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小儿胆囊结石的诊疗分析

2020-02-26孟立祥戚士芹未德成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保胆石术胆道

孟立祥,戚士芹,卞 剑,未德成,杨 涌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安徽省儿童医院普通外科,安徽 合肥,23005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儿胆囊结石发病率呈增多趋势,发病原因与成人明显不同[1]。以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常规方法,但伴随切胆后的并发症及对胆囊功能重要性的认知,不加选择地切除胆囊对儿童弊大于利。因为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尤其重要,随着近年腔镜技术的飞速发展,保胆取石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小儿外科医师接受与推崇,开展了腹腔镜及内镜保胆取石术[2-4],进展迅速。本研究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15例胆囊结石患儿,效果满意,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例胆囊结石患儿,4例伴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其中男11例,女4例;2~13岁,平均(7.9±3.5)岁;体重10~60 kg,平均(33.17±13.38)kg;体重指数12.85~28.12 kg/m2,平均(18.27±4.54)kg/m2;胆囊结石单发2例,2枚4例,多枚及泥沙样结石9例,胆囊排空指数为54%~88%,平均(62.6±15.9)%。保胆标准:有临床症状且经超声、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不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无胆道发育异常,经保守治疗服用熊去氧胆酸3个月后,胆囊结石未减少或缩小;术前超声检查评估胆囊收缩功能良好,患儿监护人保胆意愿强烈。本研究已获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征得患儿及监护人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术前肝胆B超检查,测定胆囊收缩功能。方法:患儿测定前1 d晚餐后禁食,清晨空腹行胆囊B超检查,测量胆囊最大横截面的长度、宽度及高度,据国际惯用Dodds法[5]计算胆囊体积=0.52×长×宽×高,先测量空腹胆囊容积,脂餐(食用2枚煎鸡蛋)后半小时,再次测量胆囊长、宽、高,胆囊残余容积,胆囊排空指数=(1-空腹胆囊容积/胆囊残余容积)×100%,胆囊排空指数大于50%表示胆囊功能正常,收缩良好。

1.2.2 手术方法 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经脐环切开穿刺5 mm Trocar,建立气腹,压力维持在8~11 mmHg,置入5 mm腹腔镜,常规探查肝脏大小、质地、胆囊位置,探查胆囊壁是否光滑、有无明显水肿及增厚,胆囊有无严重粘连及明显变异,确定符合保胆的基本条件。于胆囊体表投影处穿刺10 mm Trocar,置入无损伤抓钳,钳夹胆囊底部,关闭气腹,拔除10 mm Trocar,同时经10 mm Trocar孔提出胆囊底部,于胆囊底无血管区切开约1.0 cm,吸尽胆汁后置入胆道镜,探查胆囊结石位置、数量、大小。用取石网篮在胆道镜观察下逐一取出结石,如有多枚结石,先取出较大结石。细碎或泥沙样结石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吸引,直至取尽。最后检查胆囊黏膜有无活动性出血,确定胆囊管开口胆汁流出通畅,5-0 PDS线缝合胆囊底,还纳胆囊入腹腔。再次气腹腹腔镜下观察有无出血、胆漏、肝床及胆囊管损伤等。合并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同时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最后探查腹腔,确认无出血、胆漏后缝合右上腹壁及脐部切口。

1.3 随访 术后嘱患儿低脂饮食,继续口服熊去氧胆酸3个月。术后随访3~28个月,术后1个月返院复诊,随后半年随访1次,每次行肝胆B超检查,监测有无胆囊结石复发。

2 结 果

15例患儿均成功施行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成功率100%,无中转开腹或胆囊切除术,出血量0~30 mL,中位出血量5(0,20) mL,无术中输血。术后证实胆囊结石单发2例,2枚4例,多枚5例,泥沙样4例。手术时间50~310 min,平均(122.7±78.4)min。术后患儿均病情平稳、恢复良好,流质饮食后无明显不适,无出血、胆漏、胆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住院7~21 d,平均(10.8±3.2)d,均于术后3~8 d出院,切口愈合满意,出院前复查肝胆彩超,确认无结石残留。术后随访3~28个月,无腹部不适症状、胆囊结石复发,肝功能正常,腹部切口愈合良好,创伤小,效果满意。

3 讨 论

小儿胆囊结石发病率较低,年龄越小,越难被发现与诊断,由于小儿胆囊结石临床表现自身缺乏特异性,加之小儿无法提供较详细的病史,查体不配合,家长难以重视与发现,常被误诊或漏诊。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及家长认知水平、现代诊断技术水平的提高,小儿胆囊结石确诊病例逐年增加。而小儿胆囊结石的发病原因与成人显著不同,可能与感染、肥胖、回结肠疾病、胆汁淤积、溶血性疾病、高脂蛋白饮食、静脉高营养、利尿剂、抗生素的应用等多种因素有关[6-7],与胆囊自身无明显关系。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儿较正常儿童胆囊结石发病率明显增加[8],本研究中4例患儿行联合手术,占26.7%。

随着近年对胆囊功能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胆囊不仅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可储存、浓缩胆汁,调节胆道压力[9],同时还是复杂的免疫器官[10],因此胆囊功能良好就不应轻率切除。而目前国内外诊治小儿胆囊结石通常行胆囊切除术。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几乎是公认的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而切除胆囊后可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后果,如胆总管结石发病率增高、医源性胆道损伤、胆汁反流性胃炎、消化不良、肝肠循环受阻等[11-12]。这条金标准日渐受到质疑,而保胆取石的呼声越来越高。腔镜保胆取石术已在国内逐渐开展,疗效满意,认同度越来越高,主动要求保胆取石治疗的患儿家长也越来越多。相较胆囊切除术,保胆取石的优势在于保留了正常功能的胆囊,从而避免了胆管损伤引起的不良结果甚至灾难性结果。

本组15例患儿采用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均顺利取出结石,手术难度小,手术时间50~310 min,平均(122.7±78.4)min,术后随访3~28个月,无结石残留、复发,治疗效果满意。其中4例患儿行保胆取石术的同时行腹腔镜脾切除术,因此延长了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进一步扩大病例数量,增加手术熟练度,缩短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延长随访时间,追踪胆囊远期功能及胆囊结石的远期复发率。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避免了单纯腔镜下取石的复杂操作,容易掌握。因为小儿腹壁较薄且弹性好,游离胆囊基本无粘连,无需解剖胆囊三角,术者可直视下切开胆囊,操作简单,出血少,最大程度地避免了损伤肝外胆道及胆囊血管。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后腹壁切口极小,创伤小、康复快、疼痛轻、出院快,切口美观,患儿及家长满意度高。

小儿胆囊结石保胆取石术的治疗目标是保留有功能的胆囊,取净结石,降低胆囊结石复发率,减少并发症[13]。儿童保胆取石在严格掌控适应证的同时也应严格把控禁忌证:(1)胆道畸形、胆道发育异常;(2)急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期;(3)胆囊萎缩,胆囊收缩功能小于50%;(4)合并其他严重内科病。我们的经验是:(1)术前胆囊B超证实胆囊壁光滑、厚度均匀,胆囊收缩功能正常,这是施行保胆取石术的前提[14]。(2)胆囊内取石时应精细操作,避免损伤胆囊黏膜,应用取石网篮取石,尽可能不用取石钳,避免夹碎结石。如有多枚结石,先取出较大结石。(3)胆囊内灌注生理盐水时流速不可过快,同时取石时勿挤压胆囊,避免结石进入胆囊管及胆总管,造成取石困难。(4)用可吸收线缝合胆囊底切口,可不穿越黏膜,保证黏膜光滑完整,避免异物刺激[15]。(5)取石后需再次胆道镜观察,确保无胆囊结石残留,必要时可行术中胆道造影。(6)术后调整膳食结构,减少摄入高胆固醇饮食,继续口服熊去氧胆酸,改变胆汁成分,预防胆囊结石复发[16]。

综上所述,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小儿胆囊结石,既保留了有功能的胆囊,又清除了结石,也从根本上阻止了切除胆囊后所致的并发症,可减轻手术对患儿造成的身体与心理的创伤,更利于小儿的生长发育。本术式创伤小、疼痛轻、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美观、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安全有效,是治疗小儿胆囊结石较好的术式。

猜你喜欢

保胆石术胆道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的体会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干预价值探讨
保胆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结石比较
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无痛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梗阻
合并胆囊壁间结石保胆取石术后近期疗效评价
胆道术后残余结石261例诊疗体会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胆道镜的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