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伯伦散文诗的美学研究

2020-02-26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纪伯伦散文诗美学

(福建商学院外国语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12)

0.前言

著名作家王蒙曾在一次研讨会中说:“文学能够帮助我们寻找、建设一个精神家园”,诗歌具有独特的魅力,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青海民族大学文学院李清讲师,在《试论纪伯伦《组歌》的美学特征》中指出,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 《组歌》是一部深刻隽永的哲理散文诗,并从美学特征角度对纪伯伦散文诗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在分析美学特征的基础上,从美学内容层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能够带给读者不一样的启迪和感受。

1.纪伯伦生平与文学创作状况

纪伯伦是黎巴嫩著名的画家、诗人以及作者。他打破了传统的诗歌规律,并开始创作自由体的散文诗。他的散文诗具有独树一帜的思想以及美轮美奂的阅读感受,在润调、创意、运笔等等方面都很有见解,形成了清新且真诚的诗歌风格。纪伯伦作品在近百年的时间内经久不衰,始终保留着让人为之动容的魅力,这与他的美学思想是分不开的。1983年1月6日,纪伯伦出生于一个黎巴嫩的小村庄,后随家庭移居美国。在美国上学时显露出艺术天赋。后兴趣转向文学,初期用阿拉伯语,后用英语进行写作。在纪伯伦的心中家乡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于父亲入狱,母亲领着他和哥哥妹妹在1985年时搬到了美国,即便有母亲的悉心照料,家中依旧不是十分富裕,但他依旧获得了学习的机会,1895年被送到移民学校中学习,在此被弗劳伦斯·皮尔斯所赏识,进而开始艺术创作。纪伯伦在1898年到1902年回到黎巴嫩学习语言文化知识,在1908年受到他人的自主前往法国巴黎学习绘画,在两年后回到波士顿继续进行文学创作。1911年,纪伯伦搬家至纽约,认识到众多的文化名人,同时也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和欢迎,进而进入了创作的巅峰时期。

2.纪伯伦散文诗的美学特征

2.1 图画之美

纪伯伦不仅仅是一个作家和诗人,他还是一个画家,所以他的散文诗还具备绘画艺术,实现了诗歌艺术和绘画艺术的连通,进而在散文诗中展现自己独树一帜的内心感受,营造出一个富有色彩和音乐,同时又具备诗意和构图的艺术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不仅仅展现和完善了诗人自身的哲学灵魂,还实现了诗歌、绘画以及音乐的三合一,向读者展现一个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优美诗作,让读者能够尽情陶醉在其所具备的音律美和色彩美,进而实现哲学思想向艺术美转换的自然过程。所以,纪伯伦所营造出来的画面是和谐并浪漫的,比如在《浪之歌》中,作者通过抒情的笔调展现了一个充满灵性的浪花形象,进而构成了美丽的海边景象。

2.2 形象之美

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形象主要是通过味觉、触觉、听觉以及视觉等等感觉器官在人类的大脑中构成对某种事物的印象,换句话说也就是再现感觉器官的各种感觉,简称为知觉。而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进行阐述时,形象主要是指区别于科学并展现现实的文学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作家主要以审美理想为中心立场进行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艺术创造或是构思,进而形成一幅具有艺术感染力和思想内容的形象图画。例如在《浪之歌》中,诗人将海浪比喻成了浪漫花的形象,将其看作海岸的情人,表达了浪花对海岸热烈而深沉的爱情,在潮汐的过程中与爱人嬉戏玩耍,作者甚至将其女性化的形象延伸至对人世间的保护。作者在诗中所描写的浪花对海岸的热爱就是作者对祖国的热爱的展现。纪伯伦通过描述浪花和海岸热恋的形象来展现自己对祖国忠贞不二的情感。作者将美看作是真理和上帝,认为她包含了所有的事物,存在任何事物和空间之中。纪伯伦认为具有自然本性的事物就可以称之为美,美是事物最原始和最本质的东西。所以纪伯伦说只要你见到美之后,便会对其无怨无悔的付出,并不会向其索取什么。换而言之,美就是一种高尚的给予和无私的奉献,而纪伯伦正是通过运用美丽的语言和散文诗的形式对美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形象生动的阐释。

2.3 表达之美

纪伯伦散文诗中流畅美丽的语言,逐渐递进的语义,极其丰富的想象等等无一不体现着其表达之美,他所营造出的抒情与浪漫,他所运用的拟人、比喻以及排比等等修辞手法都让人为之称道。例如,纪伯伦在《雨之歌》中写到:I am the pearl that glitters from the crown of the goddess Ashtart,and the daughter of the morning steals me to enchase the green fields.I cry,but mountains and rivers in joy;I fell down,but the flowers and plants held up his head,stood up,smiling.The cloud and the field are lovers,and I am their messenger:this thirsty I will relieve,and that lovesick I will heal.诗中所灵活运用的拟人手法,将雨进行拟人化的处理,同时随时进行其形象的变化,灵活地转换拟人的角度。除此之外,纪伯伦还经常对抽象的事物进行拟人化的处理,通过无形的形式展现出来,进而营造出宽广的空间感。也由于充分运用了拟人化手段,展现了散文诗中的人之境。纪伯伦散文诗主要强调在运动之中的世界,而在这个人类运动的过程中,微笑和泪水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并表达出了诗人自身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在《浪之歌》中运用了排比等修辞手法,展现出了整齐和和谐的句式,具有极其丰富的感染力,进而表达出了语言的美丽。

2.4 意蕴之美

意蕴指的是作者在作品之中所渗透的理性思想,能够让读者在其中体会灵魂、情感和精神。纪伯伦是充满情感的诗人,即便他生活十分困苦和坎坷,饱受世间的苦痛,但他依旧过着不张扬的生活,保持着对家乡和自然的热爱。这种热爱主要是通过平稳和协调的形式向外流淌,而不是一倾而下,所以营造出纪伯伦真诚而又有韵味,清新而又平淡的诗歌风格。我们可以在阅读纪伯伦散文诗的过程中,感觉到纪伯伦似乎并没有在他的散文诗中去阐述什么是真正的美,而是通过在你耳边缓缓吟唱和诉说,让节奏在你心中流淌,将美无处不在地展现出来,让人们在大自然中寻找美,让人们意识到其实大自然中就蕴含着美,而这种美是随时随地伴随着我们的。所以,纪伯伦在他的散文诗中建造了一个有人和自然的、充满美和爱的理想世界。

3.纪伯伦散文诗的美学内容

3.1 哲理倾向

纪伯伦散文诗的重要美学内容之一就是通过抒情诗的形式来展现思想的哲理性内涵,而这哲理化的倾向主要来自于纪伯伦对国家、民族以及人类的使命感。他认为自己是能够影响到人们内心的具有使命感的人,他的使命就是揭露人们的心灵深处,解决他们心中的疑惑。纪伯伦在他的散文诗中灵活地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对矛盾对立且相互依存的事物进行了阐述,让之前已经被人简单描述过的关系显示出从未为人知的真理。纪伯伦在谈及爱时说到爱是凌驾于所有感情之上的,一旦向你招手你就跟随着他,但它是一把双刃剑,虽然会给予无限的爱,但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修剪你。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寻找爱的快乐和和平,那么他是不可能得到爱的,只会受到无尽的伤害和折磨。纪伯伦所主张的爱是纯真无私的,是纯洁至上的,不存在占有或被占有的爱,只有在爱中的满足,他同时还告知人们应该用理性的认知来看待爱情,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幸福。两个人的相爱不应是束缚,而是保留着一定的空间。纪伯伦在谈及哀乐时说到欢乐只是将悲哀的面具去掉了,只有你经历了越多的悲哀,你才能承受更多的快乐。他在《先知·罪与罚》中指出人们不应该将至善和不善、公平和不公平分开来,罪或无罪就像大地中那好与坏的树根一样,只能在大地中不断纠缠。而他在谈论美时,他认为美是能够让人们的灵魂得到洗涤并回归自然中的事物,同时也使人们认识真理的重要阶梯,真正展现了美与真的根本联系。与此同时,纪伯伦还指出丑和美的分界线是极其明显的,虽然美有时会被丑化,丑会披上美的伪装,但是人们的目光依旧会识别出真正的美和丑。纪伯伦的思想在1908年被尼采超人的哲学所影响,他抛弃了尼采思想中否定利他主义以及孤傲自私的一面,而保留并吸取了尼采思想中“不要跟随我,你应成为你自己”、“自我肯定是真正高尚道德的来源”等等的积极观点,并且对其进行了哲理化的加工,主张人自身主体的重要性,称赞具有积极向上、乐观有力、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人类,以及展现真实和自强的快乐人生,同时也有很多散文诗体现了纪伯伦这一中心思想。纪伯伦在他的《暴风集·掘墓人》中运用了超现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崇拜自己,亵渎神灵的疯狂之神,体现了许多与尼采的超人思想相符之处。纪伯伦认为人们最崇拜的“上帝”、“太阳神”等等的神,只是人们所取得名字罢了,人活着应尊重自己和崇拜自己,保持永恒的愿望以及爱自己所想爱的一切。纪伯伦在他的散文诗中从多个角度利用人文主义思想与守旧思想进行斗争,并且他的散文诗形式彰显了作者自身的哲学形象,表现了作者的美学思想,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经典。

3.2 理性精神

纪伯伦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理性精神。理性精神主要表现在纪伯伦研究东方民族积贫积弱的源头上。他主要以历史文化的视角来阐述东方的缺陷,并鞭策人们对其进行分析和反思。纪伯伦认为东方民族的性格缺乏一种以科学为主的理性精神以及一种以人为本的民主观念,进而导致东方民族的愚昧和落后,主要的代表作品是《暴风集·麻醉剂与解剖刀》。这部作品出版后,在世界饱受批评以及争议,所有的人们都认为纪伯伦在这部作品中不仅仅背叛了宗教和亵渎了神明,还破坏了青年男女的道德。除此之外,纪伯伦还认为东方民族是一个病人,将痛苦和灾难看作是高尚灵魂的必须陪伴品,只会满足于愚昧、消极以及软弱的思考方式,只会在饱受病痛折磨时,寻找一个暂时的药物止痛,而不会找到一个真实的证据和事实来解决病痛的根本。纪伯伦在《先驱者·价值》以及《流浪者·雕像》中运用寓言的形式讽刺了东方民族的愚昧和软弱,人们总是忽略病痛的根本,只会不断地用药物来麻醉自己。人们的精神和生命逐渐成为了道德祭坛以及宗教势力的牺牲品。人类生命的精神需求和主体感受是来自于幸福、自由和自尊,这也是世俗观念不会思考的内容。纪伯伦为自己同胞不断地哀嚎和痛哭,认为东方所具备的弊端一直在折磨着东方自身,他在《流浪者·疯人》中通过疯人的口述来表达自己对东方民族历史的批判,“我”的未来被父母和兄姐按照一个已定的模式进行设计,所以“我”选择了进入疯人院,只为了活出自己所想要的样子。即使纪伯伦无情地揭露东方民族自身的缺陷,但他对祖国和东方的热爱却是满腔的热血,可以看出他深刻的赤子之情。纪伯伦在《珍趣篇·你们有你们的黎巴嫩,我有我的黎巴嫩》中展现了他的激荡的情感,在这部诗作中抨击和批判了将黎巴嫩看作政治、军事以及经济工具的人们,然而在作者的心中,黎巴嫩是一个具有美丽风光的地方,充满炽热的感情和悠久的历史。纪伯伦在《珍趣篇·独立与红毡帽》中塑造了一个拒绝摘掉象征自己身份地位的红毡帽的叙利亚人。通过这个形象作者表达了对这种小事上的个人独立的诧异,人们只会在这种小事上浪费生命和精力。纪伯伦对于东方的未来也是满怀期待和信心的,在《珍趣篇·新时代》中他曾表达过自己对未来的期待和希冀。除此之外,纪伯伦的地球一体论也体现了他的理性精神,他认为全世界都是他的祖国,所有的人类都是他的亲人,并且指出伟大的人应有宽容和博爱的精神,对他人的罪过要有包容和分担的心。以上种种理性的呼唤,对现在充满冲突以及存在民族复仇主义的世界中具备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3 平民意识

1983年,纪伯伦出生于黎巴嫩的北部,在他十二岁时家中的父亲入狱,从此家道中落,与母亲和兄妹去往美国寻求生路。残酷的生活现实和贫苦的生活现状让他的心灵饱受苦痛,再加上三位亲人的逐一离世,更是让他无法承受。由此他联想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还在挣扎的不幸者,所以总是用同情的目光去关注人们的生活状况,并且不断地思考着如何改变和解决现在东方民族的现状和问题。纪伯伦在散文诗中表达了他对等级制度、阶级压迫与贫富悬殊等等情况的批判和不满。纪伯伦看到了不同的人在绝望中的痛苦挣扎,人在死去之后还会被划分成不同的阶级,这种情况让穷人和弱者怎样生存呢?纪伯伦在对其进行控诉和同情的同时,不断地探索解决这种情况的方法,他在《暴风集·暴风》中描述了一个因为厌世而隐居山中的隐士,虽然隐士深知这世上存在的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但他对一切都持一种怀疑和否定的态度,认为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充斥着虚假和贪婪,没有让隐士觉得有所留恋的地方,所有都是虚假的,但纪伯伦对于隐士的看法是不同的,他认为文明无论是内在还是外表都是以精神苏醒的形式,即便有可能只是偶然或短暂的现象,但却展现了本质。纪伯伦一直保持着对未来的向往和乐观,他认为人生是具备它自己的意义的,只要熬过人生中的痛苦,就会迎来希望和光明。

4.结语

纪伯伦在传递内涵美的同时,也传递着天然合一的哲学理念。正如冰心在纪伯伦《先知》译序中说:“那满含东方气息的超妙的哲理和流雨的文辞,与我以极深的印象。”纪伯伦的散文中更多的表达了精神实质,从自然到人,同时兼具了寂静和灵动,使散文诗散发了直达心灵的韵律和优美。

猜你喜欢

纪伯伦散文诗美学
盘中的意式美学
[黎巴嫩]纪伯伦《纪伯伦散文诗全集》
纪伯伦买驴
外婆的美学
散文诗八骏
在黎巴嫩感受纪伯伦
散文诗(选二)
纯白美学
微 言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