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大咖毕加索
2020-02-25艺得油画
艺得油画
据说,毕加索25岁就能通过卖画赚钱,28岁时就不愁钱花,65岁时成了百万富翁,还是唯一一位活着时就看到自己的作品进入卢浮宫的画家。他死后留下7万多幅画作,遗产总值约395亿元人民币。
如此“开挂”的一生,他是如何做到的呢?除了绘画功力外,毕加索的成就离不开他超强的自我营销能力。
毕加索非常善于讲故事,就连自己的出生都能缔造成传奇。
1881年10月25日夜晚,毕加索出生了,刚生下来的毕加索浑身青紫,一度被误以为是死婴,差点被遗弃。据毕加索自己说,是他当医生的舅舅往他的鼻孔里猛灌了一口雪茄,他才被唤醒活了下来。就这样,毕加索出生的故事一直广泛流传,以至于后来人们每次谈到毕加索的立体主义,都会提到他那传奇的出生经过。
毕加索每次出售画作前,会先办个画展,邀请熟识的画商来听他讲画作背后的故事和创作意图,激发人们的购买兴趣,就像今天的许多品牌都有自己的品牌故事一样。
除了通过讲故事卖画,毕加索还是一个深谋远虑的理财达人。从1945年开始,法国波尔多木桐酒庄的庄主,每年都会邀请绘画大师们为其酒庄出产的葡萄酒设计酒标,其中1973年的酒标就是毕加索设计的。当时,毕加索并没有向酒庄索要设计费用,而是接受了一批葡萄酒作为稿酬。这批酒贴上了他设计的标签,将来价值一定会飙升,获得更高的溢价。
据说,毕加索刚到巴黎时,并不为人所知。当时巴黎的画廊大堂中,摆放的都是已成名的大师作品。毕加索看到自己的画不好卖,就雇用了好几个大学生,让他们每天去画廊转悠,问画廊老板:“请问这里有毕加索的画吗?”“请问在哪里能买到毕加索的画?”“请问毕加索到巴黎来了吗?”
不到一个月,巴黎大大小小画廊的老板就都知道了“毕加索”这个名字,如饥似渴地希望能快点见到毕加索的画和他本人。这时,毕加索“恰好”带着他的画来到画廊,成功卖出了画作,并从此成名。
毕加索还常常巧妙地运用画商之间的竞争,来抬高自己作品的价格。他的情人之一弗朗索瓦·吉洛曾这样描述:毕加索待人的态度中有斗牛士风度,当事情涉及买卖时,他就仿佛置身于斗牛场上,会毫不犹豫地挥舞红绒布旗。而对于画商,红绒布旗意味着另有一位竞争者。
这种古怪的抬价方式就曾让画商康维勒吃过苦头。那是一战后不久,康维勒还未真正站稳脚跟,毕加索当时尚未将专营权授予任何画商,他向数位画商卖画。在奥古斯丁大帝街的工作室里,有时候康维勒与另一位画商卡列同时在前厅等候接见,毕加索往往喜欢让卡列先进去,留下康维勒久久等待,这令康维勒备受折磨。当卡列终于走出来的时候,康维勒希望能从他的表情中看出他究竟有无将画买走,但是卡列很狡猾,康维勒根本看不出来。
这就是毕加索的计谋,让画商们竞争,从而抬高作品的价钱。
20世纪初,前卫艺术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中断,四年的战争迅速改变了艺术品市场。许多艺术家为了生存,不得不把前卫与社会主流相融合,毕加索也是如此。
此时,画商康维勒由于德国籍的身份被迫流亡,毕加索赶紧找到了自己新的支持者列昂斯·罗森伯格。没多久,在列昂斯花光了所有现金后,毕加索早已开始为自己打算,他结识了列昂斯的哥哥保罗,保罗比列昂斯更聪明、更富有。1918年秋,毕加索把家搬到保罗的画廊附近。在保罗的努力推介下,毕加索不但牢固地建立了他的新古典主义风格,也开始吸引一些收藏家。就这样,毕加索不仅在战争中生存了下来,还建立了新的审美和经济上的联盟。
除了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眼界还得扩大到整片森林,甚至是其他領域。毕加索除了与艺术收藏圈的人交往,还和俄罗斯芭蕾舞团合作,为舞剧设计舞台和服装。1919年,毕加索为舞剧《三角帽》设计布景和服装。他将古典主义与立体主义巧妙结合,在他的助力下,这部舞剧的布景、服装、音乐、舞蹈都大获全胜。谢幕时,毕加索穿着别致而漂亮的衣服向观众致谢,“魔术师毕加索”诞生了。
毕加索与芭蕾舞剧的缘分,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公众声誉,他在人们的眼中已经不仅仅是个艺术家,而是个天才、巨星,人们对他的着迷已经不仅仅是因为一幅画,而是被他的全部魅力所吸引。正如他自己所说:“重要的不是一位艺术家在做什么,而在于他是什么样的人。”
如此多的营销案例看下来,不得不承认,毕加索绝对是舆论造势和讲故事的高手以及名副其实的营销大咖。当然,他过硬的绘画技能、丰富的创造力、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更是不容忽视的。外在的包装只是锦上添花,修炼内功才是成功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