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035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转型与思考
——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新加坡的启示
2020-02-26史铭之苑大勇
史铭之 苑大勇
一、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新加坡国家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工作智能化亟需高附加值的人力资源配置
作为东南亚岛国,新加坡尽管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但自然资源极其贫乏。正因为如此,人力资源成为新加坡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大原动力。为此,新加坡政府长期以来不遗余力地培养和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以教育推动科技强国。可以说,教育在新加坡的国家建设和发展历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在新加坡政府看来,无论是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还是继续教育的技能培训,都不只是被动适应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立足国家发展愿景,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培养充足的未来人才储备。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职业岗位建立在智能化基础上,这也对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一方面,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生产型岗位的高需求逐渐被设计型岗位所替代,创新素质成为企业人才需求的重要关注点;另一方面,随着智能化程度的日益提升,企业的人力需求数量逐渐减少,但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对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化时代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懂得如何获取资源和筛选信息,而且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而且能够有效地沟通交流与团队合作。要适应产业革命对人才的高素质要求,就需要新加坡的教育能够始终站在产业变革的前沿,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说,教育已不仅仅是新加坡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方式,更是人力资源提升的重要途径。
(二)经济转型重构导致本国公民就业压力增大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和经济结构的转型重构,新加坡公民的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新加坡具有独特的人口环境特征,2019年新加坡总人口570万,其中,新加坡公民350万人,常住居民53万人,非居民168万人。①Population Trends,“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Singapore,”2019-09.https://www.singstat.gov.sg/-/media/files/publications/population/population2019.pdf.长期以来,新加坡政府通过改变就业许可证的类型和签发签证的技能要求来获得所需要的劳动力类型。②Nancy W.Gleason,Higher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Singapore:Springer Nature Singapore Pte Ltd.2018,pp.152.非居民就业证主要用于支持新加坡目前缺乏人才的诸如建筑业、高端计算机等行业,长期居民的数量则根据政府和行业所需的技能、相对于新加坡公民现有的技能进行调整。以此作为调控杠杆,保证更多的工作机会提供给掌握最新技能的新加坡公民。尽管如此,新加坡公民的就业压力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更为重要的是,与以往的失业不同,第四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结构性失业意味着新工作和新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与之前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很可能并不相同,这就需要劳动者以更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更综合的能力素质寻找新的工作机会,适应不同职业和不同产业间的技能转移。而接受再培训和终身学习则是获得就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三)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造成教育机构调整
新加坡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据统计,2019年新加坡65岁以上居民占总人口的14.4%,居民平均年龄为41.1岁。③Population Trends,“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Singapore,”2019-09.https://www.singstat.gov.sg/-/media/files/publications/population/population2019.pdf.事实上,这两个数据近十年来不断提高,并且预计今后还将继续上升。新加坡联合海外银行经济学家弗朗西斯·坦的一份研究显示:2018年,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首次与15岁以下的年轻人相匹配。新加坡正面临着劳动力和人口迅速老龄化的问题,面临着自独立以来最严峻的经济和社会挑战。按照这样的速度,到2030年,新加坡老龄人口的比例将超过最年轻居民的两倍。④《新加坡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经济面临严峻挑战》,2017-12-06.http://www.yocajr.com/news/17255.由于人口结构的老龄化,新加坡政府不断减少中小学数量,高等教育机构的入学率也在下降。这一人口趋势意味着,新加坡政府不仅要为高等教育机构的总招生人数减少做好准备,而且必须增加对成人学习者的教育投资。高等教育的政策和机构必须要支持所有年龄段公民的学习,而不仅仅是18岁到25岁之间的学龄人口,以确保有足够多的合适劳动力,并为政府提供持续的税收收入。
二、第四次工业革命推进中新加坡高等教育的应对策略
2017年2月,新加坡未来经济委员会发布的《未来经济报告》概述了新加坡为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会采取的经济战略,这是2010年经济战略委员会工作的后续行动,旨在应对产业转型背景下的社会经济挑战。此外,新加坡教育部还在2017年3月进一步发布了“高等教育和终身学习环境五年改革计划”。该计划从扩大高等教育学习途径和提供终身学习机会两方面提出改革方向,旨在支持“未来技能”运动,拓展新加坡居民受教育的学习途径,帮助个人找到兴趣所在,并在此基础上使其得到更加完善的教育。①王方舟:《新加坡发布高等教育和终身学习环境五年改革计划》,《世界教育信息》2017年第10期。国际合作创新、国家智慧学习、个人技能精进成为新加坡高等教育不同层级的战略举措,以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挑战,推进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一)国际合作创新策略:构建多样自治的国际合作高等院校
1.新加坡教育部不断强化国际化合作办学
过去十多年间,新加坡高等教育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方面,新加坡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数量比例显著提高。在25岁及以上居民中,持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从2008年的40.4%升至2018年的55.8%,增长了15.4%;同期,大学毕业生比例从21.8%升至31.6%,持有文凭和专业资格证书的比例也从12.1%升至15.1%。另一方面,接受高等教育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不仅年轻人更倾向于完成大学教育,而且年龄稍大人群的终生学习投入也在不断提高。从2008年到2018年,25~34岁的居民大学毕业生占比从44.1%升至55.4%,35~44岁居民大学毕业生比例则从31.0%增至50.0%,文凭和专业资格证书持有者的比例从15.0%升至22.2%。②Population Trends,“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Singapore,”2019-09.https://www.singstat.gov.sg/-/media/files/publications/population/population2019.pdf.产生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为了给新加坡的高等教育体系充分注入多样化和自主性特征,给居民提供更多的教育选择机会,教育部加强国际化合作办学,建立了一系列创新性的高等教育机构,如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新加坡社会科学大学等自治性高等教育机构。新加坡高等教育的密集增长和快速发展,体现了新加坡教育部为本国居民和全球人才创造最佳学习环境所做的努力。这不仅提高了居民对多样化高等教育的接受程度,也推动了工业4.0时代所需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
文章从投资者风险厌恶程度、单个资产投资比例控制方面做探讨,数值检验得到保守型投资者按照模型的策略进行投资将获得良好的投资收益,对其投资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新建立模型仍有待探讨在有交易费用和最小交易单位下的投资策略变化情况,因为在国内市场上这两个因素对投资也有很大影响,今后继续探讨该方向也具有重要意义。
2.“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成为新加坡培养创新人才的国家战略
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Yale-NUSCollege)是新加坡国际化自治性高等教育机构的典型代表。2011年,耶鲁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成立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这是新加坡第一所文理学院,也是亚洲第一所文理学院。新加坡政府将这所学院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密切结合,教育部投入大量资金支持,作为培养第四次工业革命所需人才的战略举措之一。2013年8月,第一批学生开始在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学习。该大学的学生来自50多个国家,大约50%的学生是来自不同背景的新加坡人。学生的入学资格要经过“全人”标准的严格筛选。学院的14个专业和5个双学位课程由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三个部门组成,通过混合学科进行教学。学院配备具有卓越教学和研究水平的国际化全职教职员工。办学特色包括跨学科的国际共享课程、基于团队的共享课程教学、最多18名学生的小班制教学组织、多样化的学生群体以及四年的住宿体验。所有这些特色都与学生的体验式学习和强大的海外学习项目相结合。③Nancy W.Gleason,Higher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Singapore:Springer Nature Singapore Pte Ltd.2018,p.156.通过创设这种自组织学习环境,培养具备第四次工业革命所需知识、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3.“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独特的课程教学体系保障
耶鲁大学的教职员工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一起设计了独特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的课程不仅注重内容的精深,更强调跨学科特点。例如,数学与计算科学专业会为学生提供超越传统数学教育的接触学科前沿的独特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些蓬勃发展的项目。学生基于对学科前沿的浓厚兴趣,开始着手设计机器人、启动软件初创企业、分析大数据网络、开发数据可视化工具,并对随机性和混沌进行哲学思考。①“Why MCS?”Yale-NUS College,https://mcs.yale-nus.edu.sg/programme/why-mcs.学生可以接触到密码学、超立方体着色、建模和仿真方面的研究内容。这些经验对于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十分重要。学生可以选修的课程从数论到理论计算机科学、操作系统、统计推理,再到统计计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突破了对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单一理解,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学习和研究路径。
在教学方法方面,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的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密切互动: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开展持续性的深入讨论。与新加坡实现公民国际化的愿望相一致,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把体验学习和国际经验作为学生学习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性地组织不同主题的“跨界学习”,即由教师设计和主导的跨境体验式学习之旅。前期的公共课程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卓越的文科基础,从多个角度促进了各个领域的探究,而跨界学习经历则为学生探索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交叉领域中的问题并超越学科界限提供了独特的机会。②“Learning Across Boundaries,”Yale-NUSCollege,https://cipe.yale-nus.edu.sg/experiential-opportunities/week-7.通过跨界学习研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概念、理论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
总之,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以其独创的跨学科灵活专业合作、独特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及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使其在新加坡高等教育景观中享有特殊的位置,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的理想教育选择。该学院毕业生所具备的高认知灵活性和跨学科理解能力,使他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全球挑战。
(二)国家智慧学习策略:提升计算思维与数字素养
1.新加坡高度重视智慧国家策略的推进
“智慧国家”是新加坡一个独立的政府项目,旨在帮助公民适应新一轮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变革。面对人口不断老龄化、传统港口和自由贸易竞争压力不断增大的状况,新加坡政府一直思考和致力于如何提升国家新的核心竞争能力,而发展信息技术、提高创新能力、推动智慧国家建设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新加坡十分重视智慧国家建设的顶层设计,而且具有脚踏实地、切实可行的落实方案。在过去30多年,新加坡已经先后制订和实施了“国家电脑化计划”“国家IT计划”“IT2000-智慧岛计划”“信息通信21世纪计划”“全联新加坡计划”“智慧国2015计划”等六个国家信息通信产业战略计划,使新加坡逐渐从普及设备技术,到城市信息互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再到信息与应用的整合,一步步从工业国家转变为“智慧国家”。其中,“智慧城市2015计划”站在国家的宏观层面,用全球视野对智慧城市的建设进行了前瞻性和系统性的部署,同时又配套以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和国家政策持续推动。2014年12月,由于“智慧城市2015计划”的提前实现,新加坡政府适时启动“智慧国家2025计划”,旨在强调以经济建设和民生发展为重要抓手的同时,重点推动与新加坡密切相关的电子政府、航运交通物流、金融贸易、教育学习培训和中小企业创新扶持等方面的智慧化应用和全面互通。
2.“智慧国家”推进中高等教育的角色使命
新加坡在“智慧国家”建设过程中始终十分重视与高等教育的密切合作。新加坡政府致力于将“智慧国家”的人才素质要求纳入到国家高等教育和终身学习计划中,培养具有数字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一种技术和认知能力,数字素养已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新加坡公民接受高等教育和技能培训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围绕着培养数字素养,新加坡政府和高等教育机构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2016年5月,李显龙互动数字媒体智慧国家奖成立,旨在帮助全日制理工院校的学生在互动数字媒体项目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为智慧国家的建设做出贡献。2017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新跃大学推出信息安全、商业分析和数据科学分析等数字能力相关课程。通过课堂教授和技能实践交叉进行的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数据分析学习和实践机会,在边学边练中达到提高数字化能力的目的。2018年3月,新加坡国立大学宣布所有专业的学生都需要进行统计和编程课程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应对数字化经济时代的到来。2019年6月,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正式推出人工智能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该计划着重于人工智能计算基础理论与方法、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大数据关键技术、类脑智能与深度学习等内容的学习。计划分为全职和兼职两种形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每位学生修满30学分能够毕业,其中12分为基础学科,另外18分为选修学科。除人工智能计算基础理论等专业课程外,学院针对没有编程基础或者较少相关经验的学生推出Python编程课程,以便更好地了解课程内容。①《南洋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硕士项目,现在开放申请啦!》,南洋理工小助手,2019-6-8.https://mp.weixin.qq.com/s/gXKBuhjIIljwUDcq3M_gBg.
3.“智慧国家”建设中的制度保障
为了鼓励更多年轻人投入人工智能研究的浪潮之中,新加坡各大科技公司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奖学金或者津贴计划。以南洋理工大学为例,奖学金涵盖了从本科到博士的每个阶段。2018年9月4日,阿里巴巴宣布携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正式启动人工智能博士生培养计划,准入者每人每月将获得5000新元的额外津贴。2019年6月,BIGO技术公司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设立50万新元奖学金,支持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展,帮助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专业的本科生培养。华侨银行则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人工智能硕士研究生提供总值10万新元的全额奖学金。学生在获得硕士学位后需在华侨银行的人工智能实验室服务12~18个月,亲身接触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和学习人工智能是如何识别潜在的可疑交易。②《新加坡掀起人工智能奖学金潮,NTU这些专业的学生有福啦!》,南洋理工小助手,2019-6-22.https://mp.weixin.qq.com/s/uQg9a7MaS7wlpl9U1nZVYA.可以看出,奖学金制度作为一种科研表彰和“吸金石”,不仅反映出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新加坡企业对数字化和智能化科技的热情,也在最大范围内调动起科技研发团队的积极性,吸引更多年轻人投入数字化研究的浪潮之中,并为技术领域提供选拔创新人才和项目的渠道。
(三)全民技能精进策略:推进高等教育与技能培训协同发展
1.立足全民技能精进,政府主导提出“技能创前程计划”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了进一步提升公民的职业技能,建立更加完善的技能培训体系,新加坡政府于2014年9月成立了技能创前程委员会,副总理兼经济及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尚达曼担任委员会主席,成员包括政府、产业界、教育和培训机构的代表,劳资政学联手推动公民的职场技能提升。作为一项由政府主导的计划,“技能创前程计划”(Skills Future)旨在帮助每一位新加坡公民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掌握和更新技能,更好地适应产业革命的挑战。技能的掌握不仅可以获得学业资格认证,而且可以使当前的工作做得更好。这是一种通过知识、应用和经验不断追求卓越的理念。通过这场运动,每个人的技能、热情和贡献将推动新加坡未来发展,促进经济进步和社会包容。
2.以职业生涯周期为主轴,构建多元化的技能培训体系
“技能创前程计划”有四个方面的关键任务:第一,要帮助新加坡公民在教育、培训上做出明智的选择,并与自己的职业需求相匹配;第二,顺应产业革命的技术变革需求,构建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体系;第三,以技能和精通度促进雇主认可和职业发展;第四,通过海报、广告等公共媒体等方式培育新加坡的终身学习文化。①Four Key Thrusts,“Skills Future Singapore Agency,”https://www.skillsfuture.sg/AboutSkillsFuture.该计划以职业生涯周期为主轴,为不同阶段的职业人士提供定制化服务。培训对象包括五个层次的群体:学生、初入职场者、中级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和职业转换需求者。无论处于哪一阶段的公民都可以获得提升技能的教育资源。近年来,该计划陆续推出了多个面向新加坡公民的技能提升专项,包括:技能未来系列、就业培训指导、技能框架、在职学习计划、职业顾问、就业指导、工作学习交叉学位项目、青年人才培养等。
3.高等院校与社会机构协同参与,制度性保障全民终身技能学习
为了能够更好地吸引成年学习者,从2015年起,新加坡政府每年平均投入10亿新元支持该计划的落实。例如,每位25周岁以上的公民参加与工作相关的培训都可以获得500新币的课程学习补贴,每位40周岁以上的公民参加认定课程的学习更是可以得到学费90%的课程补贴,对在自身领域获得“精熟”技能的职场人士进行奖励。此外还有技能创前程资格奖、技能创前程进修奖、技能创前程专才计划个人奖、技能创前程雇主奖等一系列激励机制。这些奖励和补助项目极大地提升了新加坡公民参与计划的积极性。当前,“技能创前程计划”已推出了2万多门基于技能的模块化课程。这些课程不仅关注学生技能的掌握,更强调发展学生的认知灵活性和终身学习能力。课程的开设主体既包括新加坡公立大学、理工学院及工艺教育学院等高等教育机构,也包括新加坡终身学习学院、劳动力发展机构以及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指定的银发族资信站,还包括公共机构、人民协会以及全国“乐龄学苑”。根据学习者的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不仅有线下不同时间段的课程培训,还有线上线下混合学习课程,最大限度地激活了民众的参与热情,有效减少了因为失业造成的社会恐慌,使新加坡公民和国家都能更好地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三、面向2035的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思考与借鉴
作为经济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面临着劳动力技能供求不匹配、技术创新动力不足以及“互联网+”时代的技能培训滞后等诸多问题。面向2035,中国的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完成两个重要转变:一是从学校教育向全民学习的转变,二是从简单信息化向全面智能化转型升级。那么,如何创造有利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教育学习环境,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培养第四次工业革命所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新加坡的高等教育改革历程给我们提供了诸多启示和借鉴。
(一)创新高等教育4.0理念,使高等教育紧密贴合国家战略发展
每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变革都会对高等教育提出新的挑战。随着技术革新的不断增速,高等教育的功能价值不断得到提升:从传统的知识传递与技术传播者,逐渐发展成为知识创造主体,并日益参与到产业革命的前沿。从这一意义上说,高等教育顺应并引领产业变革需求,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也是推进工业革命的原发动力。当前,以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和新能源等为核心技术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然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对高等教育的知识创造和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推动高等教育重塑现代化的大学新样态。为了更好地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挑战,新加坡政府始终把产业变革的需求与高等教育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围绕着“我们如何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培养有就业能力和负责任的公民”这一核心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改革举措,有力推动了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终身学习文化的营造。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袭来,中国迫切需要建立起现代化的高等教育新体系,将产业革新、国家战略与高等教育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具体而言,第一,要扎实专业知识基础,引导学生了解产业发展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第二,要大力推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面向新兴产业的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第三,要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通过校企产学深度融合,培养学生兼具技术研发和技术应用的一体化能力和素养;第四,要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潜能;第五,要注重立德树人和价值观形塑,培育学生具有家国情怀、科学精神的高水平职业素养。总之,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中国的高等教育必将不断推进现代化步伐,构建与“工业4.0”相呼应的“高等教育4.0”新体系,以适应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和知识生产,回应并引领时代变革。
(二)提升数字技术应用的范围,让智慧学习真正融入高等教育体系
新一代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使数字技术和数据产业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国家新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能动作用。随着新加坡打造“智慧国家”计划的提出和推进,建设高科技中心成为政府经济发展的重要定位转向。为了实现“智慧国家”建设计划,新加坡政府积极加强教育投入,特别重视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创设和学生数字技能的学习,有效提升了公民的数字素养。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兴起,同样在改变着我国人才的技能需求结构,能够阅读、理解甚至编码数据将逐渐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基本技能”。因此,我们的高等教育需要将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有机整合,构建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智慧学习生态,提升人才的数字化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具体举措包括: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准确把握每位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学习进展;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媒体,发掘拓展优质教学资源;将AI技术与课堂教学完美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更加充分的全时互动;设置人工智能助教,辅助教师更加准确和精细地完成数据分析和教学管理相关工作;开发数字技术课程体系,打破教育的时空局限,创设更加真实的实验模拟场景,为学生提供更多课内外学习与实践的机会,降低教育成本,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打造灵活的技能提升制度,将终身学习嵌入高等教育系统
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化,终身学习意识已经嵌入新加坡高等教育系统中。由教育部下属“精进技能发展局”主导执行的“技能创前程计划”,作为新加坡重要的教育改革举措,有效推动了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技能创前程计划”将公民的终身学习渗透到高等教育系统中,通过设计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和学习内容,使高等院校深度参与到全民终身学习的文化氛围中,为促进公民技能的持续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面临人口快速老龄化、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以及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挑战,导致中国劳动力市场陷入总量不断下降、成本不断上升、技能供求不匹配的发展困境,结构性失业问题日益严重。①杜若飞:《新加坡“技能创前程”计划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为此,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高等教育与技能培训协同发展的成功经验,依托职业院校和高等教育机构的优质教育资源,制定完善的在职培训制度,通过经费补助和政策支持,鼓励民众积极参与技能提升学习。与此同时,整合线上线下数字化教育资源,打造“互联网+”的技能学习新通道。具体而言,首先,要建立在职技能学习平台,精心做好顶层设计,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行业需求和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公民提供多元化的培训课程。其次,要完善技能学习档案库,精准记录每位学习者的职业志向、学习状况,为学习者推介优质的在线学习资源和合适的职业岗位信息。最后,要加强技能提升的政策支持,制定完善的技能提升激励机制,通过设置终身学习基金、技能学习补贴、技能提升奖学金等方式,鼓励更多公民参与到技能提升培训中,以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实现教育强国新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