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以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为例

2020-02-25倪雨佳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6期
关键词:本土化社会科学社工

倪雨佳

(新疆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一、问题意识及社会科学研究的概念

(一)问题意识。问题进行意识一般是指人们在认知教育活动中,时常觉察到的难以得到解决的、疑惑的实践或理论中的问题,并由此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探究的心理状态。在学术研究中,问题意识也被抽象地解释为人们在考虑复杂多变的各种问题时都应当要将之置于特定的时空背景条件下,用来分析人类究竟是如何参与、计划实施的行为规范,并针对人们的行为或观念采用适当的理论进行解释或诠释。[1]总而言之,问题意识就是科学理论针对问题的能动的阐释。

(二)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就是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的研究,和自然科学研究一样,社会科学研究也强调从实践中得出结论,并形成理论,这也是长久以来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形成的实证主义传统。总而言之,社会科学研究可以看作是一个具有一定世界观和理论知识的人,使用工具,深入社会的某个领域去观察,去挖掘,去分析发掘出来的东西,使其对社会的某一方面有了新的、更深的认识。

二、问题意识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体现——以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为例

问题意识一直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对于新学科的开拓和历史演进以及新的研究领域的产生和发展更是如此。下面就以其在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研究中的体现为例进行说明。

(一)社会工作的兴起。从问题视角来看,社会问题的产生引发了人们对社会工作的需求,人们希望通过开展社会工作来解决社会问题。西方的社会工作从最早的《济贫法》来说,也是为了解决贫困问题。其形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深受社会思潮的影响,是在长期西方济困助贫的实践活动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的社会工作兴起也在于,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的快速转型,逐步建立市场经济的体制,坚不可摧的城乡二元结构被打破,社会发展的急剧变动,造成了大量的社会问题,不能依靠原来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引入了包含社会工作在内的多门社会科学学科。

(二)社会问题的差异。当然国内外社会问题也不尽相同。虽然我们共同面临生态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包括教育、医疗、养老)、经济发展问题、贫困问题等。但是目前我国国内还存在由于之前进行经济的高速发展过程中造成能源资源的过渡消耗和迫在眉睫的生态保护环境问题,以及整体社会环境发展滞后、区域产业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贫富差距加大、社会思想道德滑坡等问题。[2]当然,西方也存在令人诟病的种族歧视问题、毒品枪支泛滥问题、后福利时期下的人权保障问题、世界经济发展降速问题等。从问题意识出发,社会工作在针对中国基本国情和社会问题时与西方有巨大差别,必然要有所改变。

(三)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产生与发展。社会问题的差异导致我国借鉴来的社会工作适应问题的出现,要求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产生[3]。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理论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实现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与社会工作人员专业价值体系的有机结合。内容上涉及:什么样的人才是我们社工专业要培养的。这些专业人才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递进的层次应对社会上的不同服务层次的需求。实务上包括:利用社会工作的科学方法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独具特色的社区工作;多方联合开展深入群众、扎实走访、一户一策的精准扶贫工作;迎合老龄化现状,开展居家养老、以房养老等具体的政策举措;正对特殊困难群体,开放绿色通道,助学、助困、助农等……

可以说,正是社会问题的不同,才产生了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而在此过程中,社工的发展也对社会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促进作用。[4]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不断进步。

三、问题意识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培养途径

问题意识需要研究者有敏锐的视角,以便事先洞察到某种潜在因素,加上他们往往具备完备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研究经验,从而实现科研突破,形成科研创新。问题意识往往有促进科研创新、提高学术研究效率和价值的作用[5],因此,明确培养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一)树立创新意识,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科研体系。社会科学研究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科研体系。例如对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进行未来展望,就可以大胆猜测其可能路径就可以从理论和实务上思考,进行创新。在理论上将社会工作专业模式与专业理念本土化探索融入到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中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立足中国的价值体系和价值判断,继续发展中国本土化的社会工作。在实务方面将社会工作专业模式与专业理念本土化探索重点立足在专业化的选择和行之有效的社会工作管理与服务体系上,分别在体制、教育、立法、资源配置、机构发展等方面加强。

(二)立足实际,不断优化良性发展的学术氛围。要立足实际,不断增强问题意识,从普罗大众形形色色的问题出发,进行科研创新,促使良性发展的学术氛围不断进行优化。例如结合问题意识,定位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的理念,一方面立足于中国现实深入挖掘传统助人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要结合中国基本国情和人类社会主要矛盾,整合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及相关理念。适当借鉴中国特色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实现多学科理论交叉。在实践上进行宏观布局、中观推广、微观精细化的要求。如进行社工人才储备、社工服务品牌建立、社工模式创新等措施。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和解决社会亟待解决的众多问题,通过不断地科研创新和实践创新,促进学术氛围的良性发展。

总而言之,伟大出自平凡。只有发扬好问题意识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形成良好的培养途径,才能促使我们的科研工作更好更快地展开,能更好的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好理论创新。[6]可以预见的是,问题意识与中国特色社会科学研究相结合的道路还很长,我们需要不停的探索出新的路径和方法,来为中国科研事业助力。

猜你喜欢

本土化社会科学社工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青春社工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