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滩头年画的当代艺术价值研究
2020-02-26汪静承杰
汪 静 承 杰
(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0)
一、滩头年画的起源与发展
滩头年画最早是出现在清朝时期,一直流传的原因不仅是它的文化底蕴深厚,还有它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乾隆时期的木板年画是非常珍贵的,年画当时被当做贡品献给皇帝。传说在明末清初年间,有一个穷秀才,十分聪明并且有着卓越的绘画才能,在一次逃难中和妻子流落到了邵阳市滩头镇,随即发现并利用了滩头镇独特的造纸工艺,进行不断的试色与绘画,创造了一副独特的年画,受到当地百姓的喜爱,于是接连创作了如秦叔宝、尉迟恭等后世广为人知的滩头年画。经过不断流传,滩头年画开始风靡起来,被古今中外各大博物馆收藏。
(一)历史演变。明末清初是滩头年画的开端,到了道光时期,滩头年画就已经有十几种种类了,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广为流传,当时最出名的应该就是西湖借伞了,到了同治时期,滩头年画开始在各地售卖,且销量惊人。据记载,在当时的国丧时期,还有明文规定禁止售卖滩头年画画纸,如此可见,当时滩头年画的影响力非同一般。
民国的时候算是隆回滩头年画发展的最繁荣的时候了,当时共有108 家滩头年画的生产作坊,销量非常之好,最主要是销售给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域,在海边城市也十分受欢迎。滩头年画的年产量达到三千万张。当时,整个滩头小镇都充满了年画的气息,家家户户加班加点的制作年画,年画市场一幅欣欣向荣的场景。
新中国成立之初,隆回滩头年画一度被禁止了,政府部门表示滩头年画中含有封建迷信的内容,一时间,全国各地的所有作坊几乎都被禁止生产年画。直到1958年大跃进,滩头年画才借着农村生产合作社的形式再现在人们面前,并且政府开始扶持这种民间作坊,滩头年画的发展渐渐有了好转。但是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滩头年画中含有封建迷信的东西,属于四旧又惨遭灭门之灾,就此滩头年画许多版本就此失传了,许多经典原画也被烧毁。文化大革命以后,滩头年画又开始复苏,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12家年画作坊开始重新生产,销量迅速提升但是还是不及民国时期的繁荣。近年来,滩头年画一直在曲折中前进,虽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是销量与前景还是不容乐观。
(二)地理人文环境对其影响。
1.地理环境。邵阳市滩头镇地处湘西,具有生产画纸的有利自然资源,滩头年画在制作粉纸时必须楠竹作为生产材料,而当地就有种植大量的楠竹。还有制版必须的老梨木不是每个地方都能种的,这种老梨木不会开裂变形,存储时间长,是最适合木板年画的原材料,湘西的地理环境养育了丰富的物产资源,为年画的创作提供了必要的地理条件。[1]据说年画的颜料都是由当地溪水调制,只有这种溪水调制出的颜料颜色才足够鲜艳。包括颜料都是由当地独特的矿物质制作的,滩头年画从雕版到刻印到成稿都是在当地完成,充分凝聚了当地的本土文化特色。
2.人文环境。滩头年画在某种程度上说与梅山文化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湘西巫术众所周知,由于自然条件的缺失,人们渴望得到神灵的庇佑,当地盛行祭祀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发现,无论是内容和题材,还是制作工艺,滩头年画都与纸马有着相似之处。不得不说,梅山文化对于滩头年画的发展影响重大。当地人们企图用贴年画的方式来避难消灾,将生活的美好希望寄托于年画这一载体之中,所以年画深受当地百姓的欢迎,可以说,当地的人文环境成就了这一传统民间文化习俗。[2]
(三)滩头年画的发展趋势。随着滩头年画的唯一国家级继承人高腊梅的逝世,滩头年画的传承变得更加的艰难。这位为滩头年画贡献一生的民间艺人的离开,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巨大损失。目前滩头年画的销量主要是收藏爱好者或者政府外交,平常百姓购买的极少。滩头年画销售不景气,独家技艺的失传都给滩头年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阻碍。
滩头年画的发展趋势可谓是曲折中前进,虽然前路有很多的障碍,可是丝毫阻挡不了我们传承与发扬滩头年画的脚步。滩头年画作为当代艺术的瑰宝,值得被更多人喜爱,虽然它的审美与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差距,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优化与设计,滩头年画是可以与现代文化完美结合的,我相信它的发展道路也会越来越光明。[3]
二、滩头年画的艺术特点
(一)门神画像类。在滩头年画中,门神画像所占的比重很大,但是现存的品种不是很多。众所周知的有秦叔宝(秦琼)、尉迟恭(敬德)、关云长(关羽),一般会有正面像、侧面像、红脸、白脸几个版本。其中最出名的还是要属秦叔宝与尉迟恭了,整幅画面颜色鲜艳夺目,两个门神相对而立,气势逼人。
(二)吉祥如意类。主要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整个画面用了饱满的圆形构图,象征团团圆圆。这幅吉祥如意的作品从远处看像是一个抱团而坐的孩子,近看像是三个人抱在一起,暗含了三教合一的理论。颜色搭配也非常好看,非常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大俗大雅。
(三)戏文故事类。主要是以神话故事为主,将一个个故事以年画的方式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题材丰富,这些故事多来自于民间,拉近了滩头年画跟寻常百姓之间的距离,所以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造型简单而不失艺术感,色彩艳丽而不烂俗。故事新颖有趣幽默,使得滩头年画能更好的传播。
三、传承滩头年画的艺术价值
(一)传承滩头年画的重要意义。隆回滩头年画作为一种历史悠远的文化遗产,在时间中沉淀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底蕴。不仅寄存着老一代滩头人对滩头年画的多年心血,更是寄托着湖湘文化的传承,所以传承与发扬滩头年画这一传统文化对于当代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隆回滩头年画历经了中国的多场改革,最后依然顽强的生存下来了,它有衰落过,但最终还是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只有努力的传承与保护这样的传统文化,时代才能更好的进步。我们的发展不是突飞猛进的发展,只有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发展才是稳定的长久的发展。滩头年画应该具有更大的艺术价值,它有能力影响更多的人,所以我们要发扬它。通过滩头年画的发展与传承,使滩头年画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了解它。将滩头年画与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相结合,丰富人们视觉感受的同时传播历史文化遗产。
(二)滩头年画的当代艺术价值。隆回滩头年画的造型、颜色、印刷方式对当代美术与设计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5]更是有很多滩头年画运用到很多美术课本当中,给予当代青少年艺术的启发。人们对于民间文化习俗文化越来越重视,传统的年画不断以新的形式重新展现在现代人的面前。随着人类生活的不断进步,许多传统节日才吃的食物也不是非要等到那一天才能吃,以前过年才张贴的年画也不一定非要等到过年才能张贴,年画也可以变成一些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隆回滩头年画虽小,它背后体现的却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人们用年画叙述故事,表达情感,诉说追求,每一幅年画都有自己不同的含义。我们通过对隆回滩头年画的深入研究,更加系统的了解传统文化,年画的场景、画面中的摆设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现状。例如滩头年画中的《老鼠娶亲》,在传统民间文化习俗文化中,鼠婚题材很常见,但在滩头年画中却有不同的表现手法,人人喊打的老鼠在滩头年画中却变成了故事的主角,用讽刺的手法寓意老鼠的贪婪。家家户户张贴的年画体现的核心思想也就是那个时代社会的真实写照,这也是《老鼠娶亲》在当时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简单的原因。一张画却意味深长,简单的故事不仅体现了那个时代人民的道德观念,更是反映了人们对传统美德的重视,放在现在这个年代,这正和我们现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早期的年画虽然受到封建迷信的影响,但整体价值观的走向却是正确的。
(三)滩头年画的出路与延续策略。滩头年画的没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损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冯骥才曾说过“近代中国经历了两次文化碰撞,在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容易对传统文化失去信心和自尊,盲目抄袭强势经济国家的文化。一旦丢掉了自己的文化,那这个民族就会面临很大的精神危机,这比物质贫困还要可怕。”[4]
1.新媒体传承滩头年画。其实日本的连环画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我们要思考的不是如何让滩头年画不被电视、电脑、手机等现代通讯方式所取代,而是如何用这些和人们息息相关的新媒体来传播与推广滩头年画。我们可以将滩头年画以新媒体设计的方式重现展现在世人面前,为民间文化的推广开辟光明的道路。我们可以设计与滩头年画相关的手机或是电脑壁纸,在地铁站、公交站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区域做一些滩头年画的趣味互动,研发滩头年画的相关游戏及其周边产品,让人们在娱乐中自然的去接纳去喜欢上滩头年画。让滩头年画重新融入当代人的生活是传承与保护它的重要方式。
2.滩头年画与素质教育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复兴中华民族文化,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民族文化的发展收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将滩头年画融入素质教育中不失为传承年画的一个好方法,将滩头年画融入学生教材之中,设立校本课程引入学生课堂,让孩子们从小接受民间艺术文化的熏陶。[5]设立专门的滩头年画教育研发平台,组织传统民间文化的培训班和课外活动,课上课下实时互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将滩头年画融入多学科之中,比如语文教材、英语教材、美术教材,多学科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开设滩头年画民间艺术讲座,鼓励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滩头年画与素质教育结合,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使上课形式多元化,同时对于滩头年画的发扬与传承来说,也是有利无弊的。
3.筹建滩头年画民间艺术文化馆。筹建民间艺术文化馆也是抢救濒临失传的滩头年画的好方法,建立民间年画手工作坊、举办年画艺术展等都可以让全民都参与到年画中来,这也是让人民重新认识感受年画魅力的途径。将滩头年画以数字化的方式记录保存下来,与滩头年画作品一起收藏在民间艺术文化馆内,方便人们随时查阅了解滩头年画的资料,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只有在新的时代中,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大众接受喜爱,这才是隆回滩头年画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