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背景下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2020-02-26王卫媛
王卫媛
(河南省团校 河南 郑州 45000)
一、研究的缘起及目的
党中央历来重视对团干部的教育培养。团校作为培养共青团干部的学校,早在1928年,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教育宣传工作决议案中,就明确提到了办团校的问题。1932年, 在中共苏区中央局关怀帮助下, 团苏区中央局创办了列宁团校也就是现在中央团校的前身。[1]之后,各级团校纷纷建立,在团干部培养上发挥了积极作用。1985年,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国家教委批准在中央团校基础上建立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同时继续保留中央团校的校名,承担普通高等教育与共青团干部培训的双重职能。[2]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3]2015年,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对群团改革做出全面部署。[4]2017年11月20日,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团校改革方案》,吹响了各级团校改革的动员号。《中央团校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到了要建设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师资队伍。
团校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共青团工作作出的又一次战略性谋划,团校承担着为党培养青年干部的重要职责。而鉴于历史原因,在改革背景下,许多地方团校与中央团校面临着同样剥离学历教育后教师转型发展问题,以及专任教师授课水平及欢迎度提升问题。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学习方式、阅读习惯等都在发生着变化,这对于团校教师的业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不仅在于知识积累的厚度上,还在于知识应用的灵活度上。为此,本研究对团校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提升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及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
半结构式访谈法主要目的是了解团校教师在教学中的经验和困惑,访谈对象主要来源为全国团属院校教师。
问卷调查法主要是了解听课对象对讲授者授课内容、形式及效果的反馈,调查对象主要来源于基层团干部以及高校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2份,有效问卷162份。
三、团校教师教学困境现状分析
(一)课程研发能力与项目需求存在脱节
课程研发,是指通过分析需求,确定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目的是通过课程,对学员起到切实可行的帮助和指导。从笔者的调研来看,许多团校教师自身对课程研发能力的欠缺存在无力感,如有教师提到:
D01:培训的专业化规范化不足,在具体培训项目中课程研发能力不强,不能紧密贴合青年岗位需要,与青年参训人员实务技能结合度不够。
D02:基层团干部更多地是参加组织性安排的各种培训,自主性选择培训相对较少。
D03:教师培训的内容与学员的迫切需要有较大出入怎么办?
教师课程研发能力与项目需要之间的脱节,是目前各级团校存在的一个普遍状况。出现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个人业务素质能力欠缺,授课内容存在大而全却无获得感的问题。如有教师(D04)提到:“课程设置很丰富,但过于宏观,培训结束后,感到接受了很多新的知识点、信息量,但真正能带到课堂的东西不够多。”二是教师对学员群体的不了解,致使授课所讲内容与学员存在不相容性。有教师(D05)提到:“培训对实际工作指导性不强。”
(二)知识储备与学员水平存在脱节
团校不同于一般的学校,所面向的学员大都是有工作经验的团干部,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都有一定的积累。这类学员在接受培训时,对授课者的水平也存在着很高的要求。通过问卷调查,在问到被试授课者在授课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时,71.6%的人认为授课者需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68.75%的人认为授课者要避免讲课时照本宣科,本本主义;58.02%的认为团干部在授课时,需要转变身份,不摆架子。在访谈中,有教师(D06)也提到了自己的困惑“在团干部教育培训中,如何把理论学习学懂弄通做实” 。
两水平之间的脱节,根本原因还在于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能力。许多教师之前一直在做学历教育,给学生上课的习惯会习惯性地带到培训讲台上。另外,教学是与其他工作一样,经验和积累很重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创新性思考更是异常重要。
(三)教学方式方法与学员接受方式方法存在脱节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碎片化学习”这个词成了当下年轻人接收知识的一种渠道,伴随此一个背后原因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样、方便、快捷。如果授课内容抓不住听众的眼睛和思想,听众很容易开小差、走神、玩手机。有教师(D07)就提到“上课稍有一点不精彩,学员马上把注意转到手机上来”。据笔者观察,目前团校教师上讲台,多采用的是传统的授课方式,并且丢掉稿子的甚少。而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笔者发现,77.16%的被试认为授课者应该采用案例分析法授课;64.81%的人认为授课者应该以故事讲述类授课;51.23%的人认为授课者应该采用互动参与类授课。
调查结果表明,授课者在授课时,需要根据个人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工作和所见所闻,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四、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课堂要想出效果,关键在于授课者自身的讲学能力。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
(一)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调查研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开展工作的基本前提。团校教师要做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调查研究。课前,即备课阶段,团校教师要深入基层一线,了解基层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备课;课中,即授课过程中,团校教师要通过语言和非语言通道与受众沟通,通过观察和交流,收集受众的反应;课后,即授课结束后,要主动询问受众对所授内容的反馈,不断完善自己的授课内容。访谈中很多教师提到感觉所讲内容对受众像雾里看花朦朦胧胧,自身也感到无力,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开展调查研究。开展调查研究,在基层的所见所闻又可以让授课者反过来讲给听众,丰富课程内容,使课程更加“接地气”。
(二)夯实专业基础,丰富知识储备
内容才是汇聚注意力资源的关键。课程有深度,听众听起来有厚度,是团校教师努力的方向。团校是一所政治学校,其鲜明的政治性,决定了团校教师不仅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团干部。用学术讲政治是对团校教师提出的教学要求,讲政治是根本、是目的、是灵魂。团校教师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宣传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掌握其科学内容和丰富内涵。团校培训的内容,涉及到党史、团史、青年运动史等历史脉络的课程,团校教师要做到在某一领域又专又精,这就要求团校教师沉下心,刻苦钻研。
(三)重视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艺术包括灵活使用语言、表情、动作等手段。教学艺术的使用是提高课堂吸引力的一个抓手。团校教师可结合学员特点和课程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故事讲授法、互动参与法等学员喜欢的教学方法,都可以灵活运用到课堂当中。除此之外,一个别具匠心、引人入胜的开头,也使听众的注意力能快速集中到授课者身上,可采用社会现象开头、事例引入开头、名言引用开头、文采排比开头。语言的魅力不仅在于语言自身的优美,还在于能不能引起共鸣,青言青语,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能根据学员的不同转换语言体系也是对团校教师教学艺术的一个要求。
五、完善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作
提高团校教师教学能力水平,除了团校教师自身内部努力以外,还需要从外部环境加以支持。
(一)加强教学业务水平培训
在改革的大环境下,各级团校要提高认识水平,支持和鼓励教师积极转型,从政策和行动上支持教学科研人员工作。并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方法,鼓励团校教师多出去学习、调研,增强内功。团校教师自身更需要转变思维,在改革中保证自己不掉队,积极参加各类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投入更多的精力磨炼内功,见贤思齐,多学习多借鉴多思考。
(二)建立课程评价反馈机制
建议各级团校设计一份课程评价反馈问卷,实行随堂反馈,让听课对象参与评价,其测评结果可以让授课者了解听众的反应,便于进一步调整课程和改进课程。有压力才有动力,也可探索把测评结果同时反馈到教务处,实行末位淘汰制度,测评分数最低的教师要暂时停止上讲台进行课程精进。此项举措可以倒逼团校教师认真备课,使团校教师自身重视讲学效果。
(三)探索激励表彰机制
从心理学层面来讲,单位在激励员工上应以奖为主,以罚为辅。为鼓励教师钻研课程和潜行科研的积极性,各级团校可结合本校实际,采取一定的激励表彰措施。尤其是,面对许多教师不想、不愿转型,无心提升教学能力的老师,正向激励表彰机制对其不失为一种吸引力。
六、结论
团校改革,为团校教师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团校教师自身在团干部培训的讲台上存在一定的困惑,团干部作为学员,对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要求,这个困惑和要求正是团校教师需要去解决和达成的。团校教师要从教学艺术、知识储备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给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