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角下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激发

2020-02-25杨媛媛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传统生活文化

杨媛媛

(云南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昆明 650221)

一、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

(一)文化自信的提出和意义

2014 年3 月,习近平正式提出了文化自信的命题“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1]此后,习近平在多次重要讲话和场合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2015 年10 月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2]2016 年5 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3]同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4]2017 年10 月,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5]2019 年8 月在敦煌研究院座谈会与专家学者的谈话中习近平指出:“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6]

从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和论述中可以发现,经历了正式提出和重要阐述两个阶段的发展,完整的文化自信思想已逐渐形成。从现实和长远来看,在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差异和矛盾愈发突显的全球发展历史潮流中,文化自信将为中国共产党执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二)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的核心关系

文化自信不是通过与世界上其他的文化比较出高低优劣中得来的,而是在一个国家和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自我意识之中建构形成的。它展现的是人们对自身民族文化内含的价值和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崇敬,是一个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一直以来,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共同的文化基因流淌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始终引领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认知和价值观念,它以自身强大的精神力量始终将中华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表达着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信仰,而这种内化于心的价值信仰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外化于行,为坚持文化自信提供丰厚的精神资源,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饱含五千年历史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自信之源、文化自信之本,是我们坚持文化自信的根本底气和最深厚的根基。

二、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何以能够激发

(一)人和时代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1.人的需求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运强。”[5]文化之于国家和民族尚有如此巨大的影响,更何况对于个人。人生存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文化是其进行社会生活的重要前提,是人融入社会生活的“催化剂”。同时,人的生存必须面对的衣食住用行,衣有服饰礼仪、食有餐桌文化、行有交通准则、用有不受嗟来之食的观念等等。同时,人若想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文化素养,良好的文化素养不仅是我们应对一次又一次考试和提拔的“杀手锏”,更是我们融入更高发展平台的“助推器”,由此可见,文化是人发展的动力。总之,文化在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方方面面都产生或大或小、或有形或无形的影响,文化贯穿了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始终。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生存实践经验的智慧承载,它不仅能够给现代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长远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参考,更为人们精神世界的发展提供着优质的思想文化来源。

2.时代的需要

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精神,但是,新的时代文化的铸就总是离不开对传统文化底蕴和内涵的继承。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5]。由此可见,现阶段精神文化的供给还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握时代脉搏进行文化创新以增加文化供给。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几十年的辛勤耕耘和快速发展中取得了让全世界赞叹的伟大成就。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在社会生活中充斥着网络行为失范、拜金主义盛行等现象,这些现象折射出一部分国人精神世界的空虚和道德观念的缺位。究其深层次原因,还是在于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以前的社会文化效力不足而新的社会文化体系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体系,由此造成社会文化约束力的缺位。为此,社会的发展对能把握时代脉搏的先进完整的文化体系的需要显得尤为迫切。

但是,先进完整的文化体系很大一部分还是来自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因为创新毕竟是少数。这就需要我们好好继承祖先留给我们的那些优秀的、精华的思想文化,如此,才能不负这个伟大时代的托付。

(二)优秀传统文化自身的精神特质和丰富内涵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关照现实

自古以来,中国人追求的从来不是超乎现实的世界,而是当下的社会现实生活。恰如冯友兰先生在论述中国哲学问题和哲学精神时指出,“中国哲学所注重的是社会,不是宇宙;是人伦日用,不是地狱天堂;是人的今生,不是人的来世。”[7]此外,与西方宗教文化差异更为明显的一点是,中国文化对现实的关照不仅体现在始终关注人、社会的问题,并且始终将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人的身上而非上帝。

优秀传统文化对现实的关照涉及方方面面,既包含了生活方式、审美情趣、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日常生活内容,也体现在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社会道德、思维方式等深层次内容之中。如:孔子毕生对良好社会秩序的追求,墨子同等无差别的兼爱学说,老子的“朴”的生活原则,“袭明”的处世方法;庄子对两种幸福的辩证思考;阴阳家的“五行”“月令”对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积极诠释;荀子的教养哲学;法家的“法、术、势”主张,对治国之道的探讨;董仲舒的社会伦理学说;朱熹“致知”“用敬”的精神修养方法;王守仁对良知的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紧紧围绕着社会生活、个人、社会、国家、道德律令、社会秩序、社会责任、处事之道等方面,它源起与现实生活、面向现实生活、又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是一个融合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多维度的立体的具有丰富内容的文化系统。

2.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具有永恒普遍的价值共性

历史上每个时代和民族的文化都包含着对经济条件和社会生活的反映以及对人类社会的思考,其中对人类社会的思考这一部分文化思想超越了对社会生活的相对反映,并对历史的前进和社会的发展起着深远的意义和价值。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中,每个时代都不断产生新的文化和思想,但是每个时代中又都始终保持着一些不变的思想和文化。具有普遍性和长远价值意义、被人们代代传承和延续的这一部分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思想文化。

优秀传统化之所以能绵延至今并对现代社会和国家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优秀传统文化主体这笔巨大的财富所蕴含的超越时代和国界的永恒普遍的价值共性。习近平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精髓凝练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2]。追求完美道德的“仁爱”思想;对人的肯定和尊重,从人本身来思考一切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的“诚信”“正义”思想;对社会、国家、世界体系美好规划的“和合”“大同”思想,“天人合一”的和谐生态思想等等。这些思想精髓囊括了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对个人、社会、国家、自然问题和关系的思考,跨越时代和国界,始终反映并追求着人类社会最普遍的永恒的价值命题,其内含的当代价值使古老的东方智慧展现出永恒的魅力。

3.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一体文化形态

发源于华夏大地的中华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同时,中华文化也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具有丰富内容并相互联系的具有整体性的文化系统。早在新石器时代,生活中在中华大地的各个集团就已经开始了文化交流,在不断的接触联结、混杂融合、分裂消亡的过程中,各个文化集团互相吸纳其他比自身优秀的文化的同时又保持其文化原有的个性,形成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既具有各自特性又具有整体性的多元统一体。在这丰富多彩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使得各种新的文化元素源源不断地加入到中华文化这个统一体中来,而从中华文化中分裂出去的文化却几乎没有,多元一体的格局使得中华文化始终保持着整体性并不断壮大。无论是在太平盛世还是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中华文化在历史的进程中始终代代延续并不断生长。正如梁漱溟先生所言:“历史上与中华文化若后若先之古代文化,或以夭折,或以转易、或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唯中国能以自创之文化永其独立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8]

从时间维度来看,中华文化始终一脉相承,自发源起就从未产生过断裂,自秦始皇结束战国的分裂局面以来,统一就成了历史的主流。但值得注意的是,与政治统一相伴的还有文化。不论天下如何改朝换代,朝代如何兴衰更替,每一个阶段的文化发展始终是建立在此前的文化发展基础之上,建立在以中华文明发展形成的传统文化的基因之上。尽管有新的文化元素不断融入进来,最后都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从空间维度来看,中华文化起源于华夏大地,传统文化是全民族共同创造的,它不是属于哪一个人、哪一个族群、甚至哪一个阶级的文化,而是生活在这片华夏大地上的人们在几千年的生活劳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在对这种经验的继承和现实的实践中不断发展中铸就的。由于我国社会一直以来都是多元一体的复合结构,所以尽管在历史上中国经历了几个分裂时期,但中国文化基因一直得以完好的保存、继承和发展,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如:印度的佛教文化,西方的科技文化等),将其揉入自身文化体系之中,兼收并蓄、互济会通。

三、如何激发传统文化内在活力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不少西方发达国家借助全球化的便车,通过商品、生活方式对其他国家进行生活方式、文化、价值观甚至于意识形态的输入,西式的文化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和许多国家的追求。由于同时遭受着其他国家的文化和现代文化的重影响和冲击,相较于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和极具时代潮流的现代文化来看,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显得相对不足。优秀传统文化与我们密不可分,要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发光发热,不仅要唤醒优秀传统文化记忆,把古人的智慧运用到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国人生活的各个角落,将其深度融入现代社会背景之中,勾勒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更重要的是与现代社会实践结合,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和生命力,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转化,让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获得新的生命和生长方式。

(一)在日常生活世界理解优秀传统文化本质

传统文化以物质和非物质的形式既有形又无形地存在于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的生活早已密不可分。传统文化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柴米油盐、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智慧和经验俯首皆是,日用而不觉。但近年来,受全球化的影响,国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西化程度不断提高,西式的生活方式、节日、文化成为了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现代化进程加速则使得人们在生活中总是不停地追求这些极具时代潮流的充满活力的新生事物。在这种多元文化环境、快节奏、快变化的生活中独独缺少了一些韵味。

生活韵味的缺失在于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剥离,生活韵味的挖掘需要从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寻找。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根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实践经验和智慧积淀,早已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在现代社会中,优秀传统文化不应该被束之高阁加以顶礼膜拜,而需要以创新性的方式深深融入国民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符合现代生活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实生活、服务于现实生活。在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当代社会,更需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化价值,将其深度融入国民生活之中,在日常生活中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这种认识理解可以说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新定位及其时代价值的肯定,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传承。

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不仅需要得到继承和延续,还需要实现自身的生长,当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深度融合,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并成为现代社会生活和实践的组成部分的时候,它也就有了更丰富、更广泛、更具时代性的生存土壤。在接受时代的改造,与现代文化相协调的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也会被增添新的富有时代特点的表达和展现方式。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性社会中得以最广泛的继承和创新,在新的最广泛的社会生活实践中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不断生长壮大,散发活力,使得人们的生活既有现代性的特点也散发出浓浓的优秀传统文化气息。

(二)转变创新理念

文化消费是当下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经济活动都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题,历史和现实证明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创造力总是无限大。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极具有开发性文化资源宝库,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的内容和独特的元素,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行的文化产业创新,同时也是一个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协调、适应、融合的过程。

近年来,我国涌现了一些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新形式的实践。故宫作为传统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重要文化标识,在国人心中一直充满着浓厚的民族感和认同感。2012 年故宫开始推出文创产品,给传统庄严的文物和古人形象加入现代性元素,反差创意的表现方式及其精良的制作广受消费者们的喜爱和高度评价。2013 年以来,故宫博物院已开发上线了8 款制作精良的手机APP 帮助更多的人了解故宫文化及其背后的故事,人们与故宫的互动不再仅仅局限于线下的参观。此外,故宫还推出了包括《故宫往事》、《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和综艺节目,对故宫及故宫文物背后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展示。故宫博物院的系列举措不但实现了对故宫文化内涵的大众推广,扩大了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同时也实现了其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完美融合。故宫的成功难以复制,但是在优秀传统文化产业的创新理念上也给我们一些灵感。

优秀传统文化充满国民生活的各个角落和细节,日用而不觉,是一个立体的全面的文化系统。优秀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创新不只意味着有趣的文创产品和经济活动,展览、文化体验活动、纪录片、综艺节目等多角度、多类型的展示和传播形式也会丰富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一体的特质决定了对它的展现势必是多维度的,对其进行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应当是多方面的、立体的。但创新不能泛化,文创产品确实通过经济活动增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但是历史文化不是娱乐,创新必须始终坚持对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的初衷和本质。进行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和策划文化活动时亦需要准确把握当地地理和历史特色,深入挖掘其特有的文化价值。如:陕西博物馆推出的大唐文化、彩陶文化系列文创产品、甘肃博物馆推出的敦煌系列文创产品,自推出以来就凭借其特色的创意和产品背后的文化而深受大众喜爱,不断吸引人们去认真了解这些产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

中国历史中的许多人物、事件、古迹的背后都蕴含着令人动容的故事,用新的、契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方式呈现它们的故事就是对它们存在的肯定和新的生命的赋予。上述以故宫为主的案例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在优秀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市场、商业、情怀和责任并不是互相冲突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构文化自信的背景下也可以是相辅相成的。在继承的同时也应该根据时代的新变化,不断推出新的内容,转变文化创新观念,丰富创新手段,守正创新的初衷和本质。

四、结语

在世界文化多元化和现代性的冲击下,要坚持文化自信,必须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优秀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必须扎根于现代生活的土壤,在日常生活中深刻领悟认识其本质。在优秀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转变创新理念,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的初衷和本质。如此,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才能在现代生活实践中不断生长壮大,文化自信才有了不仅深厚而且充满生命活力的根和源,我们也将满怀自信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稳步前进。

猜你喜欢

传统生活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