行信息传播活动。该传播渠道的特点在于群体内部与群体之间都存在良好的互动关系[15]。频繁的群体交流活动有助于健康咨讯与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与分享,也有助于人们在群体中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并通过不断扩大的交流圈(朋友圈)进一步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和推广。在全民健身背景下,人们逐渐开始关注健康生活方式的培育,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地参与到健身活动中,如广场舞、轮滑、健身走(快步走)等。上述活动有着共同的特点,都以群体形式进行,且健身者都是自愿参与的。同样,群体传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方面,与人际传播相比,虽然群体传播在传播速度上得到一定的改善,但仍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健康生活方式传播与推广的需要。另一方面,群体传播对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有一定的要求,它要求参与者有着较高的主动意识和较强的志愿精神,不仅能主动参与到健康生活方式的践行中,也能做好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工作,从而确保健康生活方式的有序传播。

3.3 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是指某个组织凭借组织和系统的力量所进行的有领导、有秩序、有目的的信息传播活动。组织主体包括政府机关、企业、社会团体、学校等[16]。组织传播的特点在于具有一定的组织纪律性。组织传播活动的成效取决于组织的权威性,权威性越高的组织,其传播活动的成效也就越高。而全民健身背景下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是由政府机关发起的、全民性的组织传播活动,因而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在政府机关的号召下,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纷纷采取措施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与推广。比如,合肥铁路工程学校开展以“和谐我生活——健康中国人”为主题的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西安市体育局举办“科技之春”宣传月——体育健身指导进社区活动;江苏大丰市举办“健康生活方式进社区”主题实践专场演出。组织传播的优点在于,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如此,对于健康意识不强、疏于健身锻炼、尚未确立健康生活方式理念的人群能够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其缺点则在于,组织传播对于组织者和传播者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不能较好地组织人群参与活动,不仅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其传播效果也不佳,不利于健康生活方式在基层的传播与推广。

3.4 媒介传播

媒介传播是面向公众的传播,主要依托现代媒介向受众传播信息。媒介传播的特点在于,它是面向社会进行的公开化的信息传播,其受众是大量的,辐射面广、影响大。再者,媒介传播的信息传播渠道是特定的、专有化的,通常由职业传播者借助特定的媒介来传播信息[17]。现代传播媒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印刷媒介;另一类是电子媒介。在全民健身的战略背景下传播健康生活方式,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印刷媒介主要包括报纸、杂志、书籍。报纸、杂志的传播具有周期性的特点,主要通过开设健康生活类栏目,达到传播、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的积极效果。如《健康人报》《健康时报》等报纸,以及《特别健康》《健康养生》等杂志。这些报刊以丰富的内容和诙谐的语言吸引了大量读者,达到了引起人们重视健身锻炼与健康生活的目的。而书籍虽然不具备周期性更新的特点,但它能对健康生活方式有一个全面的阐述,如《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小全书》等。

电子媒介主要包括广播、电视、网络。广播通过开设健康频道或健康栏目,传播健康理念与健康生活方式。如江苏健康广播,及时向公众传播健康资讯,进行心理关怀,引导运动保健,开展健康服务。电视则通过开设专栏,以生动的画面对受众产生直观的影响,如《健康大讲堂》和《健康生活》等专栏。电视的特点在于画面的直观、生动性,未来健康生活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应考虑综艺娱乐方面的内容,使受众在欢乐中获得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网络也在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网络对健康生活方式传播的形式多种多样。传播者可通过创设相关网站,并在网站上发布健康生活方式的相关咨讯,供受众自由阅览,如《大众健康网》《健康报网》等;还可编辑短文或制作视频,通过专业网站、微信、微博、朋友圈、QQ群等进行传播;亦可开设网络课程,邀请专家学者向公众讲授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如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开设的《体育与健康》、《健康评估》,以及学堂在线开设的《饮食营养与健康》《健康与健康能力》《中医养生方法学》等课程。

4 结语

如今,“健康中国行动”的号角已经吹响,健康生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在全民健身的战略背景下,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与推广更是迫在眉睫。由于不科学的健康认知观,以及诸多健康管理手段的不健全,严重影响了健康生活方式的践行与推广。因而,纠正不科学的健康认知观,确立科学的健康认知观具有重要意义。只有确立了科学的健康认知观,才会深切地领会到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实践价值。鉴于我国社会总体的健康状况,课题组认为,应充分利用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媒介传播四种传播路径与渠道,全方位地传播与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力争让健康生活方式家喻户晓,让更多的普通民众掌握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技能,自觉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期待政府主管部门积极引导,使多种社会力量投入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与推广之中,力求早日提升民众生活的健康指数与幸福指数,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全民公众体育
全民·爱·阅读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我们的“体育梦”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