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配式建筑下的EPC设计管理研究

2020-02-25曾一平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6期
关键词:承包商装配式构件

曾一平

(长沙麓谷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湖南 长沙 410205)

工程总承包模式,简称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模式,是一种业主委托公司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分阶段承包的一种项目管理模式,相较于其他项目管理模式,EPC模式一般通过合同对项目全流程进行包干,并对工程负责,是一种先进的项目管理模式,因此在我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和认可。而装配式建筑则是近些年来广受好评并受到国家、地方政府层面积极推动的一种采用工厂或施工场地预制、施工场地装配部件的建筑形式,装配内容主要包括了建筑主体结构、内装、建筑外围护、机电一体化的部分,因政府的大力推广和技术优势,得到了地产公司和施工方的较高评价。

一、装配式建筑下的EPC设计管理内容

(一)装配式建筑设计管理原则

装配式建筑不同于传统的建筑施工,施工过程更加碎片化,因此应以“减规格、增组合”为基本原则,尽量采用形制标准、易于组合的构件,通过增加构件使用重复率来控制、减少施工方对构件的处理时间和成本,一般来说,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平面设计对于重复构件的要求是使用率最高的三个构件的重复率需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也就是说,在单体建筑的平面设计中,使用较为灵活的大开间形式更加有利于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组合设计,同时可以保证建筑的美观性。

(二)装配式建筑下的EPC设计管理优势

首先,建筑项目管理是一个跨越众多部门主体的工作。设计、施工、监理工作涉及到的单位部门庞杂,互相之间的权利、责任划分较为模糊,这就导致了建筑项目管理困难重重。因此,EPC模式将更对的责任和风险转嫁给项目承包商,其发包人往往可以获得较高的自由度,从而促进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效果。具体来说,建筑项目的工程组织框架更加明晰、信息传递更加高效、统筹更加协调。其次,由于项目总承包商承担了较高的风险,倒逼其增强了项目的前期规划,有效避免了项目资源内耗,也能从以往的项目中总结经验、提升风险防控意识,从而降低项目经济风险、提升项目管理效率。结合装配式建筑,相较于以往的建筑项目,其招标工程量较大,较大的工作量使得错误几乎无法避免,而EPC管理模式的全周期性决定了总承包商介入项目的超前性,结合前期的规划部署,将大大提升装配式建筑构件的使用效率、降低错误率、提升建设效率,从而减少了工期、提升了经济效益。最后,对于成本的控制是项目管理的核心,能否最小化企业经济压力是检验工程管理模式的试金石。对于装配式建筑下的EPC模式设计管理,总承包商的重点在于成本控制,而以往焦头烂额的发包人往往只需解决资金问题。而总承包商的权利集中则使得降低项目总成本成为可能,且对于建筑施工全生命周期的监管,使得一些以往容易产生资源浪费的过渡环节。

(三)装配式建筑的EPC设计管理阶段划分

装配式建筑的EPC设计管理可分为几个阶段,前期管理、过程管理、施工配合设计管理。在设计阶段应结合装配式建筑的项目特征,注意项目划分科学性,如在设计阶段做好管线预留,防止后期重复开挖、施工图阶段优化各个专业设计参数等。具体如下:

(四)装配式建筑下的EPC设计管理流程

装配式建筑下的EPC设计管理一般设置专业的设计总监负责统筹管理工作,并设置设计管理部,直接对设计单位、下层分包商、装配式建筑构件供应商等单位负责,成为其相互交流的中枢,避免下层单位的直接对接,使得项目信息高度集成化,避免项目管理流于形式,滑向以往较为落后的管理模式。同时,在进行装配式建筑项目时,应考虑装配式建筑特点,从当地政策、标准、厂商特色、以往案例着手,结合建筑方案、实地调研、招标文件、交房标准、设计说明,与方案提供方沟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参数,打通施工各环节。

(五)装配式建筑下的EPC设计阶段管理重点

首先,在设计任务书编制阶段,项目设计管理部门应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尽快督促设计任务书高质高效完成,并推进后期审核工作;其次,在评审阶段,应积极组织拆分方案的评审,处理好方案提供方、发包方、企业方之间的关系;在施工图审查阶段,应确保审图符合要求,方可进一步推进方案定稿;最后,组织各方进行施工图会审,并进行必要记录以供后期修订。特殊地,对于装配式建筑下的EPC设计管理,应从结构受力、便于量产、便于运输、便于装配、满足构件连接要求等方面,着重注意预支构件的标准化以及拼装逻辑。近些年来,BIM技术方兴未艾,装配式建筑设计可结合该技术,进一步提升EPC项目设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装配式建筑下的EPC设计管理策略

首先,对于EPC工程施工质量起决定性因素的是总承包商方面的问题,较大的权力集成也需要更加健全的管理制度,因此在项目招投标以及发包、风控方面应明确各施工单位的权责;其次,对于分包工作应当注重科学性,避免以往传统管理方式的“换汤不换药”,从提升管理人员站位的角度重新构建EPC模式下的科学管理制度;同时,在传统施工管理模式重施工轻设计的背景下,EPC模式应加强设计单位的话语权,统筹设计方、装配方以及装配构件厂商关系;身处施工全流程信息化的时代,还应做好各单位间的数据互通,从利益分配的角度严格管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共享;最后,装配式建筑下的EPC设计对以往管理模式的冲击将推动行业的深刻变革,这就对相关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是早起介入EPC设计的企业还是未及时跟上时代步伐的企业,在人才培养、企业定位、生产模式变革等方面均要提早布局,特别是EPC工程总承包商对于业内人才的管控,由于管理工作涉及多个学科,如建筑设计、施工、结构、室内、暖通等,对管理人员的跨学科背景以及持续学习能力要求较高,且实际工作中需要统筹协调各单位之间的关系,较为考验管理人员的沟通及应变能力,因此总承包商对于综合型管理人才的引进和管理实际上决定了装配式建筑EPC设计项目的质量和品牌的竞争力,最终行业龙头的水平也决定了行业的发展趋势,对装配式建筑下的EPC设计管理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下的EPC设计管理体系是对于管理科学性和层次性有较高要求的动态管理体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体现出较为复杂的特性,从总承包商发包、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构件的生产、组装,到公用专业设备的管线预埋、接口安装,都对展开该工作的企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保障工程设计较高的成果转化率也是目前我国建筑管理领域较为关注的课题,这也对从业者的管理、协同等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装配式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结合EPC模式,利用好EPC模式带来的机遇,是提升装配式建筑管理水平、促进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猜你喜欢

承包商装配式构件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2018中国承包商80强和工程设计企业60强揭晓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PBC模式 养护管理机构与承包商的“双赢”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