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爱心司机:穿越疫区的一天12小时
2020-02-25刘以秦
2月2日,杜川正在搬运配送给居民的蔬菜。摄影/ 本刊记者 刘以秦
2月2日早上6點,武汉还笼罩在晨曦中,杜川已经准备出发。他是一名滴滴专车司机,今天的第一个“订单”,是要送一名医生去上班。
杜川在滴滴平台上接的最后一个日常订单,是1月24日晚上,一位医生下班回家叫的车。这位医生乘客告诉他,主要的交通出行工具都停了,最难的就是他们,居民们可以继续休假,或在家隔离,医护人员必须天天到岗,轮番值班。
医生预约的出发时间是早上7点半,杜川7点就赶到了社区服务中心门口,他需要给车辆进行全面消毒,拍照、打卡。
杜川是最早加入社区保障车队的“爱心司机”。他是武汉本地人,当过兵,退伍后给一位企业老板当司机。后来企业倒闭,他就做了滴滴的专车司机。
交通是一座城市的血脉,负责连接城市的每个角落。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19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2.6亿辆,30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武汉也是其中之一,约300万辆。
武汉还有10条地铁线路以及超过400条公交线路,还有极具城市特色的过江轮渡。不过,在疫情全面爆发后,武汉这些城市纽带纷纷暂停。
像杜川一样的上千名“爱心司机”,重新接过了支撑武汉这个超级城市维持基本运转的接力棒,为武汉抗击疫情提供最基础的保障。
他们不计回报,以身涉险,希望能为疫情好转贡献一些个人力量,当然也并不是没有回报。2月2日这一天,《财经》记者在武汉跟踪报道,杜川收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谢谢,辛苦了。”
2月2日早上7点30分:都是好消息
今天的第一站是中部战区总医院汉口院区,杜川送一名医生去上班。这位医生第一次使用社区保障车队的服务,此前由于交通管制,他只能找同事帮忙接送。
平日里,这个时间是武汉的早高峰,但今天的武汉,路上行驶的车辆少得可怜,一路畅通无阻。
这位医生乘客并不在一线,在二线待命,准备随时上战场。他告诉《财经》记者,医院的物资非常紧张,他们作为二线医务人员,使用的都是一些简易防护装备,专业的物资都省下来留给一线的同事们。
他还来带一个好消息,他了解到的数据是,目前武汉市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数量并不多,他在几天前了解到的数据大约是500位-600位,大部分患者还属于轻症,最新的数据还未拿到。
送达目的地后,杜川希望在滴滴的平台上再接订单。滴滴在App中上线了一个新功能,一线医院的医护人员开放了在滴滴上叫车的权限。不过一直没有新订单出现,杜川说,早班的医生都很早去上班,这个点应该都已经到医院了,“只要是医护人员发的订单,都会被立刻抢走,大家都特别积极”。
他选择返回社区,在社区门口他发现了意外惊喜——一家早餐店开门营业了。杜川停好车,买了一份武汉人最爱的本地小吃“热干面”,并在他司机工作群里通知大家,可以出来吃热干面了。
他快速吃完,“吃了10天的方便面了,吃一碗热干面太舒服了。”
杜川已经很久没有好好吃一顿饭了。过年前,他的老婆孩子就先回了老家黄陂,他想再拉几天活再回去,没想到等来的是武汉封城的消息。除夕夜,他一个人在家吃的年夜饭,吃的都是咸鱼、酱牛肉等半成品,后来加入社区车队后,每天主要食物供应就是方便面。
难得这么早结束,杜川回到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工作人员请他去街道处领取物资,是用于疫情指导工作的横幅,他立刻赶过去,又收获了第二个好消息。
街道处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今天刚刚到了一批蔬菜和医疗物资,包括口罩、消毒液等,他可以现在就签字领走。
杜川很高兴,立刻开车进去搬运物资。医疗物资是定量的,每种三箱,蔬菜则是“随便拿,能装上都运走”,一大包大白菜有12棵,加起来至少有60斤,杜川搬的有些费劲,一会儿工夫,他的防护服里都是水汽。
回到社区,社区工作人员给杜川发了一批新的物资,包括口罩和消毒酒精。这些曾经都是价格便宜的常见物资,今天变成了抢手货。由于没有专用分装瓶,消毒酒精都装在矿泉水瓶里,杜川提醒其他爱心司机,“不要弄混了当成矿泉水,回头变成酒驾了。”
上午9点,另一名爱心司机前往街道处领取剩余的物资,赶到时,现场已经排满了各个社区来的车辆,由于等待时间较长,现场发生了争执。有人大声抱怨领取流程混乱,因为不知道是要先车排队还是人排队,排了队又被告知还没有签名。工作人员也很无奈,只好不停地道歉,“大家情绪都不好,相互理解一下可以吗?”
这位爱心司机是湖北襄阳人,之前自己做生意,生意失败后选择做滴滴司机,他告诉《财经》记者,感觉现在武汉和以前没有什么变化,“现实情况其实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可怕,就是每天喷消毒水,车子的座椅都有点被腐蚀了”。
2月2日上午9点20分:着急的病人
乐观并不能掩盖今天武汉社区已经大变样的事实。9点20分左右,杜川返回社区,看到几名发热病人来到社区服务中心,要求社区派车送去医院就诊,但是社区保障车队并不具备运送发热病人的防护能力。这些司机自1月25日至今,只有一件简易防护服,一直没更换过。
病人很委屈,已经发烧多日,但无法去医院,他们表示如果今天不能送去医院,就坐在社区办公室不走了。社区工作人员帮忙拨打120,被告知目前所有120急救车都已经派出去了,随后又拨打110,110询问具体情况后表示,他们也很忙,暂时抽不出时间过来。
社区工作人员只能好言相劝,告诉病人已经登记并会马上上报,有消息了会第一时间通知,病人最终选择了回家。
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财经》记者,每天都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他们每天会接到100多个居民求助电话,要求就诊,但是“我们确实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
一位社区工作人员拿出两只3M口罩送给《财经》记者,“一定要拿,不能一个口罩戴一天!”但记者发现,他们自己戴的还是普通医用口罩。因为一些物资不足,他们的口罩其实很紧缺。而且,社区人来人往,还时不时有发热病人来,做好防护工作,对他们来说同样重要。
疫情发生后,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新冠肺炎上,大量医院都开设发热门诊,或是将病房改造成隔离病房,提供给不断上升的感染病人。但在社区还有大量其他病患,他们也需要去医院就诊,或是做例行的治疗、检查,当一切医疗资源都向新冠肺炎倾斜时,他们的看病难问题,鲜少有人关注。
爱心司机们每天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接送社区内去医院做透析的病人。做一次透析需要4个小时。有时需要很早出发,去医院排队等透析设备;有时会等到很晚,到半夜12点、1点才能结束。
杜川的住处离社区最近,他也是社区车队的小队长,有一些苦活累活他会尽量自己解决,例如早上6点和晚上12点后需要用车的,尽量自己来。其他司机也挺佩服他,“队长不容易,既要干活,还要组织协调我们,有什么事他都冲在第一个。”
一位司机开玩笑说,“不愧是领导啊!”
上午10点50分,社区工作人员整理好要配送给居民的物资,送去附近的一个小区,杜川接到任务,立刻出发。
这个小区是商住房,小区环境相对复杂,一层楼就有几十户。杜川找了很久,提前电话联系居民,其中一位居民的具体地址他绕了两圈也没能找到,对方表示可以下楼来拿。另外两位居民目前都不在家中,希望杜川可以将物资放在物业的办公室。
一些居民楼地形复杂,一层有几十家住户;爱心司机的午餐时间。摄影/ 本刊记者 刘以秦
但是物业并不愿意接收,特殊时期,所有人都希望减少与外界的接触。物业的工作人员态度不太好,提出必须住户自己接收,杜川在物业处等了十几分钟,才将物资送到住户手里。
这让杜川觉得有些无奈,但他可以理解。他叮嘱《财经》记者,一定不要触碰任何小区内的东西,包括门把手、电梯按键,与住户要保持距离。他用脚开门,用车钥匙按电梯,所有物资都放在门口,让居民自己开门出来拿。
回到车里,杜川给自己做了个简单的消毒。外面下起小雨,气温开始下降。他说,可以回去吃午饭了。
2月2日下午2点:源源不断的求助
社区的一间简易的休息室里,随意摆放了一些桌椅,没有空调和暖气,外面还在下雨,气温越来越低,这是司机们吃午饭的地方。
午饭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选择——吃辣的还是不辣的?武汉人杜川自然要选择辣的,“天气这么冷,一碗辣的泡面刚刚好。”
午饭期间,司机师傅们坐在一起交流对疫情的感受,包括听到的各种传闻。襄阳籍的司机说,现在对武汉也有了感情,希望武汉赶快好起来。
另一位司机感叹道,现在感觉不戴口罩的日子太幸福了,“哪一天不用戴口罩了,就心满意足了”。
午饭后,他们会在车里稍作休息,吃饭的地方四面漏风,太冷;社区办公室里人多,他们穿着防护服怕居民恐慌。但是在车里也不敢睡觉,温度太低,怕感冒。
杜川在午休时间会持续关注各种车辆调度信息,如果暂时没有安排,他会打一把“吃鸡”,放松一下。
但对面的社区工作人员还不能午休,各路求助电话源源不断地进来。一位80岁的空巢老人打电话来,说已经烧到38摄氏度,没能做核酸检测,要求社区派车去送。社区工作人员希望老人提供子女的联系方式,来协助处理,但老人拒绝提供,也不说是为什么。
没一会儿,社区里又进来一位年轻女性,她希望预约明天的用车,她的妹妹在协和医院当护士,想煲一碗汤送过去,虽然医院都有工作餐,但她担心妹妹营养跟不上。
社区人员表示,偶尔送几次可以,但是不能天天送,因为司机和车辆资源有限,不要浪费。
这句话让年轻女士立刻崩溃,“怎么能说是浪费!我妹妹在一线,你知不知道她们有多辛苦!”
社区人员告诉《财经》记者,他们也很难办,事情确实太多,像这些还都是合理的需求,可以尽量满足,还有一些他们都不知道如何回应。
例如,有住户打电话来,要求工作人员上门喂狗喂猫,还有住户要求立刻送一节5号电池上门。前两天,一名住户进来,想领取口罩,工作人员免费给了他一些医用口罩,他转头就投诉称,社区提供劣质口罩。
“我们自己都是用这个口罩,怎么就是劣质口罩了。”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委屈地说道。
2月2日下午4点半:晚班的医护人员出发了
今天是星期天,“封城”之后,星期几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去医院做透析的病人明显少了许多。对于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来说,依然是继续战斗的一天。
下午4點半,一名护士乘车前往梨园医院,梨园医院是湖北省老年病医院,现在也是发热定点医院之一。这位护士已经连续几天都预约使用社区保障车,她觉得很开心,封城的最初几天她只能骑共享单车上班,虽然梨园医院距离小区大约4.5公里,冬天气温低,如果遇到下雨天,还是很麻烦。
今天是晚班,她就在隔离病房工作,梨园医院已经收治了几十名确诊新冠肺炎的患者,院长也已经被确诊感染住院了。
她告诉《财经》记者,目前病房已经全部住满,但是每天还是有大量的发热病人来门诊挂号看病,“大部分病人都挂不到号”。
梨园医院的物资情况同样紧张,护士乘客提到,一次值班时间是8小时,按照规定,4小时就需要更换一次防护服,但是现实做不到,她们只能坚持一套装备8小时。
由于病房紧张,本来应该一名病患一间病房,便于隔离,但现在也只能2名-3名病患一间病房。《财经》记者了解到,一些定点医院已经收治6名病患一间病房。
“只能是让病患24小时戴好口罩,”护士乘客说道,“但好消息是,我们正在加紧改造其他几个病区,争取可以开放更多床位出来。”
护士下车离开,送这一趟的司机师傅感叹,“我们接送了很多护士,都是年轻的小姑娘,都在一线,真的不容易。”
下午6点,杜川要接送一名病人去医院做透析,结束的时间是晚上11点30分,将病人送到医院后,他返回家中,给自己做了顿饭,休息了一会儿。
11点,他重新穿上防护服,戴好口罩和护目镜,出发去医院接病人回家,一天的工作终于接近尾声。回到家中,他还需要给防护服做全面的消毒工作,这件防护服已经使用9天,布满皱褶,但在没有新物资到达之前,它还需要陪伴他穿越疫区,护送下一位乘客和下一批物资。
新冠肺炎疫情还在持续,所有人的目光都注目着武汉。像杜川这样的爱心司机数量越来越多,不光有滴滴、首汽这样的公司在组织,民间自发组织的志愿者团队规模也越来越庞大。杜川说,真正在一线的是那些医护人员,他们才是最辛苦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不去抱怨”。
武汉春寒料峭,疫情仍在蔓延。但也因为抗击疫情,本不相识的司机和医生之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默契。“谢谢”和“加油”,是他们每次相遇和分开的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