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营销金课”由课堂到课程的认知构建
2020-04-13薛钰川
薛钰川
(陕西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16000)
在当今世界激励的竞争中,人才竞争是一个国家核心的竞争力,由此可见,教育承载着对国家人才培养的艰巨任务,要着实发挥好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这一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国家从教育育人的源头上提出了切实的改革方向要求,教学中唯有全力打造课程“金课”,才能持续不断地推动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更能引领学生全方位的锻炼和成长。自然如何打造“金课”也就成为了教师们关注的焦点,作为十多年一直从事高职教育的一线老师们,更是按捺不住内心激奋的心情,迫不及待地想将过去一贯的课堂教学做出“金蝉脱壳”式的尝试改变,不断地研习各类有关“金课”的文章、报告,仔细地揣摩其实质内容,督促教师自我从认知方面做出改变,进而影响教学行为模式的深切变化,为对新时期需求人才培养做好全面接轨而不断地努力。
一、领悟“金课”理念,指导课堂先行
1.“金课”构建,有据可依
单从“金课”的字面来分析,其中金的比喻意有尊贵、贵重、难得、持久等意思,所以对“金课”的解读也就顺其自然地认为是要创建难得的、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持久效应的好课,从意识层面讲是没错的,但从行动层面来说是很难落实的,因为人人心中的“金度”不好把握,为此,教育部长提出了明确的“两性一度[1]评价标准:对“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有机融合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高级思维、高级创新和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高阶性;内容要具有时代性,能与产业和理论前沿保持一致性,借助先进、互动的教学形式与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灵活组织开展教学,探究性与个性化的学习促使学生能成为自己真正想成为的人,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创新性;为了确保教学、学习和评估工作的有意与适度开展,挑战度不可或缺,强调老师备课要能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和情感,学生学习也要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才能得以确保,学习效果是以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过程、收获、学情来综合评价。
2.“金课”理解,全角透析
人们看待、解决问题,视角不同,观点与方法自然就会不一样,为了避免对“金课”理解“盲人摸象”式的片面思维,从高职教育的不同视角进行“站位”体验(如图所示),回归教学全面综合定位[2],确保“金课”教学对人才培养发挥真正的作用与效力。
人才培养视角:要依据“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思想,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色定位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建立以“知识为基础,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素质为目标,市场需求为动力,就业需求为出发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职业的需求,不断学习和创造性的分析解决问题。
教师视角:具有丰富的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技巧;更能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竭尽全力投入时间和精力,下足功夫认真备课,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与育人的成效,着力将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积极开展基于解决问题的教学、项目的教学以及参与型教学,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服务于学,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凸显知识获得过程的魅力与价值,更好地担当起高职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学生视角:课堂生动有趣,气氛活跃,学生爱学、善学、乐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提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同时养成了安全、规范、质量控制等良好的职业习惯;参加工作后仍能从中受益。
金课构建视角:金课建设要充分考虑职业更新、岗位提升与终身学习的需要,紧跟产业发展,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理念;教师自主探究开发课程具有很强的适用性,解决了教师与课程之间的“冷磨合[3]”现象,实现了课程与教学之间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使“金课课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高职生态特色品牌课程。
3.“金课”实践,课堂先行
在现代行动导向教学法[4]的指导下,结合现阶段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的基础现状,更加明确高职金课育人的方向,调整课堂回归学生本位,确保老师的教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此形成初步教与学的模式:趣思——践学——体悟——心享——笃行,其中,趣思就是要求老师课前精心准备,设计系列趣味、生活问题,将学生在思考中顺带“领”进门,确保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方向的正确性;学生们在实践中因各自的态度、能力、兴趣、意志与侧重不同,形成各自不同的反思体悟,通过与团体成员之间进行思想汇报交流或用语言表达进行组外成果展示,都能产生不同的“心流”体验,更能加强对自我行动能力的准确定位与认知,愿意寻找差距,在后续的行动中就会表现的更加独立自觉、主动积极,解决问题也更加高效智慧,做事更具创造性。看到同学们个个收获了不同的变化与成长,也进一步加强了老师们对“金课”后续实践的信心。
二、学习生活示范,引领课堂实践
1.身先示范,行为改变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染缸”,学生的学习生活也非另外,学生除了学习知识、技能之外,更多的是要学习积极的生活态度、高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会体验生活的情趣,通过亲眼目睹身边老师们丰富情趣的日常生活和端庄优雅文明的行为示范,在他们的意识中就会形成明确的目标“生活范本”,所以老师们也要为了学生们的改变在生活中要做出全新的改变,生活乐观充满情趣,心态积极向上,能不断地充实、学习提升自身的能力。
2.信行激发,能量无限
自信心是一个人一生重要的精神支柱,是人成功的先导。一个学生的潜能或能力要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前提条件就是一定要相信自己“我能行”,遇事他才敢于去尝试体验,努力去应对,否则,就会从心理层面吓住自己,畏首畏尾,越发束缚手脚,更加自卑胆怯;所以作为老师不给同学们贴 “不行”的标签,应该深深地了解学生,他们不是先天智商不足、也不是先天能力残缺,而是在长期无趣而又沉重的学习压力和不当的学习方法之下,学生只能屈从自我,因此不能让他们的心灵和精神再次受到“重创”,反之,课堂、老师要给他们足够的看见与一定的信心疗伤,尽管他们没有骄人的成绩,但他们却有顽强的毅力与诚实守信的做人本性,只要给予他们足够多的爱心温暖、信心鼓励与肯定赞美,也为他们继续的努力前行注入无限的能量和活力!
3.生技教育,目标明确
教育的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将来能更好地择业生存与更好地生活,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学会感知生活的美好,就要培养人的感知能力、思考能力、领悟能力和行动能力,能面对更多实际生活问题解决的能力,在实践中每人都有个性的体验和个性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设计就要回归生活,课堂不是干煸的、生硬的、无趣的,而是温暖的、激情的、好奇的,形成良性互动,老师享受其中,学生们尽情体验与收获,都会乐此不疲,教育的“双计”作用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三、理念思维清晰,“营销金课”构建
1.厘清“两课”关系,探寻“源头改变”
在高职教育中,课程是学校育人的核心和载体,既有教与学的内容要求,又要有教与学的方法探讨,包括规划设计与实施评价等;课堂教学实现生活回归,具体以学生学会生活为本,激励他们的心理动力,提升他们的生命价值和生活的品质;以学生拥有基本的职业能力为重,突出对他们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课程构建是理念、是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顶层设计,而课堂教学就是具体实践或动态实施[5],两者的终极核心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受教育让学生都能获得各自相应的进步和发展,将来都能更好地生存与生活,甚至能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和潜力,为了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实现,对“营销金课”的构建就显得非常重要和有意义。
2.活动计划设计,突出“课程主线”
“营销”在当今社会是一门生活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技能与学问,将其作为课程贯穿的主线并能始终本着“先营后销”的理念组织计划和活动设计,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维引导和能力培养,所以在课程构建中就应先“明确”需要培养学生哪些销的能力?营销是人与人打交道的一项活动,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组织协调能力、复杂问题的高级思维分析与综合解决的能力;如何“设计活动”才能让这些能力培养得以体现和实现?营销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来实现的,实践性强的课程可以通过六步渐进螺旋设计:导“破”常规——引 “建” 新念——深“通”精髓——扮“践”演练——感“信” 不减——励“行”和谐;实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效果相当明显,该过程着实让营销理念“赢”在了课程之中,就得让同学们对赢字每一部分有一个全新的理解及与其整体的认知“月:认知凡事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时间的积累;贝:认知习得技能知识是财富;凡:每个人都要有成为非凡人才的念头和想法;口:认知当今社会沟通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亡:让学生们在竞争中形成危机意识;当然没有前四项作为基础,赢字就成为了空中楼阁,要赢就得先打好各项基础”;若能在现实中“盈”于生活,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就能不容分说地将己“销”于社会。
3.模块整合排序,围绕“需求布局”
课程布局是按人才培养的“需求”进行排序的,学校的需求是培养社会普适的营销人才,毕业之后他们首先能将自己顺利地“销”于社会,在适合的工作岗位上通过一定的营销策略、营销手段和方式方法将不同产品或者服务投放入不同的市场和人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能生存甚至要能兴旺发达,就得在需求布局中考虑如何逐步培养他们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如何锻炼提升他们的市场分析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合作共事的能力?根据有关调查表明当今及未来社会紧缺的营销人才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综合型,所以还要为他们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对人才培养“需求”的综合分析,金课内容构建必须融入市场的知识、管理的知识、产品的知识、营销学基本理论知识、营销人员必备的营销理念、素养和技能知识,最后通过综合的实战训练让同学们的知识系统融合、思维意识觉醒、技能素养提升、全面能力突破;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老师角色要做出应有的改变:是问题的设计者、观察者与发现者;老师结合不同模块内容设置不同问题,催生学生探究解决,锻炼学生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同学们的相互探究,加强他们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互相学习,在此过程中要求同学们将用到的相关知识加以梳理和总结,扩充知识的同时缜密思维,提高设计的创造性,也才能充分体现他们对学习的 “自由与自主”,有了各种尝试体验,才会有感悟和经验的积累,学习分享将知识完善和能力提升,当真正的将自主学习和做人的权利交还给学生,他们就能真正展现出自身的活力,成为课堂探究的“生龙活虎”。
总之,人的理念改变,就会促使其认知改变,进而会影响其行为的改变;作为教师不能以“教”不变来应万变,而应该是以“变”一发而动全身,要对教法、学法、课程内容、课堂构思设计以及目标考核评价做出全面、适时的调整,培养出新时代的高职人才更具有时代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