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矮杆大豆品种的耐密性研究

2020-02-26刘念析董志敏厉志陈亮刘浩衣志刚王博刘宝权

农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密度大豆产量

刘念析 董志敏 厉志 陈亮 刘浩 衣志刚 王博 刘宝权

摘要:为了明确合理的矮杆密植大豆群体结构,为实现大豆超高产育种目标奠定理论基础。以4个不同基因型矮杆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了8个不同的密度梯度,调查分析产量相关性状,筛选最适宜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递增,株高表现为逐渐增加;单株荚数及粒数则表现为逐渐下降;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倒伏率在达到一定密度时出现急剧上升。‘吉密豆1号、‘吉密豆2号、‘吉密豆3号、‘吉密豆4号的最佳种植密度分别为40万株/hm2、37.5万株/hm2、40万株/hm2和56万株/hm2,产量分别可达4199.2kg/hm2、3282.3kg/hm2、3410.1kg/hm2和3313.4kg/hm2。因此,合理的增加种植密度,可进一步挖掘矮杆耐密型大豆的高产潜力。

关键词:大豆;矮杆;密度;倒伏;产量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jas20191000225

0引言

大豆是主要的粮油作物,提高大豆单位面积产量是目前中国尚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在作物育种中,杂种优势利用可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1]。改善株型和改进种植管理方式也是增加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2-3]。大豆产量是由群体生产构成的,许多研究表明,种植密度的增加会改善群体的受光条件,影响大豆的株型和光合效率,从而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4]。程伟燕等[5]在研究不同密度对大豆光合特性和产量试验时证明,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与密度呈正相关,叶绿素含量则与密度呈负相关,产量会随着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杜长玉等[7]认为,密度过大会造成单株生产力的严重下降,而密度过小虽然会提高单株生产力,但却会使群体产量降低。彭宝等[6]在探讨杂交大豆的合理群体结构表明,杂交大豆2号在17万~22万株/hm2时群体发育能够达到最佳状态,产量可达3319.4-3416.7kg/hm2。虽然提高种植密度会增加大豆产量,但是当密度增加到一定的范围时,会发生植株形态相关性状的改变,增加倒伏的风险性,成为了限制大豆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8-11]。

因此,提高大豆综合产能,实现大豆超高产的突破,首先就要解决倒伏这一限制因素。在多种高产种植形式中,矮化密植是挖掘大豆高产潜力的重要手段之一[12]。矮化育种作为品种改良过程中的突破性技术,在小麦、玉米和水稻等作物中已经取得较大的成果,引发了农业生产的绿色革命。而大豆的矮化育种相对于上述作物应用推广的实例较少。本研究所用的矮杆大豆品种(‘吉密豆l号、‘吉密豆2号、‘吉密豆3号和‘吉密豆4号),适宜密植,具有高产潜力[13-16]。通过设置8个不同密度的种植方式,对4个品种的农艺性状及其产量相关性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明确合理的矮杆密植大豆群体结构,筛选最佳适宜的种植密度,为实现大豆超高产育种目标奠定理论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供试大豆品种分别为矮杆品种‘吉密豆1号、‘吉密豆2号、‘吉密豆3号和‘吉密豆4号,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所选育并提供。

1.2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8年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公主岭试验基地进行。每个品种设置8个密度处理(表1)。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每个密度处理10行区,行长6.0m,行距0.6m,小区面积36.0m2,垄上双行人工点播,小行距0.1m。试验用地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60kg/hm2、75kg/hm2和75kg/hm2,肥料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田间栽培管理同常规方法相同。

1.3调查项目及方法

1.3.1株高主茎子叶痕量至顶端生长点的总高度,单位(cm)。

1.3.2单株荚数及粒数全株上含有的荚数和粒数,单位(个)。

1.3_3百粒重從每个样品中随机抽取100粒成熟正常的种子,用百分之一天平称重(g),3次重复取平均数,若误差相差超过0.5g,则重新取样称重,单位(g)。

1.3.4单位面积产量每小区取中间6行测产,单位(kg/hm2)。单位面积产量的计算见公式(1)。

单位面积产量=21.6m2产量/21.6×10000………(1)

1.3.5倒伏率参照周蓉等[17]方法,成熟期调查每小区倒伏植株(主茎与地面倾斜角小于30°)占本小区全部植株的比率,单位(%)。

1.4数据分析

采用Office 2007 Excel,SPSS 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株高

株高在大豆产量形成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前人研究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对豆类作物的株高具有显著的影响[18-20]。本研究中,不同基因型矮杆大豆品种的株高调查分析表明,株高与种植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5**)。同一密度下,‘吉密豆2号的株高均明显高于其他3个品种,植株高度的变化范围在61.93-73.68cm;‘吉密豆4号株高最矮,变化范围在51.74-60.94cm。各品种间株高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吉密豆2号变幅最大,相差11.75cm;‘吉密豆3号变幅最小,相差8.83cm(图1)。

2.2单株荚数及粒数

单株荚数和粒数是大豆产量组成的重要性状,对8个不同密度下的荚粒数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密度与单株荚数和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967**,r=-0.961**)。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荚数和粒数均呈现下降趋势,但是每个矮杆品种的下降缓慢程度略有不同(图2,图3)。例如‘吉密豆1号单株荚数随着密度的增加,变幅范围从72.4个下降到38.6个,相比其他3个品种变幅较小;而‘吉密豆3号荚数的变化范围从85.5个下降到29.4个,变幅较大。说明不同矮杆品种的单株荚数的耐密程度不尽一致。由于单株粒数和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所以粒数与种植密度的变化趋势也与荚数基本相同。

2.3百粒重

百粒重对于大豆产量而言是一个相对较为稳定的性状,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主要由自身的遗传特性决定。由图4所示,4个矮杆大豆品种不同种植密度下的百粒重变化无明显规律。同一密度下‘吉密豆2号百粒重最高,为17.22-18.55g;‘吉密豆3号百粒重的变化范围最大,在15.33-16.98g之间,相差1.65g,其余3个品种(‘吉密豆1号、‘吉密豆2号、‘吉密豆4号)变幅相对较小,分别相差1.38g、1.33g和0.90g。

2.4单位面积产量

不同密度下各品种单位面积产量的变化如图5所示,基本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不同基因型矮杆品种产量达到最高值时对应的种植密度不尽相同。‘吉密豆1号在8个密度处理下产量均高于其他3个品种,在40万株/hm2的密度时单位面积产量可达4199.2kg/hm2;‘吉密豆2号和‘吉密豆3号在37.5万株/hm2和40万株/hm2的密度时产量最高,分别为3282.3kg/hm2、3410.1kg/hm2。‘吉密豆4号属于春大豆中早熟品种,在种植密度为56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可达3313.4kg/hm2。各品种在达到一定密度后都出现了产量下降的现象,说明提高种植密度可增加矮杆大豆品种的产量,但是密度过大会导致植株间的相互竞争,不利于大豆高产的形成。

2.5倒伏率

倒伏率是衡量大豆产量的重要指标,分析各小区不同品种倒伏率与密度的关系表明,倒伏率与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825**)。由图6所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倒伏率均出现先平稳后增长的趋势,‘吉密豆1号和‘吉密豆3号在达到40万株/hm2的密度时,表现出良好的抗倒伏性,但随着密度的继续增加倒伏率出现急剧上升。‘吉密豆2号在37.5万株/hm2时无倒伏,随后也呈现上升趋势。‘吉密豆4号相比其他3个矮杆品种耐密性表现更为突出,在达到52万株/hm2时倒伏率仍然趋近于0%,随着密度的继续增加,倒伏率分别为2.2%、6.9%和11.2%,但在68万株/hm2的种植密度时同样也出现了严重倒伏的状况。

3结论与讨论

目前,学者普遍认为密度对作物的产量具有显著影响,但对构成产量因素的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趋势不尽相同[21-24]。宋旭[25]在密度对大豆生长发育的研究中表明,种植密度显著影响了大豆的单株荚数和粒数,尤其是产量的变化最为突出;李莉等[26]研究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株高、分枝数、单株荚数、粒数和百粒重影响较大;张晓艳等[19]的研究认为种植密度的增加会明显提高大豆的株高和干物重,但节数、茎粗和光合速率则会显著减少;而范保杰等[27]在设置的7个种植密度梯度中发现,密度对株高、主茎节数、荚数和粒数的影响较小,增加种植密度会提高光合势,产量呈现先赠后稳定的趋势。在本试验中,4个不同基因型矮杆大豆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单株荚数、粒数、单位面积产量和倒伏率均表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说明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较为稳定,但是不同品种的产量对密度的响应有所差异。例如,在种植密度为40万株/hm2时,‘吉密豆1号和‘吉密豆3号产量最高,分别为4199.2kg/hm2和3410.1kg/hm2;而‘吉密豆2号在密度为3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可达3282.3kg/hm2;‘吉密豆4号则在密度为56万株/hm2时产量达到峰值3313.4kg/hm2。

倒伏性状是限制大豆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大豆的株高、茎杆强度、分枝数和根重等农艺性状是影响大豆倒伏性的主要因子[28-29]。在育种进程中,通过降低株高、选育矮杆型大豆品种可有效的防止倒伏发生。在本试验中,4個矮杆品种在适宜的种植密度下均表现出良好的抗倒伏性,相对应的产量性状也达到了较高峰值。但是,继续提高种植密度,则会出现倒伏率急剧上升,产量下降的现象。这说明在合理的种植密度范围内,大豆具有很强的自调能力,但超过了自身所能承担的极值,就会出现显著的负效应。另外,作物种植的土壤环境和施肥用量也会影响倒伏的发生,因此,在以控制大豆株高、选择茎秆强的耐密品种获得较高产量为目标时,还应考虑到土壤肥力及合理的配套栽培措施[30]。

高产是作物育种过程中永恒的目标,纵观大豆高产育种的历史进程,一方面是通过株型育种与杂种优势利用提高自身的高产遗传特性,另一方面是要通过有效的配套栽培措施进一步提高产量。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外国引进了一项“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自此各地基于该项技术结合自身生产环境衍生出许多综合栽培模式,使大豆产量提高了10%以上。但是由于缺少适宜该技术配套的矮杆耐密品种,致使没有充分发挥出它的生产潜能。

综上所述,对于矮杆或半矮杆类型的大豆品种而言,合理的增加种植密度,可提高大豆的株高、单株荚数、粒数和单位面积产量,而对百粒重的影响不大。但是超过适宜的密度范围,会出现严重的倒伏现象,从而降低大豆产量。试验证明,4个矮杆品种(‘吉密豆1号、‘吉密豆2号、‘吉密豆3号、‘吉密豆4号)的最佳种植密度分别为40万株/hm2、37.5万株/hm2、40万株/hm2和56万株/hm2。因此,选育矮秆、耐密型的大豆品种,合理增加种植密度,借助群体生产优势,使个体、群体与栽培技术相协调,可进一步挖掘大豆高产潜力,实现高产目标。

参考文献

[1]赵丽梅,孙寰,彭宝,等.国内外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概况[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8,30(4):401-406.

[2]傅蒙蒙,王燕平,任海祥,等.东北大豆种质资源株型和产量性状的生态特征分析[J].大豆科学,2017,36(1):1-11.

[3]何连华,陈多,张驰,等.插栽培籼杂交稻的口产量及与株型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2019,52(6):981-996.

[4]劉玉兰,陈殿元,元明浩,等.种植密度对小粒大豆光合生产能力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8,37(04):551-557.

[5]程伟燕,李志刚,李瑞平.密度对大豆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0(4):69-72.

[6]彭宝,赵丽梅,张伟,等.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大豆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2015,40(02):4-6.

[7]杜长玉,胡兴国,何忠仁,等.不同密度对大豆产量和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J].北方农业学报,2006(2):35-36.

[8]赵秋,徐敏.不同播期与密度对‘辽红小豆8弓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J].农学学报,2013,3(12):1-5.

[9]陈剑,葛维德.高密度种植对不同绿豆株型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3(6):104-109.

[10]杜吉到,张晓艳,韩毅强,等.半干旱地区品种、密度及叶面调控技术对大豆产量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1,33(3):265-269.

[11]楚光红,章建新,唐长青,等.密度对中熟春大豆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8,34(18):16-22.

[12]元明浩,杨翠莲.不同密度下有限分枝型矮秆耐密大豆产量因素变化规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408-8410.

[13]刘宅泉,闫吴,胡桂芳,等.矮秆大豆品种吉密豆1号的选育报告[J].吉林农业科学,2008,33(2):20-22.

[14]孙星邈,朱延钧,王博,等.矮秆高油大豆新品种吉密豆2号的选育与技术要点[J].大豆科技,2015(6):41-43.

[15]衣志刚,王博,刘宝权.大豆新品种吉密豆3号的选育与技术要点[J].大豆科技,2017(6):34-36.

[16]王博,衣志刚,刘宝权.大豆新品种吉密豆4号的选育与技术要点[J].大豆科技,2018(6):49-51.

[17]周蓉,王贤智,张晓娟,等.大豆种质倒伏抗性评价方法研究[J].大豆科学.2007,26(4):484-489.

[18]杜吉到,杜汝军,郑殿峰,等.不同密度下大豆茎部性状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6(3):1-4.

[19]张晓艳,郑殿峰,冯乃杰,等.密度对大豆群体碳氮代谢相关指标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29(3):128-132.

[20]王桂梅,邢宝龙,张旭丽,等.不同群体密度对绿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1):23-24.

[21]李生秀“新大豆1号”种植密度对群体结构指标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6.

[22]孙春辉.不同种植密度对辽豆14号株型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6(16):44-45.

[23]章建新,王红波,张佩玲,等.密度对覆膜菜用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大豆科学,2008,27(3):402-408.

[24]王立明,杨如萍,陈光荣,等.旱作大豆播种密度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4,31(12):45-49.

[25]宋旭.密度对大豆生长发育及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D].通辽:内蒙古民族大学,2011.

[26]李莉,万正煌,陈宏伟,等.不同群体密度对绿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Technology,2010,11(7):62-65.

[27]范保杰,刘长友,曹志敏,等.应用GGE叠图法分析种植密度对冀绿7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3,22(3):82-86.

[28]谢甫绨,董钻.大豆倒伏对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大豆科学,1993,12(1):81-85.

[29]关国杰,穆金花,于涛,等.浅析大豆抗倒伏问题的儿种应对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7,37(6):3.

[30]韩成林,都祥奎,李宇辉.大豆倒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吉林农业.2012(5)100.

基金项目:吉林省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大豆灰斑病室内鉴定体系的建立及分子标记的开发”(C92070421)。

第一作者简介:刘念析,女,1987年出生,山东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大豆优质高产育种研究。通信地址:130033吉林省长春市生态大街1363号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所,Tel:0431-87063235,E-mail:Inx69@126.com。

通讯作者:刘宝权,男,1961年出生,研究员,本科,主要从事大豆育种与栽培。通信地址:130033吉林省长春市生态大街1363号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所,Tel: 0431-87063235, E-mail:nkylbq@126.com。

收稿日期:2019-10-17,修回日期:2019-11-26。

猜你喜欢

密度大豆产量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大豆农场
“密度”练习
密度的应用趣谈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
给小嘴安个开关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