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形象塑造

2020-02-26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理论课立德立德树人

王 壹

(长春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任务之根本。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创新育人方式、丰富育人载体、构建长效机制,写好立德树人新篇章的育人工作思路[1]。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为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讲话精神,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 (2019-2023 年)》,强调指出:“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实施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3]。高等学校作为高层次人才的培育主体,要落实好思政教育内涵,真正实现“立德树人”,使思政教育真正进入课堂,走入人心,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重中之重。而打造过硬的教师队伍,就必须要在思政课教师形象塑造上下功夫。本文旨在“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形象塑造进行研究。

一、提高政治素养,成为思政教育“理论家”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政治和历史使命”,而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则“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4]。

习近平总书记“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3]。把思政课教育地位提高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同时强调,“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5]。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中不难看出,“立德树人”之根本是要强调德育教育,最终目标是在于“树人”,而“树人”是要塑造一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有爱国情怀,有报国之志,要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己任的青年人才。这就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要求,要在理论素养方面不断提升,成为学生心中“思政教育”的理论家。

政治站位是做好一名思政课教师的前提条件。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多元化为思政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课题。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资源十分便捷,但海量信息资源也增加了学生分辨优劣信息的负担,分辨能力的高低会使大学生受多种信息的干扰,随之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困扰。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把握好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纠正不正确的理论倾向,特别是要在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思政课要解决学生理想信念问题。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只有首先在思政课教师心中扎下根,才能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5]。作为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辨识能力,简单的说教已经不能使学生信服,填鸭式的灌输更是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在强化内在理论修养上下功夫,让自己真正信服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懂弄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掌握好,成为思政方面的“理论家”。只有在学生心里成为正在有理论深度的教师,才能对所学内容真心信服,才能真正做到思政进课堂,思政政治教育才能入脑入心,实现所要达到的效果。

二、培育专业能力,成为领域内“专家”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亦给思政理论课教师提出新的课题,基于“立德树人”之视域,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应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思政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在理论素养方面得到提升,还应在“专”与“能”上下功夫,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研究领域有所造就,成为思政研究领域的专家,以专家的形象展现在大学生面前,这样才能让大学生佩服、信服,主观上愿意接受思政教育,思政理论课教育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树人”,“树能人”。

对于思政课教师“专家”形象的塑造,实际上是思政课教师扎实基本功的内在要求。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着力发现、培养、集聚一批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6]。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思政教育教师理论功底的同时,特别强调了思政理论课教师同时还要成为“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众所周知,学科与专业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更加注重科学研究,关注的是专业领域的建设和发展,学科带头人必须为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型人才,相关研究领域的领军人才。而专业强调教育教学能力。二者虽然相辅相成,但任务和目标不尽相同。

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对科研水平和能力有一定的了解。思政课教师在领域内的研究水平和地位能有效提升大学生对教师形象的认同。思政课教师如果能及时把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学术研究热点领域引入课堂,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热情,引导学生多思多想,将思政课教育由被动地听转化为积极地学,进行更加深入地思考,转化为研究层面,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时,专家型的思政课教师能够打破以往思政课“重教轻研”形象,使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更加信服,有利于增进师生互信,增加师生互动,便于思政课教学的展开。同时科研成果的产出一方面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一方面也会增进教师的自信,使教师更加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展现自己的魅力,将自己的学术观点传递给学生,收到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三、强化德育修养,成为学生的“德行”引导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时曾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7]。作为思政课教师,不仅仅承载着专业课的引领作用,还要肩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职责。在德行养成过程中,一方面通过教育实现教化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自身德行修养,老师的率先垂范,学生的感同身受也有利于大学生品德养成。孔子曾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身正为范”的示范效应是不可低估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政课教师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要自觉做到修身修为,像曾子那样‘吾日三省吾身’,像王阳明那样‘诚意正心’、‘知行合一’,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4]。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级讲师陈果的理解代表了思政教师的普遍想法,她在上海大中小学思政座谈会上提到了“立德树人”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德育修养的重要性,她提到“总书记提到思政课老师自己要有一个比较高的人格,还引用了我们传统文化当中提到的,蒙以养正圣功也,也就是说要在教育当中使人能够诚意正心,我觉得立德树人,可能是要从自己先立德,然后方能以德服人”[8]。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完善知识体系架构,提升理论水平的同时,要不断强化自身的德行修为,提升“德”的形象,再广大学生群体中树立威信,成为学生乐于仿效的对象,成为学生心中的道德楷模,进而成为当代大学生德行的引导者。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家”“领域内专家”以及“德行引领者”形象的塑造在“发挥学校师德楷模、名师大家、学术带头人等的榜样示范和教育引领作用”[9],“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发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准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形象的意义,追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形象的内在规定性,进而阐释如何塑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形象,以期进一步明晰为党、为国、为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10]。

猜你喜欢

理论课立德立德树人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的思考与对策研究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