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疫情:24天后,我们看到国内非湖北地区“关键拐点”
2020-02-25徐进图谢丽容
徐进图 谢丽容
自1月23日武汉“封城”,新冠肺炎疫情全面爆发,人们急切关注每天的疫情数据,背后是对拐点的期待,对灾难早日结束的祈祷,对重返正常生活的热望。
自2月6日始,《财经》推出了“数说疫情”系列专稿,一日一篇,综合分析每日疫情数据背后的变化和趋势。从公开数据看,疫情经历了新增确诊病例数由陡增变为下降、武汉新增确诊病例数反弹、全国非湖北地区新增病例下降、武汉“堰塞湖”显现等重要阶段性特点。“数说疫情”试图捕捉每一个关键节点,以数据图表和文字解读帮助读者更全面了解疫情变化,同时尽可能围绕读者关心的问题加以分析解读。
截至2月14日公布的疫情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判断:湖北省和武汉市的疫情依然严峻,但国内非湖北地区疫情已经出现“关键拐点”。我们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让我们一起为中国加油,为湖北加油,为武汉加油!
一、新增病例:国内非湖北地区下降态势坚定
国内非湖北每日新增确诊数
国内非湖北地区2月3日峰值,近期下降态势坚定。自1月20日开始,国内非湖北地区确诊病例逐日增加,1月30日达到762例后,高位徘徊反复。2月3日达到峰值890例,经由2月6日稍有反弹之后,连续十天下降,超过两个平均潜伏期。截至2月13日24时,该数据降至267例。
湖北省每日新增确诊数(包含临床诊断病例数)
2月13日,湖北發布的新增病例数包含了大比例的存量划转,往前、往后均不可比。自2月14日起,我们的统计沿用了新口径。2月13日起,湖北将前日首次发布的临床诊断疑似病例放进了新增病例数据中。
我们在2月12日就已注意到,湖北增加了“新增临床诊断病例”4890例、“现有临床诊断病例”10567例,以及“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集中隔离”15514人。当时根据字面和数字逻辑推测,这是介于疑似和确诊间的病例,应与“尽收尽治”有关,但还未明确统计归类。从2月13日的数据看,确实是明确归入新增确诊病例了。
对于这样的变化,我们的判断是,这个数据主要是已存病例的统计划归改变,是前期隐形“堰塞湖”主体的显形,而非2月12日新发病例数,不必过度惊慌;该数据拿到桌面上肯定比塞在床底下好,说明尽查、尽收、尽治、尽计(统计)有了成效。
湖北非武汉地区每日新增确诊数(包含临床诊断病例数)
按老口径判断,湖北非武汉地区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在2月5日达到1221例之后,新增病例平稳下降,截至2月12日,湖北非武汉地区下降到3%,倍增时间延长到24天。利用新口径判断变动趋势,仍需观察后续数据变动。
武汉市每日新增确诊数(包含临床诊断病例数)
自1月21日起至2月13日,武汉每日新增确诊病例经历了三个区间。
1月21日至1月27日经历了第一轮爬升,从1月21日-1月26日的80例-105例,到1月27日猛增至892例。1月28日起,从日新增315例一路攀升至2月4日的1967例。2月5日该数据降至1768例,此后直到2月12日,数据在波折中反复。
我们在2月9日发布的“数说疫情”中,对武汉做出“洪峰可能已过”的乐观估计,有多位武汉网友指出2月8日新增病例下降可能是医院床位受限造成。对此我们倾向于采信。这仍是一场拉锯战,“堰塞湖”仍需继续化解。
我们没有武汉更详细的数据,但从湖北发布的疑似病例数据可以做一些印证。湖北现有疑似病例18438人,比前一天下降5200人;集中隔离14388人,增加1460人,隔离率从55%提高到78%;当日排除疑似7194人,比前一天1128人增加6066人。排除人数大幅增加,这表明检测能力提升,加快疑似排除自然会带来新增确诊病例更快增加。
2月9日以后的趋势走向,按老口径看,武汉新增病例趋势平稳下降,按新口径仍待观察。
二、确诊病例增长率:湖北新口径增速上移,国内非湖北地区接近2%
确诊病例增长率(剔除临床诊断病例数)
确诊病例方面,2月13日武汉和湖北非武汉地区新的增速均较老口径跳跃向上,变动趋势未明。依老口径计算维持原来趋势。国内非湖北地区一路增速降至接近2%,倍增时间延长至30天以上。
关于増量率,我们多聊几句。有读者问:如果维持每天增加1个病例,第二天增长率是100%,第一百天增长率是1%,每天同样是1个增长,但增长率却在下降,这种下降有意义吗?我们的答复是:意义很大。如果维持第二天的增长率,33天就可以让地球所有人传染;如果维持第一百天的增长率,72天才会翻一番;如果每天1个恒定不变,不能排除它是传染病,但应该不是“可快速形成人群传染的疫情”,或者是“得到有效控制的疫情”。增长率或者增长率的变化不同,体现了性质的截然不同。
三、国内非湖北地区追踪力度加大,存量下降
密切接触者追踪系数=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随着疫情控制力度加大,国内非湖北地区对密切接触者追踪力度持续加大。密切接触者追踪系数(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从1月27日的17.17,平稳上升至2月13日的27.5。武汉从1月27日的6.23下降至3.21。
密切接触者追踪系数的大小,与当地是否具备医学观察实际能力高度相关。追踪需要动用大量资源,目前湖北平均一个确诊病例只能追踪到3人-4人,而非湖北地区可高达27人-28人。天津有极端个例甚至一个确诊病人追踪了900多人。
尚在接受医学观察者人数
国内非湖北地区的尚在接受医学观察者人数,随疫情缓解和排查能力提高而持续下降。湖北在医观察人数缓增,显示其追踪密切接触者力度有所提高,但仍与国内其他省区存较大差距。
四、新增疑似病例和疑似病例存量平稳下降
每日新增疑似病例
在1月28日至2月9日期间,全国和湖北地区新增疑似病例经历数轮震荡,2月5日达到目前的最高位。国内非湖北地区的新增疑似病例相对平稳,连日来连续下降。总体来看,自2月9日之后,全国、湖北非武汉、武汉三个维度的新增疑似病例都在平稳下降。
疑似病例存量
疑似病例存量這个系数,2月8日是一个明显的拐点。1月27日至2月8日,全国疑似病例存量从1月27日的6973例一路攀升到2月8日的28942例。但自2月8日起,该数据一路下降至2月13日的10109例。湖北疑似病例存量连续五日大幅下降,显然排查力度还在加大。它与非湖北地区比值也日趋合理。国内非湖北地区继续稳降。
五、国内非湖北地区在院治疗人数见顶
现有在院治疗人数
现有在院治疗人数这个数据,武汉自1月27日开始就相对稳定,我们列出了推测的确诊未入院人数,约为6548人。全国和湖北地区整体来看,是一条平稳爬坡的过程。
关于现有在院治疗人数这个数据,由于不同平台发布数据不全且不尽一致,说起来可能有些烧脑。湖北省卫健委公布“现有在院治疗人数”,但国家卫健委并未公布现有在院治疗人数,只发布“现有确诊病例”。其逻辑关系是:“现有确诊病例”=“累计报告病例”-“累计治愈出院人数”-“累计病死人数”。
在确诊病例能够做到“尽收尽治”的情况下,我们有理由相信“现有确诊病例”=“现有在院治疗病例”。所以我们一直用国家卫健委“现有确诊病例”代替“现有在院治疗人数”,并结合湖北数据计算“国内非湖北地区现有在院治疗人数”,且一直可以自洽。
但2月12日的数据出现异常,容易得出国内非湖北地区在院治疗人数出现大幅“跳增”的不合理情况。经过推理(形同破案)发现,应当是鉴于三个因素:一、湖北2月12日刚刚做了大幅口径和存量调整;二、国内非湖北地区在“尽收尽治”方面比湖北好;三、2月12日国内非湖北地区新出院人数和新确诊人数已在“黄金交叉点”附近,我们用2月11日国内非湖北地区在院治疗数+新增确诊数-新出院数-新死亡数,推算出2月12日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测有6548例确诊病例并未治愈,也并未死亡,但不在医院,而且推测他们都在湖北。我们希望,也相信他们都处在隔离状态,暂称其为“确诊未入院病例”。
可以看出,湖北地区在院治疗人数仍因口径调整继续大幅增加,国内非湖北地区的这一存量已经见顶。
六、新增治愈跳升、病死率微升
新增治愈出院病例(含临床诊断病例数)
新增治愈数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缓慢爬坡过程。2月12日开始,湖北(包括武汉)新增治愈人数跳升,有口径转换因素,也有存量划转因素。
国内非湖北地区新增治愈与新增确诊人数已于2月12日成功越过“黄金交叉”点(见下图)。从这一天起,若不出大的意外,国内非湖北地区近13000例在院治疗者将开始逐步减少。在此之前,国内非湖北地区的另外两个重要存量“尚在接受医学观察人数”和“待排查疑似病例”皆已先后见顶下降。由于这三大存量(我们在“数说疫情0211”曾详细阐述)都对应着巨大医疗资源和社会资源,它们的全面见顶下降,毫无疑问是关乎整个抗疫战局态势的“关键拐点”。
国内非湖北地区新增确诊和新增治愈出院人数
病死率
按照新口径,湖北地区病死率明显降低,但国内非湖北地区病死率仍在缓慢提升,很多读者关心这一问题,我们认为:由于病程发展,经过一段时间后,病死率在此阶段持续小幅回升当属正常。因为疫情爆发初期,每日入院新增病例猛增,经过一段时间滞后,会带来死亡人数的较快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疫情得到控制,每日新增确诊病例会出现明显下降。这一增(分子)、一降(分母),一定会导致病死率回升。只有在疫情基本结束时,这个数值才会逼近“最终病死率”。
阶段性总结一下,自1月21日至2月13日,国内非湖北地区疫情已先行见顶,出现“关键拐点”。国内非湖北地区医疗资源供求开始由被动转为主动。但湖北疫情局势仍待明朗。我们还是要说:湖北加油!武汉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