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参与视觉障碍儿童定向训练的应用研究
——以训练《春天在哪里》为例
2020-02-25王欢
王 欢
(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 四川乐山 614000)
一、音乐参与视觉障碍儿童多感官定向训练的必要性
(一)基于视障儿童特点,需要进行多感官定向训练。定向是指个体运用感觉信息确定自己在环境中的位置以及确认自己与其他物体或他人之间关系、物体与物体之间关系的心理过程。[1]明眼人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以视觉来进行环境和物体的定位,来完成定向,很快就可以判断物体的方向和方位。但是,视觉障碍儿童由于视力的丧失和损坏,不能用视觉来直接获得信息,更不能通过视觉的方式进行定向,所以,就要借用其他的感觉器官来代替视觉而获得,这就使儿童的定向训练变得困难。在视觉障碍儿童定向训练中,干预人员需要找到适宜的方式和方法进行训练,才能达到定向的目的。而多感官统合训练显得尤为重要,且行之有效。多感觉统合是指脑对个体从视、听、嗅、触、前庭等不同感觉通路输入的感觉信息进行选择、解释、联系和统一的神经心理过程,[2]在多感官的定向训练中,就需要利用儿童的多个感觉通道来获得信息,有效的进行周围环境和事物辨别、方向辨认、认知训练等。
(二)基于音乐治疗的特点,需要在定向训练中加入音乐元素。音乐治疗中的音乐选择,有利于进行定向训练。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被治疗者达到健康的目的。[3]音乐治疗运用在视觉障碍儿童的定向训练中,就是利用了音乐的元素变化,刺激儿童的多感官信息输入,达到提高儿童非音乐能力的目的。而且,可以把音乐的美妙和蕴含的情感融入在训练当中,增加训练的趣味性。音乐治疗中的音乐不仅指音乐教学中使用的有一定固定音高、固定旋律的音乐,一切自然界的声音、无固定音高节奏、儿童随意哼出的音乐等,只要能够进行有效干预的音乐,都可能成为音乐治疗的最佳选择。
第一,音乐的本身属性,有利于进行定向训练。音乐可以反应出每个事物的属性,不同的事物可以通过“声音”告诉人们不同的信息。不同事物的“声音”不同,同一事物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环境、甚至不同的时期,“声音”属性都可能发生变化。所以,视觉障碍儿童的定向训练,也是利用了音乐的属性,让儿童去获得身边事物的属性特点。
第二,音乐在儿童生活中的意义,有利于进行定向训练。在匈牙利的一位著名作曲家、哲学家和音乐教育家柯达伊的理论中,曾经肯定过音乐在儿童生活中的意义:“音乐是每一个小孩与生俱来的权利,而不是某些音乐天才的特权。”[4]每个孩子从出生开始,一直到死亡,会接触到生活中的各种“音乐”,这些音乐同样是每个孩子生活的经验。“小孩子从他们的经验中理解是最好的,因此,参与是学习音乐最好的途径。”视觉障碍儿童就可以通过生活中的这些经验,来进行定向的训练。
笔者以一次定向训练《春天在哪里》为例,进行音乐治疗参与定向训练的分析。
二、以定向训练《春天在哪里》为例
(一)儿童的基本情况。小W,女,2013年出生,视力障碍一级。该儿童乖巧懂事,能够听从老师的指令,但是遇到事情不会正确的语言表达,只是用“不吱声”或者“不做”来表达她的不愿意。
(二)儿童发展水平评估结果.。训练者在每学期之前都会为儿童用《儿童发展水平》量表给做一次对音乐相关的水平的评估,为的是检验儿童的音乐能力以及各感官的发展情况,是否能够接受音乐治疗和多感官统合的结合训练。评估量表主要分为动作协调能力(共9项,满分27分)、认知能力(共3项,满分9分)、儿童使用打击乐器能力(共10项,满分30分)、儿童伴奏水平(共6项,满分18分)、音乐感受力(共7项、满分21分)、情绪(共9项,满分27分)和交流(共5项,满分15分)七大板块。评分采用0-3的四级评分标准,3:表示完全能够达到要求;2:表示基本达到要求;1:表示基本不能达到要求;0:表示完全不能达到要求。根据儿童的评估结果显示:动作协调能力和认知能力两个领域,由于视力缺失,儿童在能自然协调的跑、跳方面完全不能达到要求,改领域只得了15分。在认知方面,儿童在分辨自我为中心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时,存在分不清楚的情况。在音乐感受力、情绪、交流方面表现都很好。在快节奏的音乐表现中,儿童基本能达到要求。儿童有跳的动作但幅度不是很大,可能是对环境不熟或者不自信。在典型表演反应(哭、笑等)中,儿童不能理解,训练者示范后才能做得正确。所以,根据儿童的基本情况和评估结果,总结出儿童训练的优势和需求,做了相关的定向训练目标和计划。
(三)训练目标及周期。小W喜爱音乐,对音乐感兴趣,音乐节奏感强,会唱很多歌曲,并能理解简单歌词的含义(儿歌和流行歌曲都会);对音乐小游戏有好奇心。但是,由于该儿童为视力障碍,所以,在训练的时候其主要任务是进行定向,需要训练该儿童通过听觉的辨别,正确指认上下、前后、左右方位,并通过训练建立儿童的自信心和安全感。训练者用12周的时间给该儿童进行音乐治疗参与的定向训练,训练分为四个主题:春天(1—3周)、讲故事(4—6周)、冒险(7—9周)和现实(10—12周),借助身边的事物,从模拟情境到真实情境的变化,让儿童在辨认了小空间的方位后,进入大自然中探索辨认。
(四)训练活动设计。训练者以每周一次训练,每次训练40分钟的周期为儿童进行定向训练。本次以第一个主题中的一次训练《春天在哪里》为例来进行具体分析。本次训练一共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黄鹂鸟与花草》。首先以模拟情境下的春天导入,运用的歌曲是《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的歌唱语气是欢快活泼的,这就利用了歌曲的心理情绪作用,通过充满情感(这里是积极的情感)的音乐激发儿童的情绪体验,强化内心对春天的积极情绪体验,从而喜欢这节课,以及对接下来的环节的渴望与期待。这样的设计也是通过歌曲的歌词,训练儿童通过听觉获取信息,并进行有效信息的筛选和记忆的能力,知道春天里有黄鹂鸟和花草。听觉训练是视力障碍儿童定向训练的首要能力,所以,在每次训练环节都会设计各种音乐体验活动的训练。
第二个环节是《方位辨别》。借着第一个环节中的黄鹂鸟和花草,来训练儿童的方位辨认。这里采用的音乐不是歌曲,而是音乐的元素——音的高低。先通过上一环节后训练者和儿童的讨论,儿童已经知道了黄鹂鸟是天上飞的一种鸟类,是在天上,是方位“上”的代表;而花草是在地上生长的,是方位“下”的代表。训练者再把事先准备好的黄鹂鸟玩偶和花草实物拿给儿童,让儿童自己通过触摸来认知与辨识两者。在儿童触摸黄鹂鸟时,训练者同时播放黄鹂鸟的叫声。使儿童接受触觉刺激的同时,接受音色的听觉刺激;在儿童触摸花草时,训练者同时要求儿童闻花草的芳香。使儿童接受触觉刺激的同时,也接受嗅觉的刺激。这也是将儿童的感知觉进行了统合训练。然后,训练者让儿童将触摸到的黄鹂鸟举高,代表以自己为中心,居高的地方在自己的上方。而花草在下面,训练者让儿童将其放下来,代表在自己的下方。待儿童练习两次后,音乐元素增加进来。训练者找到钢琴键盘中的中央C“I”,作为儿童自己,将键盘从中央C的“I”向“i”滑动,让儿童听音高的变化,辨别相对低沉的声音和相对高昂的声音,并引导儿童产生声音的联觉,音高越来越高,是黄鹂鸟飞起来了。所以,儿童手中的黄鹂鸟要同时举过头顶,是向“上”的方向。同样,训练者从“I”向低音“!”滑动键盘,引导儿童将手中的花草种在地上,手要放下,就是“下”的方向。儿童在听辨音乐音高变化的同时,也是根据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将音乐与身体的律动相结合,使儿童用身体动作体验垂直空间的变化,是身体与物体关系的定向训练。最后播放训练者改编的《春天在哪里》的轻音乐,利用音乐的生理功能,使儿童身体得到放松,结束一节训练课程。
三、教学策略及课堂效果
(一)利用“功能性”音乐,通过“联觉”定向方位。音乐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在音乐治疗中,常用到一些与动作、频率、节奏合拍的音乐及其音乐元素的变化,与心理学中的“联觉”相结合来使用,使儿童从音乐的听觉信息中,产生从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活动变化。[5]在视觉障碍儿童定向训练中,训练者就是借助了音乐的功能性和儿童的感觉相联系。儿童通过信息的获得,在脑中进行加工和组织,从而输出为对方位的辨别。在课例中,训练者就是借助了音乐的高低和方位的上下相联系。音的高低、强弱、速度、长短等元素也可以与“高”“低”“前”“后”“重”“轻”“远”“近”“宽”“窄”等联觉相对应,以此来帮助儿童确定自我与物的方位关系。这种音乐治疗的介入,使一些无形的定向变得“听得到”,并把听到的东西与动作相联系,这样就把儿童的定向转化成为自己的动作,既容易理解,又生动有趣。
(二)利用身体与物体的位置,定向物物位置。视力障碍儿童受到视觉的限制、以及触觉感知水平的局限,定位物体的每个步骤都是困难的,区分物体与物体的关系难度更大。个体存在于某一个空间时,总会与周边环境或其他物体产生位置的关系,[1]这种位置的关系也就是视力障碍儿童去定位周围环境的关键,更是行走的前提。所以,在定向训练中,训练者会利用儿童身体与每一样物体的位置去定位其他物体之间的位置。这就用到音乐治疗中的音乐元素去“标准化”自我身体位置,再根据物体在自我身体的某个方向,去改变音乐元素,从而以外显的行为去定位该事物。以此类推,儿童用相同的方法去定位在一个音乐元素下的事物,从而最终去掉“自我标准化”,找到物物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空间定向。比如,在课例中的黄鹂鸟和花草,以儿童为中心,先去定位鸟与儿童自我的位置关系,再去定位儿童与花草的位置关系,最终可以获得黄鹂鸟和花草的位置关系。
(三)利用多感觉统合,增强儿童认知水平。对视觉障碍儿童进行定向训练,需要多种感觉的参与与利用,才能使儿童在有限的活动时间中增加信息获取的渠道,从而获得同一事物不同的属性认识,这也是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训练。音乐治疗在感觉统合训练方面的作用,是在传统的感觉统合触觉、前听觉、本体觉的刺激外,加入了音乐的听觉刺激,在功能性音乐的作用下,融合游戏与律动活动,促进了儿童认知能力。认知作为视觉障碍儿童定向行走训练的准备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在音乐治疗方法的配合下,训练者通过儿童的多感官认知训练,增强了儿童的认知水平,也使得训练更加有趣和有效。
定向行走是视觉障碍儿童的重要技能之一,定向训练作为定向行走的一个关键环节,加入音乐治疗的参与,提高了训练质量,值得普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