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抠族”要抠之有度
2020-02-25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0年46期
新闻速递
近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展开消费习惯调查,结果显示,64.61%的大学生都有过“薅羊毛”的经历,甚至因此感到一种特别的快乐。所謂“薅羊毛”,就是搜寻、利用商家的优惠活动,在网络和朋友圈子中广为传播,从而为自己省钱的行为。
当下,更多人发现了“薅羊毛”的乐趣,加入了“抠抠族”。
观点一览
不可否认,“抠抠族”有其积极意义,很多人认为这引领了一种“新节俭主义”。用心省钱的背后,体现了一种趋向务实、理性的消费观,代表着消费自律的理念。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在肯定理性“抠抠”的同时,还需警惕“抠”成为自我安慰,掉入另一种消费陷阱。“抠抠”虽好,但容易跑偏。跑偏的“抠抠族”可能面临以下两种情况:其一,越“抠”越买。其二,被“抠”绑架。要让“抠抠族”真正成为省钱有方、物尽其用的代名词,那就必须“抠”之有理,找到“抠”的初衷。要明白,“抠”不等于抠门,而是节俭美德。在坚守“能免就免,该省则省”这一原则的时候,既要看到“免”和“省”,也要看到“能”和“该”,对于不能省、不该省的,要有清醒理性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