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教育联合气道湿化对喉癌切除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0-02-26
(周口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河南 周口 466000)
头颈部肿瘤中,喉癌约占10%~35%,临床多采用全喉切除术作为首选方案,但术后由于气道生理结构发生改变,患者呼吸功能和免疫功能受到影响,诱发焦虑、抑郁或增加肺部感染风险[1]。因此,探讨有效措施预防相关术后并发症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此类患者实施认知教育联合气道湿化,观察对其负性情绪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85例喉癌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纳入标准:符合全喉切除术手术指证;术后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排除既往呼吸系统病史或免疫系统疾病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组。气化组:42例,男34例,女8例;年龄49~76岁,平均(54.32±5.69)岁;癌症类型:声门上型21例,声门型13例,声门下型8例。认知组:43例,男34例,女9例;年龄49~76岁,平均(54.35±5.70)岁;癌症类型:声门上型22例,声门型14例,声门下型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全喉切除术。术后,气化组给予100 ml的生理盐水+10 ml、5%碳酸氢钠进行气道湿化,30 min/次,湿化液滴入量(3~5)ml/次,累计24 h滴入量控制在60 ml左右,睡眠期间可暂停湿化。湿化2 d休息1 d为1周期,2周期后停止湿化。认知组增加健康教育,术前评估患者负向情绪状态,根据学历和工作性质等因素开展“一对一、面对面”健康宣教,介绍全喉切除术手术过程、术后咽喉或呼吸功能变化、术后的营养支持、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以及可能造成的生活质量影响等内容,鼓励患者有充分信心面对术后的生活状态。
1.3观察指标 两组术前、术后1周末患者的负向情绪和免疫功能指标。负向情绪: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免疫功能:包括IgG、IgM和IgA水平。
2 结果
2.1负向情绪 术后1周末,两组SAS和SDS评分均大幅降低(P<0.01),但认知组降低幅度大于气化组,见表1。
2.2免疫功能 术后1周末,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有提高(P<0.01),但认知组提高幅度大于气化组,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AS及SDS评分的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对比
3 讨论
全喉切除术后,喉的发音功能、呼吸功能和对肺的保护功能明显降低,患者在肺功能、免疫系统、心理状态、生理状态和社会活动等各方面均受到非常大的影响,集中体现在负性情绪严重和机体免疫功能下降[2]。生理盐水作为临床常用的呼吸道湿化剂,具有稀释粘稠痰液、增加呼吸道水分和收敛喉部水肿等作用。但是,氯化钠溶液进入支气管后快速蒸发,在肺泡和支气管内沉积的盐分能够诱发高渗状态,极易诱发支气管和肺水肿风险[3]。为此,本研究的气道湿化方案增加了5%碳酸氢钠溶液,可以降低水分蒸发和气管内痰栓的形成;另外,对患者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依此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对术后并发症有了正确的认识,降低了机体对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树立健康的心理状态[4];而有效的社会支持和自我认知,能够降低负性事件对喉癌患者的冲击,提高生存质量;术后的营养支持、吞咽功能及肺功能康复训练能够提高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5]。结果显示:术后1周末,认知组SAS、SDS评分及免疫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气化组。
综上所述,认知教育联合气道湿化能够降低喉癌切除术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免疫功能指标,在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