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在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02-26李花花白黎马冰
李花花,白黎,马冰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郑州4500520
肝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因肝癌死亡的人数占全球肝癌死亡病例的50%,高达40 万左右[1]。肝癌患者常合并乙型肝炎等感染性疾病及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患者以老年人群居多,多因免疫功能差及器官代偿不足等原因导致预后较差,增加了术后负面情绪,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肝癌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一直是中国肝胆外科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认知行为疗法是广泛使用的改善心理状态的治疗方法,属于心理-社会干预疗法,通过传授患者新的信息应对机制和处理技能,减少相关症状并改善负面情绪[2]。认知行为疗法以问题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帮助患者找到有效的练习方法,以达到所确定的目标,减少疾病的症状,并改善精神障碍等问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3-4]。本研究探讨了认知行为干预在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中肝癌患者术后负面情绪的改善提供新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08 例晚期肝癌患者。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肝癌;②TNM 分期为Ⅲ~Ⅳ期;③接受介入治疗;④预计生存时间>3 个月。排除标准:①具有精神疾病史;②具有听力障碍;③合并其他系统恶性肿瘤;④合并心、肺、肾等其他脏器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4)。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学历及TNM 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介入治疗护理。①术前护理: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检查,于穿刺部位右侧腹股沟常规消毒并准备术中药品。②术后护理:术后指导患者卧床休息24 h,于穿刺点加压包扎12 h,术后给予患者服用止吐药,预防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术后每隔1 h 进行1 次体温测量,若体温升高,则需要及时进行物理降温。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5]。①健康认识: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认知行为干预的含义和优势,告知疾病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转归和预后,对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进行讲解,鼓励患者适当运动,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②信心重建:了解患者的错误认知,充分了解患者医保、治疗费用等问题,积极帮助患者申请救助基金和募集捐款并邀请转归良好患者进行宣讲,纠正患者的错误观念,使患者重拾信心并保持乐观态度。③心理认知重建:积极与患者沟通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使其家属积极主动参与,使患者获得家庭的支持和关爱。所有患者均给予术后4 周的持续护理。
1.3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抽血前均应禁食8 h以上,于入院24 h内及治疗后抽取患者的空腹肘静脉血3 ml,置于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真空采血管中,静置30 min 后,3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将血清转移至EP 管中,保存于-80 ℃冰箱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
1.4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治疗前后,分别采用Zung 氏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6-7]。SAS 评分≥50 分表示有焦虑情绪,且评分越高,焦虑越严重;SDS 评分≥53 分表示有抑郁情绪,且评分越高,抑郁越严重。采用肝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2.0 版(quality of life for liver cancer version 2.0,QOL-LC V2.0)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症状/不良反应、社会功能4 个维度,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8]。采用Herth 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评价患者的希望水平,该量表共有10 个条目,总分为48 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希望水平越高[9]。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AS 和SDS 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AS 和SD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AS 和SDS 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SAS 和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AS 和SDS 评分的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AS 和SDS 评分的比较(±s)
注:a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b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指标SAS评分SDS评分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n=54)53.11±8.87 36.65±7.75a b 52.73±9.11 42.25±6.68a b对照组(n=54)52.40±9.50 44.50±8.44a 53.40±10.51 47.51±7.11a
2.2 QOL-LC V2.0 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QOL-LC V2.0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QOL-LC V2.0 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QOL-LC V2.0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QOL-LC V2.0 评分的比较(±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QOL-LC V2.0 评分的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n=54)对照组(n=54)t值P值治疗前105.54±21.15 103.31±20.09 0.562 0.575治疗后136.64±19.81*120.81±21.41*3.988 0.000
2.3 血清VEGF 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 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VEGF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的比较(ng/L,±s)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的比较(ng/L,±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n=54)对照组(n=54)t值P值治疗前87.64±18.87 88.20±19.94-0.150 0.881治疗后61.15±21.43*75.58±19.50*-3.660 0.000
2.4 HHI 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H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HI 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HHI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
表5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HI 评分的比较(±s)
表5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HI 评分的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n=54)对照组(n=54)t值P值治疗前30.21±7.60 29.83±8.11 0.251 0.802治疗后38.50±8.12*34.46±9.08*2.437 0.016
3 讨论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国肝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10]。手术是目前治疗肝癌的主要方法,但约1/4 的患者因身体原因和肿瘤细胞转移而在确诊时不适于进行手术切除,大部分患者还伴有肝炎和肝硬化等疾病,患者治疗信心较差且多伴有负面情绪。因此,对晚期肝癌患者给予恰当、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认知行为干预疗法是一种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相结合的心理治疗方法,具有循证基础、结构清晰、短程高效等特点,对具有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应激障碍、双相障碍、失眠障碍等各种心理疾病的患者均具有显著的疗效,也是现阶段广泛使用的心理治疗方法[11-14]。本研究将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旨在为改善疾病转归和患者的负面情绪提供新的方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AS 和SDS 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认知行为干预在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认知行为干预通过多种手段重建患者认知,纠正患者的思维模式,使患者以辩证的角度看待疾病,有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认知行为干预,从健康认知、信心重建和心理认知重建3 个角度对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采取干预措施,健康认知中通过讲解疾病知识,使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信心重建中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通过社会支持提高患者的信心和精神面貌,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心理认知重建中争取家庭的帮助,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力量,通过积极解决患者担忧的问题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QOL-LC V2.0 评分和HH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认知行为干预在晚期肝癌介入治疗中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希望水平。认知行为干预是一种综合管理方法,从不同切入点对患者产生积极影响[15-17]:①增强活动能力。多数患者缺乏治疗信息,常卧床不起,但长期如此会增加患者的疲乏感,进而导致焦虑和抑郁的恶性循环,认知行为干预能够使患者更清晰地认识疾病,鼓励患者尽可能运动,有助于恢复体力,改善负性情绪。②情感支持。护理人员、社会、家庭成员的支持及病友的感受交流均是外界对患者的情感支持,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并重建其治疗信心。
新血管形成是肿瘤生长、转移和传播过程中的一种基本活动,VEGF 可启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信号通路,触发网状信号结构,从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转移,因此VEGF 表达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情况[1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VEGF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认知行为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作为血清肿瘤标志物,VEGF 可反映患者的疾病进展情况,通过认知行为干预纠正患者的不良情绪和生活方式,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并配合治疗,还间接地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力,进而提高了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干预在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