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社会服务的困境与出路

2020-02-25刘佰桥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儿童专业服务

王 敏 刘佰桥

(1.绥化学院教育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2.安庆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安徽安庆 246000)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当代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巩固专业基础知识,构建特殊教育志愿服务平台,努力打造一支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突出、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的综合素养高、应用能力强的社会服务团队。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应积极推进我国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发展进程。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将作为各高校开展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为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质量,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效果,不断反思十年来社会服务过程与效果,并试图提出未来改进措施及对专业未来的思考。

一、特殊教育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分析

(一)提升学生的专业责任感,实现自我价值。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中大多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而课程的实践学时较少,在这样的背景下,只能说学生在认知上对专业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实际行动上仍没有达到专业培养人才的标准,而真正的专业责任感很难通过说教方式传达给学生,仅通过理论课程的教授是很难达到提升学生专业责任感的目的,社会服务是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是一种较好投身于实践的途径。特殊教育专业的服务对象涉及特殊儿童及与其相关的家长和教师,在开展社会服务过程中,专业学生通过对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为家长解决实际困难等亲身实践经历,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专业赋予其重大的历史使命,而这个服务的过程就是实践育人的最佳途径,是提升师生专业责任感最有效的方式。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决不应该只追求较低级层次的需要,而要有更高的追求即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而社会服务便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途径,通过服务他人,可以调动师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将师生自身能量最大化,可以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可以让师生在服务过程中见到最好的自己。当我们还在被别人需要的时候,我们的价值才存在,而帮助别人的过程便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二)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殊教育专业是具有较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专业,是更加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纸上谈兵终究不是最好的教学与学习方式。而通过开展社会服务,能较好地将基础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而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但发挥知识的即时应用价值,更能通过服务的实践过程来验证知识的科学性,以便形成更加系统、扎实稳固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能提升特教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便于日后专业学生更好地投入教学实践工作中。

(三)实现实践育人功能。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的功能,坚持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而高校人才培养中仍存在着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技能的现象,实践教学仍是高校相对较薄弱环节,而通过社会服务正是对校内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是校内实践教学的课外延伸。因此,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开展社会服务是最佳实现实践育人的途径。

二、特殊教育专业社会服务的困境

(一)社会服务质量不高,特殊儿童家长缺乏积极性。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的社会服务主体一般均是由专业师生组成,而在高校特教师生提供的服务过程中,常常会有来自不同特殊儿童家长的声音,有的家长从孩子被确诊已经经历了较长的一段学习过程,因此,他们可能会对专业师生的教学策略和康复技能持怀疑态度。有的家长会对专业师生服务的目的性表示怀疑,他们会将服务和利益联系在一起、将服务与名誉联系在一起。甚至有的家长会害怕别人知道家里孩子是特殊儿童而出于对自我保护的态度拒绝服务等情况,家长们的质疑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专业服务开展的质量与效率,同时也使专业师生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特殊教育学校或机构配合度不高。在社会服务过程中,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一般都会提供上门辅导,最主要的形式是到学校或机构提供服务,也就是说,主要是由学校或机构提供服务场所和服务对象,因此,在服务过程中表现为配合度不高。这种看似单方向的受益,实则是双向的受益,而学校或机构相关负责人恰恰没有认识到社会服务的双赢效果,服务团队的主体是专业大学生,对机构来讲可以说他们是年轻的力量、新生的力量,他们的加入为机构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参与双方在思想上产生碰撞,而在专业上提供对方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社会服务可以说是双向的,是互动的,是有利于共同发展的。

(三)大学生功利性突出、服务意识不强。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当代大学生很多存在功利心,他们会把经济报酬、成就和声誉放在最前面优先考虑,而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会将服务与切身利益相联系,如与预期相符合,则会积极地参加,而利他主义意识薄弱,缺少奉献精神,而新时代的大学生又怎么能担负起国家的重任?做事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正是因为带有这种目的性,而导致服务的积极性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带有目的性的服务必然会影响服务的质量与品质,从而导致在服务中服务对象对服务主体的反馈具有消极性甚至有时带有负面情绪。

(四)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在社会服务过程中,资金是必不可少的,而资金的缺乏,是大多数公益组织或团体面临的最大难题,而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社会服务的团队是由专业师生自由发起的一个组织,并没有经费来源,而高校对社会服务虽然也很重视,但是并没有固定的费用投入到社会服务中。因此,导致在服务过程中经常因为资金的缺乏而影响服务的范围及服务内容,甚至影响到服务效果。一般在这种条件下的服务产生的费用均来源于社会服务的成员来承担,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服务的效果,并决定着社会服务团队的发展前景。

三、社会服务发展的出路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提升其实践育人的功能,有效解决社会服务的瓶颈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探索社会服务的新出路。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规划。从一个社会服务团队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就需要制定一个可行的长期规划,也就是要有计划性地开展社会服务,例如工作计划、制度等相关文件,通过制定科学的、可行的发展规划来明确社会服务的服务目标、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和服务途径及服务人员分配等,如尝试服务对象的横向和纵向两方面扩展,可以考虑尝试对象的横向拓展,如不仅限于自闭症儿童,还可以考虑学习障碍、智力障碍等其他障碍类别的儿童。还可以尝试对象的纵向拓展,如不仅限于学龄前的自闭症儿童,还可以考虑学龄期的自闭症儿童、成年自闭症者等。可以从不同的研究角度、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开展深入研究,这些都需要在服务前做好长期规划。

有计划性地服务才能确保服务过程的延续性和有序性、提高服务主体的积极性、保证服务质量的高效性。

(二)优化服务模式,努力提高服务质量。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社会服务传统的模式大多采用线下服务的方式,如:社会宣导、教师培训、儿童康复等服务模式,而这种服务模式常常会受到环境、天气、地域、人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顺利开展服务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为能解决这些因素带来的困难,可以最大限度地将一切可利用的有效资源加以整合利用,打造“互联网+”志愿服务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高校—机构—家庭一体化的服务模式,打破受束缚的传统模式,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服务模式,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挖掘更优化的团队服务模式。[1]

社会服务不仅是一个过程,更重要的是服务的结果,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要以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服务为根本宗旨。在服务过程中,服务人员要有勇于担当责任的精神,要树立大局意识,有利他主义精神,另外,服务要注重每一个细节,往往细节决定成败。一个服务团队培训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服务前要使团队成员了解服务的内容、对象及需求,如果有必要对服务内容进行专业培训,还需花费一些时间做专业培训,不打无准备的“仗”,这是服务开始的准备,也是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三)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加强社会服务的针对性。高校开展社会服务必须从服务对象需求入手,了解被服务对象的需要,例如可提前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或间接的方式了解被服务者的当前需求,因为只有最需要的才是最渴望得到的,而最渴望得到的参与的积极性才是最高的,有了参与积极性,服务的质量才有了保障。我们必须要转换服务思路,使被服务对象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让他们主动做出选择的同时,实际上也突显出地位的转变,同样可以让被服务对象满足被尊重的需求,这同样也有利于社会服务未来的发展。

(四)建立完整的服务评估机制。服务团队从长远角度考虑,必须建立完整的服务评估机制,包括服务过程的评估和服务效果的评估,也就是说,团队的服务过程需要进行自我评估,服务的效果需要自我评估和他人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这个评估过程可以通过自编问卷了解服务过程、服务效果的完成情况,或者通过直接访谈服务对象或间接的方式了解服务质量及服务目标的达成情况。这更有利于下一步社会服务的有效开展、自我反思及方案修正。

(五)打造专业性服务团队,构建社会服务—科研—教学相结合的服务体系。一支专业性志愿服务团队决不等于公益性质的志愿服务,专业服务不能停留在较初级的服务工作,而是做专业高质量、高品质的服务。[2]作为一名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服务的目的决不能只局限于专业性的服务,更需要把社会服务与教学和科研三者相结合,把科研作为社会服务和教学的深化,从而达到以科研促进教学,并指导社会服务工作,同时社会服务中的问题也可以作为科研的方向,形成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良性循环。[3]

1.通过社会服务,聚焦科研问题。把服务意识和科研意识紧密联系起来,服务做到范围广、内容宽、形式多样,而把服务和科研紧密联系,就要做到把问题聚焦到一点,不要面面俱到,例如:长期跟踪一个自闭症儿童或一个家庭,可以运用行动研究法或单一被试研究法进行深入研究,找到一个擅长或感兴趣的点便可以和研究结合在一起,这样的服务便是更有意义的服务,而这样的研究也便是更有意义的研究。一旦有研究成果,便是为某一领域提供了相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重视特殊儿童生态环境评估,考虑多种支持途径。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社会服务致力于为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服务,而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为特殊儿童服务决不是为其学习服务、为其康复服务,他们生活在一个自然的生态环境中,遇到各种人、各种事、各种环境,需要不同的能力才能应对复杂的环境,从这一角度去分析,恰恰又能从一个新角度给我们新的思考。[4]如果从特殊儿童生态环境角度去思考,可以从多种支持途径出发,任一方面都可以是我们研究的方向和研究重点。

3.加强团队建设,开展跨校合作。特殊儿童的服务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多方面的服务,特殊儿童存在很大的异质性,有的有语言问题、有的有行为问题、有的在某些方面具有特长等等,各有所需、各个不同。因此,服务特殊儿童群体需要打造合作团队,如语言治疗、行为干预、辅具开发、职能治疗等多方面人才的合作,协同为特殊群体服务。[5]

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开展社会服务任重而道远,相信在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把社会服务质量提升,为特殊群体提供高质量的、高品质服务的同时,也会在专业上有所成就。

猜你喜欢

儿童专业服务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