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盆底肌康复治疗的应用现状概述
2020-02-25冯晓芹
冯晓芹
(桂林银海医院,广西桂林 541003)
盆底肌主要对盆底脏器发挥作用,保持脏器位置正常, 以保证女性生殖健康。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 是指盆底支持组织由于盆腔结构发生功能障碍、损伤、退化、缺陷而导致的疾病类型,以生殖道损伤 、尿失禁(压力性)、盆腔器官脱垂为常见疾病类型,一旦发生, 对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女性盆底肌实施康复治疗,而治疗方法却有很多种,实施效果也不统一,该研究将其康复方法和效果综述如下。
1 盆底肌康复锻炼
在1948 年Kegel 对盆底肌肉训练第一次提出,因此也被命名为凯格尔运动。 锻炼内容包括对尾骨耻骨肌肉收缩能力进行锻炼,肛门缩紧锻炼,150~200 次/d,>3 s/次;盆底肌收缩 3~5 s 保持,3~5 s 放松,以此循环进行为期 15~30 min 的持续锻炼,3 次/d,1 个疗程为期6~8 周,在锻炼过程中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对盆底肌肉知觉进行唤醒, 其次对肌肉收缩进行加强,再次对盆底肌锻炼进行加强,最后对腹压进行模拟实现锻炼增强,以此对盆底肌进行正确收缩[1]。 相关临床研究显示,盆底肌锻炼可对产后和妊娠期尿失禁发挥明显的预防作用,同时与阴道哑铃相结合效果更佳,和对患者尿失禁进行明显改善,对盆底肌张力进行增强。 盆底肌锻炼无须对其他器械进行借助,也不会限制地点和时间,以患者情况为依据可对锻炼随时开展,对患者会阴区肌肉收缩能力进行提升,对盆底肌肉的血液循环进行改善, 对阴道紧缩进行加速,然而仅仅应用此方法治疗疗效并不理想[2]。
2 电刺激治疗
电刺激可将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提升,恢复细胞神经功能,对肌肉萎缩进行预防。 电刺激治疗具体方法为:将电极放置在患者直肠和阴道中,对盆底肌肉收缩进行唤醒和刺激,肌肉收缩可对盆底肌肉静脉回流和血液循环进行改善, 对肌肉新陈代谢进行加快,以此促进盆底功能提升。 针对电流刺激,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耐受度和反应,要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电刺激参数进行设定,以此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 以患者盆底肌肉纤维类型为依据对刺激频率进行调节,与Ⅰ类肌纤维相比,Ⅱ类肌纤维需要较高的刺激频率,一般在 20~80Hz 范围内, 而 8~32Hz 为Ⅰ类肌纤维刺激频率范围,20min/次,2 次/周,一个疗程为期 5 周。 电刺激治疗可优化盆底肌肉各项指标,改善肌肉力量[3]。袁晓红[4]研究中选择80 例产妇进行分组研究,比较常规训练和常规盆底肌与电刺激联合治疗的效果,从研究结果中显示,与常规训练相比,电刺激治疗的增加,将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由20.00%降到5.00%,同时提升了肌张力水平,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可见电刺激的治疗效果明显。卢莎娜[5]研究中对58 例产妇进行分组研究,比较盆底肌锻炼和盆底肌锻炼与平滑肌电刺激技术联合治疗的治疗效果,从研究结果中显示,与盆底肌锻炼相比,增加电刺激治疗促使肌张力降低明显,阴道动态压力提升明显,同时并发症也获得降低明显的效果,可见电刺激法的应用价值较高。罗晶[6]研究中选择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10例进行分组研究,比较盆底肌肉锻炼治疗的对照组和盆底肌肉锻炼与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治疗的试验组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中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获得96.40%,提升明显,同时试验组盆底肌电位提升明显,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评分均获得降低明显的效果,2 组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电刺激治疗的增加,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盆底电生理特性,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生物反馈康复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作为盆底肌康复治疗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主要是指将传感器或电位探头放置在患者阴道或尿道上,在计算机系统中传输压力或电位信息,这些信息通过计算机系统对听觉信息或视觉图像进行绘制,患者对实际信息进行直观感受,以对盆底肌锻炼进行指导,促进条件反射形成,以此治疗目的达到。根据相关临床研究显示,生物反馈治疗可获得70.00%~80.00%的治疗总有效率, 然而很多因素会影响质量效果[7]。 所以,在对患者盆底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以盆底功能损伤情况为依据,对治疗方案进行制定,可对治疗效果进行提升。 高美云[8]等研究中选择150 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比较常规盆底肌锻炼和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的效果,从研究结果中显示,与常规盆底肌锻炼相比,联合应用生物反馈使患者肌电指标提升明显,ICI-Q-SF 评分降低明显,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生物反馈治疗方法可发挥提升效果的作用。
4 联合治疗方法
由于女性盆底损伤均呈现不同的情况, 所以,盆底康复治疗模式和标准也无法固定,要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并结合康复效果,对治疗方案实施调整和改善,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建议采用联合治疗方案,即盆底肌肉锻炼、电刺激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相互组合,保证质量方案具体个性化。 陈文璆[9]等研究中对100 例顺利分娩的女性进行分组研究, 比较常规盆底肌锻炼和电刺激、生物反馈、常规盆底肌锻炼联合治疗的治疗效果。从研究结果中显示,与常规盆底肌锻炼相比,联合治疗盆底功能障碍评分、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均获得降低明显的效果,而临床症状(性生活质量、尿失禁、子宫脱垂、盆底肌力恢复)改善有效性均获得提升明显的效果,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见联合治疗方案的实施可发挥最为明显的效果。 李琪[10]研究中对84 例产妇进行分组研究,比较实施盆底肌锻炼的对照组和实施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联合治疗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盆底肌张力、FSFI 女性性功能指数、发生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的概率均获得优化明显的效果。 可见,联合治疗的实施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张志萍[11]研究中对分娩的80 例产妇进行分组研究,比较盆底肌锻炼和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夜尿次数、阴道肌电压、阴道肌张力均得以优化,同时并发症发生率获得降低明显的效果(2.50%vs 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联合治疗对盆底肌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5 中西医结合治疗
伴随着中医治疗在近些年来的快速发展,很多疾病也开始应用中医药治疗, 也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尤其是更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盆底损伤等盆底疾病在中医看来,致病原因为气虚,并与脾脏相关,尤其是在分娩产后,产妇会气虚下陷,带脉失约,冲任不固,因此,其治疗原则为益肾固冲,升提举陷、健脾益气。刘娅静[12]等临床研究中显示,盆底康复治疗与补气固元方联合治疗,补气固元方组方为黄芪、山药、龙眼肉、党参、山茱萸、当归各 15 g,益母草、陈皮、升麻、覆盆子各10 g,用水煎制至200 mL,分早晚2 次服用,共进行为期3 个月的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与物理治疗组相比, 联合中药组患者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子宫脱垂、尿失禁、阴道壁松弛)发生率均获得降低明显的效果,盆底肌肌力提升明显,患者性生活质量评分获得提升明显的效果,以上2 组项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中西医联合治疗与西医单独治疗相比,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基于女性盆底肌康复治疗应用现状,女性盆底肌康复治疗主要治疗方法为盆底肌肉锻炼、电刺激治疗、生物反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一般建议采取联合治疗方式,对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症状进行明显改善,可对盆底功能障碍进行预防,降低其发生率。 盆底肌康复治疗在未来适用范围更广,比如,泌尿生殖修复术后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同时对术后疤痕恢复中也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对女性性生活水平提升也可发挥重要作用。 盆底及康复治疗在不断临床实践中也可选择出一种最佳的治疗方案,对女性生殖健康发挥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