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品新闻是如何炼成的
——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与深度报道类作品评析

2020-02-25姚广宜

法治新闻传播 2020年6期
关键词:感染力获奖作品通讯

■姚广宜 张 冰

中国新闻奖是全国优秀新闻作品的最高奖,在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来自全国各级各类媒体的348件作品获得这一殊荣,其中包含48件脱颖而出的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类的获奖作品,它们不仅代表着这一年来中国新闻作品的最高水准,同时也集中体现了中国新闻事业一年来的成就和风采。

什么样的作品才能在成千上万的新闻稿件中崭露锋芒?什么样的作品才能在层层筛选和评比中披沙拣金,最终成为中国新闻作品的精华和代表?通过对48 件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类获奖作品的复盘与梳理,我们能够看到新闻的精品是如何炼成的。

立意高远,格局宏大,把准时代的脉搏

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新闻作品是历史的再现,如果新闻仅仅满足于传递信息的话,那么记者和新闻业的追求就过于肤浅和简单了。好的新闻作品总能把准时代的脉搏,和时代的主题同频共振,从而带给自己更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这48 件获奖的文字通讯和深度报道类作品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能从重大主题出发,切中社会热点和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从立意上奠定作品的思想层次,从格局上拓展作品的社会价值,从而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形成良好反响和效果,彰显着新闻的力量。

《守护母亲河 建设幸福河》系列报道中,作者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中心主题,不仅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也阐释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是一部反映时代,同时又服务于时代的佳作。《屹立在喀喇昆仑之巅》讲述了中国边防军人在“生命禁区”中的生存实况,让人读罢潸然泪下的同时又备受鼓舞与激励,用作品背后的爱国情怀点燃了每一位读者心中的热血。《英雄无言——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本色人生》中借用战斗英雄张富清的感人事迹,呼应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代口号,唱响了时代的主旋律,弘扬了社会的正能量。

对于这些获奖作品来说,立意高远、格局宏大既是最显著的特点,也是自身不落俗窠、出类拔萃的前提。不能紧跟时代主题,不能立足更高的站位,再好的技巧,再优美的辞藻,也只能成就一篇精致的平庸之作。

给人启迪,引人深思,体现深刻的思想内涵

没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新闻作品就像失去了灵魂。新闻拥有的力量,是改变人们思想的力量,新闻对社会的影响,从影响社会的思想观念起始。

在48 件获奖的作品中,既有宏大的主题贯穿其中,更有鲜活的故事娓娓道来,为读者带来思想上的洗礼。《芝麻花生事儿能做多大》这篇作品看似讲述了一件普通的小事,却通过“小”和“大”之间的反差对比,讲述了乡村振兴背景之下农村该如何实现自己产业发展的大道理,在总结基层经验的同时,从立意上凸显了深邃的思想内涵。《视频聊天网站缘何成毒品“专卖店”》一文通过记者扎实的调查采访,揭露出了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社会问题,在引发社会强烈反响的同时也凸显出对现实问题的关注,给人启迪,引人深思,用内容上的思想性激发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有内涵、有深度的作品才能给读者带来心灵上的触动,能够引发思想激荡的作品往往又散发着别具一格的魅力。这些获奖作品之所以能崭露头角,不仅仅是文笔上的优美和写作技巧上的老练,更是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让轻巧的文字变得恢弘厚重,实现了品质和格调的升华。

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小故事承载大能量

新闻作品的宏大题材如果驾驭不好,往往会使文字内容支离破碎,抑或成为泛泛而谈的空洞说教。而这些获奖作品恰恰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如何在一个宏大的题材下游刃有余地驾驭文字,成就一篇结构紧凑、逻辑清晰、感染力强的优秀作品。

在《人间正道是沧桑——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70 周年华诞》这篇获得特别奖的通讯作品中,作者用时间的线条穿起无数细小的故事,勾勒出70 年来新中国的沧桑巨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细致的描写,用这些“时间碎片”拼出新中国百折不挠的奋斗史。在《欧美黑杨砍掉后》这篇通讯中,通过西洞庭湖生态保护区中为保护湿地而砍掉上万亩欧美黑杨的事件,让读者感受到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时代理念。

人需要在具体的故事中体会抽象的情感,好的新闻作品恰恰善于通过具体的故事传递抽象的价值观念,一旦脱离了具体的故事,新闻报道就成了无源之水。从这个角度讲,对于新闻作品而言,“以小见大”既是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同时也是新闻能够“立得稳”“站得直”的根基所在,新闻作品只有讲好故事,才能够传递出背后所蕴藏的思想价值,也只有讲好了故事,才能迸发出强大的感染力。

材料翔实,内容丰富,现场带来的情感体验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也是新闻感染力的源泉,真实感是用细节来烘托创造的,而新闻中的细节脱离了扎实的现场采访将无处可寻。

在《36小时,一切为了11名矿工兄弟!》这篇深度报道中,文章开头就刻画了被困矿工家属这样的情节,“她马上拨打丈夫的手机,没人接。再打,不停地打,依旧没人接。泪‘哗’地就涌了出来”。结尾又刻画了一次,“电话那头,妻子一听到西阁的声音,‘哇’的一声哭了,许久说不出话来。电话这头,在井下没掉一滴泪的汉子,泪水夺眶而出”。没有多余的描述,没有过度的煽情,前后呼应的两段情节就让每一个读完报道的人产生一种荡气回肠的感受。没有扎实的采访和现场调查,绝不可能挖掘出这些动人的材料,产生如此强烈的感染力。正是通过这些从现场中挖掘出的点滴细节,新闻作品为读者营造出了强烈的真实感,建立起读者和报道人物间独特的情感纽带,让读者从作品中获得了独特而又深刻的情感体验。

总之,练就新闻的精品,不仅要有得心应手的技巧,更要有动人心魄的情感;不仅要使“形”上具备精巧美,更要使“质”上凸显高大上;不仅要从新闻的来处下功夫,更要在新闻的去处花心思。如此,衔华佩实的优秀作品必会脱颖而出。

猜你喜欢

感染力获奖作品通讯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简介
通讯报道
如何寻求口语化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Pygmalion
张灿 以“谦逊”的设计,赋予空间感染力和精神性
2018年书画临摹获奖作品选登
2018年荷赛奖获奖作品精选
通讯简史
获奖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