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雨湖韵

2020-02-26吴占锴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湖光山色苏堤雷峰塔

吴占锴

夏日,清晨的杭城,我踏着一片烟雨朦胧去访西湖。

远看,湖光山色仿佛被笼罩在一枚精致的水晶球中,袅袅晨雾氤氲其间,雷峰塔屹立湖边,四周的孤山更给它添了几分绿意。

走近了,走近了……湖水是那样清澈,虽不是春天,不知从何而来的鸟鸣却也充满了活力。湖畔的长桥若隐若现,像是睡了一样,漂浮在湖上,静静地,轻轻地,散发出一丝古色古香的气息,呢喃着白素贞与许仙相遇的故事。

乘一叶小舟,漂荡在湖上。风,送来栀子花的清香,沁人心脾。在这浪漫的湖中,我放下了烦琐世事,只在心中,留一份纯真。

“三潭印月”就在眼前,这三座石塔虽小,但塔腹中空,塔身有五个等距的圆洞,能在水中映出月亮。此时,虽不是中秋夜,但这塔影映在水中,也格外清晰,与塔身融为一体。它们就像三个小仙子,用童真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世界。三座小塔本不起眼儿,是古人的智慧给予它们生命!

下了船,我漫步于“柳浪闻莺”,这里没有过多的装饰,有的是不起眼儿的野花,是生机盎然的鱼池,是大片大片养眼的绿茵,随手一指,都是风景。其中,最美的,一定是柳。

西湖的柳,是别具一格的。婀娜的身姿随风舞出美丽的弧线,千丝万缕的柳条仿佛一道半拢半放的帘幕,将远方的景色若隐若现地透露给你,令人心生向往。坐在长凳上,面朝一湖碧水,背靠几棵古木,笑看江南细柳,静忆人世情愁。这,难道不是人们内心的向往吗?难道不是在喧嚣之中被忽略的纯净吗?

在雨中,我撑一把小伞,默默前行。在西湖的怀抱里,雨,也充盈着灵气。那雨丝,细若丝线,仿佛是慈母对远行少年的牵挂。它不是直直地落下来,而是一丝丝、一缕缕地飘洒在空中,在夏日,这样的景致怕是只会出现在西湖了。

信步漫游,不知不觉,我走到了雷峰塔脚下,抬眼望去,气派的塔屹立在山巅,金碧辉煌。但最终我沒有选择上山进塔,一来是因为山高路远,二来是因为这塔是重建的,已不复当年的气质了。或许这是注定的吧———这湖光山色里,我注定只能成为一名过客。

苏堤之上,湖水仿佛触手可及。堤上人来人往,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意,每个人都是愉悦的。我想,这不仅是因为西湖景美,更因为当年苏公勤政爱民,此地繁荣昌盛,人们都感到开心吧。若不是他,也不会有这“苏堤春晓”了。

沿着苏堤,我一路向东,路边的景物别致又有韵味:黄莺在枝头婉转清唱,飞燕在低空盘旋,菡萏吐露,绿草如茵,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是一个自由的空间,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赏心悦目的精彩。

我陶醉其中,一边走,一边思考:西湖美吗?

美。

它的美从何而来?是创造它的人民吗?是赞颂它的文人吗?是发生于此的故事吗?我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

或许西湖之美源自古今中外所有光顾过此地的游客,他们相聚在西湖边,用内心对生活最纯粹的热爱,造就了这个“世间桃源”,也造就了西湖的韵味。

太阳升到头顶了,却没有半分燥热,尽管如此,我还是要离开了。不知怎的,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史铁生的那句话:“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这个去处,在我看来,就是西湖。

教师点评

雨中游览西湖,别有一番情趣。作者按照自己的游览顺序依次描写了断桥、“三潭印月”“柳浪闻莺”、雷峰塔、苏堤等几处西湖盛景,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思考,赋予文章、赋予西湖别样的情致。(瑶光)

猜你喜欢

湖光山色苏堤雷峰塔
传奇佛塔
望斜阳
苏堤漫步(外一首)
苏堤杂花
西湖苏堤(外十一首)
湖光山色两相宜
浙江杭州雷峰塔
初为人师
要善于统筹解决两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