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2020-02-25谷岩峰
谷岩峰
(山东省威海市第二中学 264200)
对高中物理进行探究和学习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的有效方案,为促进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为透彻,在实际生活当中能够得到应用.
一、培养兴趣,挖掘潜力
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感兴趣程度决定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学生的掌握程度又决定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发现物理学习中的乐趣,认识到物理学习对于实际生活的指导意义,从而提升高中物理的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去,增加实验课程的开设次数,让学生亲手进行实验,主动进行探索,从而提升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感兴趣程度.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努力把课堂打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紧张和压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点.
例如,教师在进行“天体运动”教学时,可以借助一些天体模型来进行讲解,通过模拟天体的运动状况,让学生更好的把握“近日点”、“远日点”、“引力势能”等概念从而更好地在解题过程当中进行应用.借助实物模型来开展课堂教学能够更好的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应的物理知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高中物理知识点,促进其解题能力的提升
二、熟记公式,提升速度
物理公式是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高中物理习题主要是对高中物理知识进行理解和对高中物理公式进行灵活的应用.学生对物理公式的掌握程度决定着解题的速度,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心态.教师在进行习题练习的过程当中首先应当对学生对于公式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了解学生对于公式的掌握程度,以便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来进行习题的布置.为提升学生对于公式的掌握程度,教师应当在教学当中反复的提及相关的公式,通过知识的不断浮现,学生可以更好地对知识进行记忆和理解.另外,教师可以借助听写的形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和考察,促进学生的自主记忆.
例如,在进行“功和能”一章中涉及到的公式较多,同时各种公式涉及到的物理模型和实际性应用条件也较为具体.教师应当首先明确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定理的相关性适应条件,在授课的过程中反复进行提及,加强学生对各个条件的掌握程度和对公式的记忆程度.教师可以首先将具体的例题进行讲解,提升学生对于解题流程的熟悉程度,加强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在解题过程中能够依照相应的解题模板进行解答,使解题流程在脑海中形成印象,提升解题速度和解题效率.对公式的掌握程度决定着学生的解题效率,教师应当采取合适的方案,来促进学生对于相关公式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对于公式的理解记忆和灵活应用程度.
三、联想知识,综合应用
高中知识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在一道物理习题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物理知识.加强对学生联想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的加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应用程度,促进其解题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可以将相似的知识点进行归类,让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在解题过程中遇到一个知识点时,能够联想起同一类的知识点,从而更好地进行应用和理解.学生应当自觉地加强对物理性学习思维的锻炼,培养逻辑性思维能力和综合性思维能力,将知识点进行综合性学习,在解题过程中明确好考点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对解题的过程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联想性学习对于促进学生的解题能力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知识的综合性讲解,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解题能力.
在高中物理“电磁感应”一章当中,不仅涉及到电磁学的相关知识,还涉及到电路知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能够对这些知识进行综合应用才能够更快更好地解出相应的习题.在这一章的学习当中,教师应当加强对以往知识的复习,找好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够找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联点,在解题过程当中能够灵活地进行应用.另外,教师应当归类好“电磁感应”的解题模板,总结好相应的物理模型,让学生在看到相似的物理模型时能够联想起解题的具体流程,根据习题的条件设定来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解题,从而提升做题的效率,在不断熟悉解题流程的同时,优化解题方案,促进解题能力的提升.
高中物理知识较为琐碎,教师教学难度大,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在应用方面也较为刻板.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更加新颖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于高中物理学习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促进人才的全面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