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康复治疗学一流本科专业的研究与探索
——以河南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为例

2020-02-25郭宇许国防张雅素吴楠程雪郑婕陈岩冯晓东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治疗学中医药大学一流

郭宇,许国防,张雅素,吴楠,程雪,郑婕,陈岩,冯晓东

(河南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为深入落实全国教育大会,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 做强一流本科、 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部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 笔者认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是推动高等教育“质量革命”、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 但现有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尚未跟上现实需求的步伐,因此如何快速培养有中医院校特色、适用于中医院校的康复治疗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急需解决的课题。

1 国内康复的社会需求及康复人才培养的现状

目前我国每年有1 亿人存在康复需求,2018 年全国康复诊疗人次超过1 千万,目前发达国家康复技师占基本人群的比例为5:10,而我国约为4:100,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2016 年10 月,《“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发布,要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就要加强健康人才的培养,怎样建设康复治疗学一流专业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改革。 目前,全国中西医院校均相继开展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但长期以来受传统医学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欠缺的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各院校对康复治疗人才培养模式均不一致, 专业课程设置出入较大,课程深度要求不一,基本理论水平和治疗技能培训未形成规范体系,因此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提高中医院校康复治疗人才培养能力,非常必要。随着我国康复医疗产业迅速发展,康复治疗专业建设的不断加快,高等中医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主要凸显出以下问题。

2 康复专业培养人才目标不清晰,定位不明确

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医院校的康复治疗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课程设置上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是完全借鉴西医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置较多比重的西医专业课程,缺少传统康复疗法特色;二是参照中医学课程,开设大比重的中医课程,压缩了康复门类课程的学时,不能培养有先进理念的康复人才。

3 康复师资队伍薄弱

一方面由于我国康复意识起步较晚,大多数康复技术人员从相关医疗、 护理或中医理疗专业转化而来,康复实操技能较弱;另一方面,从事康复治疗专业的人员缺乏,而符合“双师型”人才少之又少,这一系列问题限制了康复治疗一流专业的建设。

4 康复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康复治疗学是一门具备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专业,目前国内大多数康复治疗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及整体优化,各门课程学时比例失调,前后衔接不连贯, 不利于学生学习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同时康复课程多数以传授理论基础为主,相应开展的实训课程较少, 学生的专业学习更多停留在概念、意义层面,而实训教学目标难以达到。 重理论轻实践也会降低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深入研究探讨,影响教学质量。

5 教学方式陈旧

多数教师授课方式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而忽视了学习的主体应是学生,忽视学生输入知识的有效性。 应提倡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以教材为学习基础上,大量查阅专业研究性文献和前沿知识,通过传播学术思想,逐步开拓学生知识面,培养具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6 康复教材体系不健全

由于康复专业开设较晚,目前配套教材依然没有完全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中脱离出来,不能强化康复专业的特色。 目前虽然也建设了部分康复教材,但由于各系列教材侧重不同,建设种类不够细致,覆盖科目不全面,导致教师很难系统教授。 伴随康复课程体系的改革,急需推进一流专业建设,筹备与之匹配的系统教材, 不断优化康复体系的教材科目,适应以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7 缺乏统一的康复考核体系

目前国内康复治疗师尚没有执业证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积极性、主动性,也缺乏对康复治疗师的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及伦理与医患共同的技能考核, 不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与潜能差异的需要,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河南中医药大学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高校、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高校。康复治疗学专业于2006 年招生, 是河南中医药大学新兴的优势学科。康复医学院始终重视专业内涵建设,以立德树人为目标, 多重改革措施提升教育教学与管理服务能力。为建设好康复治疗学一流专业,提出以下改革内容:

7.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康复治疗学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在初步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系统掌握现代康复医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相关知识, 并有一定发展潜力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康复治疗师(PT 师、OT 师);具有扎实的康复医学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康复治疗技术和中西医结合是特色优势。

河南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坚持“高水平、有特色”的康复专业办学理念,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确认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秉承“通专并重,个性发展”的理念,以公共课改革为抓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通识与专业并重, 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 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 突出专业特色和优势,增加专业实训实践开出比例,完善实训教学设施设备配套

7.2 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建设

河南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注重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仲景学者”工程和“学科特区”, 从科研条件、发展平台、工资待遇等方面提供优厚条件,助力人才引进工作的开展。 通过外派骨干教师学习交流、康复专业技术培训、教学能力培训、组织教学技能大赛等方式为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和科研、教学能力提升提供良好条件。

7.3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高质量的康复治疗人才需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能力,完善的知识结构,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的课程体系下,具备神经康复、肌骨康复、儿童康复等康复治疗知识体系。 同时,建设康复实训教学课程体系也是建设一流专业的核心,根据康复治疗学专业对学生培养的目标定位与要求,康复实训教学体系要立足于医学教育的“整体性、综合性、创新性”。 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前提下,该院更新教学内容,建立系统科学的、相对独立的康复实训课程体系。 纵向上,使康复实训教学与康复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紧密配合。横向上,注意把握康复课程间的相互联系,有所侧重,避免重复。 新课程体系涵盖中医康复基本功、运动学、康复评定学、理疗技术、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的技能项目,形成“中医康复基本技能实训+康复专业课开设实训课程+康复综合技能实训课程” 三大临床技能实训课程模块,构建深层次、系统化的临床实训课程体系。

7.4 改革教学方法,注重综合素质

河南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积极探索 “五大金课”建设,加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立项建设;梳理多年办学经验,遵循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成长规律,推进“基于中医学类专业临床能力培养的实训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的康复实训课程体系;探索建立订单培养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构建“教学研产合作”机制,建设校内外专兼职教师队伍,推进康复治疗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立课外“创新实践班”等方式,利用好“雨课堂”“对分易”的信息化APP 培养学生综合运动知识能力。

7.5 加快建设配套教材

根据康复治疗学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构建康复实训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组织教师队伍中高资历的教师编写康复治疗学专业教材,从完整、系统、规范、实用的目的出发而编写。 尤其加强打造康复综合技能实训教材, 内容既要体现系统性、规律性、实用性,又要具有先进性、启发性。 还要结合康复课程教学工作的实际,反映康复治疗专业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方向,使教材内容充分体现康复治疗专业改革和研究的成果,形成具有中医院校特色的康复教材体系。

7.6 建立规范的康复考核体系

针对康复治疗的专业课程, 考核环节非常重要,为能更有效地评价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需建立规范的考核体系。一方面,强调实践考核,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进行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是提高康复服务质量的必经途径。对于课时≥8 学时的康复课程,可增加形成性考核成绩,加强对康复技能的培训,扎实实践操作能力。 另一方面,强调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考核,避免考核形式单一,如康复综合技能实训课程,构建OSCE 考试模式,逐步建立康复的知识题库,为后期形成规范的网络化考试做准备,从而有助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康复人才。

8 结语

该文通过对康复治疗学一流专业的改革与探索,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学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增加实训课程,规范考核体系,建设系列配套教材,提高康复治疗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推动康复治疗学一流专业建设。

猜你喜欢

治疗学中医药大学一流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一部治疗带状疱疹的创新之作——读《带状疱疹治疗学》有感
案例教学法在神经康复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医药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