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魏碑谈到南北朝的书法艺术

2020-02-26瓦翁

书画艺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魏碑书体墓志

瓦翁(1908年—2008年) 原名衛止安、卫东晨,祖籍浙江萧山,生于江苏苏州,卒于江苏苏州,享年100岁。生前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苏州市文联艺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市园林绿化局顾问、苏州市书法家协会顾问、苏州图书馆顾问、东吴印社名誉社长。

“瓦翁”的含义

社会上好多人都想了解他的笔名“瓦翁”的含义,他讲过这么一段话来介绍:“我本名卫东晨,后来自己取名为瓦翁,这个瓦就是盖房子的瓦,秦砖汉瓦么!秦汉时,卫队房屋的圆形盖面瓦都铸成‘衛字形态,称卫字瓦。结果有一次看到一块汉朝瓦片恰巧上面有一个卫字,我正好姓卫,也喜欢这个瓦,所以就起名叫瓦翁,同时把这片瓦做成砚台背面,作为写字用。‘翁就是年纪大的意思,我年轻时候30岁就叫‘瓦翁了。而且还有层意思,瓦都是丢在地上没人要的寻常物,无珠玉之珍贵,价值并不高,我这个人价值也不高。”

清代书论家包世臣著的《艺舟双楫》一书,对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评述,有如下几节:

“北碑字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故多变态。唐人书无定势而出之矜持,故形板刻。”

“北朝人书落笔峻而结体庄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万毫齐力,故能峻;五指齐力,故能涩。分隶相通之故原不关乎迹象,长史之观于担夫争道,东坡之喻以上水撑船,皆悟到此间也。”

“北朝书承汉魏,势率尚扁,此易为长,渐趋姿媚,已为率更开山。(率更是指唐代的书法家欧阳询,因为他官为率更令)”

王澎(良常)也说过:“江南足拓,不如河北断碑。”

阮元(伯元)作有《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

康有为著的《广艺舟双楫》,有:“宝南”“备魏”等书论。

他们都是崇扬北魏的,以为六朝风韵冠盖一代。

康有为并以《始兴忠武王碑》的戈戟森然,出锋布势,为率更所出,他们都认为唐人的书法是从魏碑中出来的。

包世臣、康有为二家的论断,除“宝南”“备魏”有相同处外,其中以“率更开山”“率更所出”而形成了唐代书法风格的观点,也是相同的。有唐一代的书法艺术,其源出于六朝,也就是说,唐代的楷书是由六朝的魏碑特别是北魏的书体所孕育出来的。不过,唐代书法的源流,其大部分,应该说是溯自六朝人书体的。包康二氏的论述,充分显露了他们对文艺批评的局限性和倾向性,他们或者从个性的好恶和师承关系出发,独持偏见著论立说,褒甲贬乙,言过其实,不能以正确的认识过程来理解问题,因此,有“卑唐”之论的绝对化出现。我们认为唐代的书法艺术,在中国整个书法艺术进程中,是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的,到目前为止1300多年来其影响之深,流传之广,在书法艺术领域里占到很重要的位置。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里,举出南北朝书法,即南碑及魏碑的十美:一是魄力雄强;二是气象浑穆;三是笔法跳越;四是点画峻厚;五是意态奇逸;六是精神飞动;七是兴趣酣足;八是骨法洞达;九是结构天成;十是血肉丰美。这是他在古今之中,唯南碑与魏碑为可宗的总结。

南北朝时期北碑中最显著的代表作,世称魏碑,它由碑刻、墓志、摩崖、造像等所组成,各有不同特色。碑刻、墓志在细致的石材上镌刻文字,书风大致端庄严整,摩崖刻于自然岩石表面,书风表现粗放雄壮,适合远望。造像大致也都刻于自然岩石上,也有用小块石材的,作为佛像雕刻的附带文字内容,其中也有些和碑刻、墓志字体同样精美,书风朴素简洁。特别是摩崖和造像,由于素材的条件,出现了字体风貌,妙趣横生。

南北朝书体用笔分方圆二种:

方笔代表作如:龙门造像诸品,《张猛龙碑》《石门铭》《嵩高灵庙碑》《马鸣寺根法师碑》等,以雄强茂密胜。

圆笔代表作如:《敬使君显俊碑》《高湛墓志》等,以元静虚和胜。

魏碑书体,风姿跌宕,以《张猛龙碑》为第一例,誉为正体变态之宗,碑评为周公制礼,事事皆美善,列入精能之品。它的书体造形有方正、竖长、横平、欹斜等,顺其自然而加变化。

王羲之《书论》说:“夫书字贵平正安稳。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攲有侧有斜,或小或大,或长或短。”侧重自然风神。

南北朝碑刻的特点,在于笔势浑厚,意态跳宕,长短大小,各形其体,分行布白,自妙其趣,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崛于平方之内,风致隽永,体态遒丽。

近代嘉兴朱大可先生于19世纪30年代有《论书斥包慎伯、康长素》之作,引证精博,很有说服力,举其一则,以补我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不足,增强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能力,学习较全面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

“魏碑能开唐法也,长素(康有为号)欲挟魏碑以制唐碑,然唐碑佳处深入人心,长素不能一笔抹杀也,于是创为源流之论,如虞永兴出于《敬使君显俊碑》《龙藏寺碑》也,欧阳询出于《始兴忠武王碑》《晖福寺》也,褚河南出于《刁遵墓志》《吊比干文碑》也,李北海出于《晖福寺碑》也,颜鲁公出于吕望也,柳少师出于齐碑及贺若谊也。骤读之,真若可信,细察之,始悟其欺。……考北朝诸碑出土岁月大抵在近三百年内,……以愚所知,《高植墓志》康熙间出土,《刁遵墓志》雍正间出土,《敬使君显俊碑》乾隆三年出土,《高湛墓志》乾隆六年出土,《司马元兴墓志》及《司马景和妻墓志铭》两志乾隆二十年出土,《高贞碑》嘉庆九年出土,其余诸碑虽难详考,然观金石家所著录,出土时代,大率准是。长素乃云:‘唐宋诸家,咸出北碑。……不知北朝诸碑经军事政治上的战乱和隋代建宫筑河,历经毁弃,唐代诸公,更何从临之,长素乃强欲指某人习某碑,某人出某家,昭穆相承,谱牒不谬,抑何大言以欺人耶。”

以上是朱大可为反对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的“体系”“导源”两篇和“尊魏”“卑唐”两篇,引证了碑石出土时代的根据,以此驳斥康氏的论述。

但是我们在认识魏碑书体问题时,并不为他们两家各持己见的论述所影响,我们对魏碑书法艺术之正确认识,还是要确认唐代孙过庭《书谱》的精深论述,他提出的“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两句话是对书法艺术以至一切艺术形式美的哲学概括。

魏碑是具有这种艺术形式美的基本要求的,魏碑结体章法的和谐统一,体现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的规范。

猜你喜欢

魏碑书体墓志
敦煌汉简书体“重出江湖”
寄妙理于“十美”之外
汉代草叶纹镜的铭文研究
墓志文体起源研究综述
论情性
打铁老太
浅析龙岗秦简的书风与章法
隋唐墓志伪刻辨析
魏碑集联
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