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房屋建筑主体质量问题及防范措施解析

2020-02-25田澍龙

建材与装饰 2020年18期
关键词:砌体楼板房屋建筑

田澍龙

(甘肃第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兰州 730000)

0 前言

房屋建筑主体质量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现如今,我国建筑市场飞速发展,新建工程数量增加,但部分房屋建筑主体存在质量问题,轻则影响居民正常使用房屋、重则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在房屋建筑主体施工当中,避免出现各类质量问题迫在眉睫。导致房屋建筑主体质量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如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等。并很多质量问题都具有一定的通性,如墙体裂缝、几何尺寸超差等,为了能够保证房屋建筑主体施工质量,必须要重点解决这些质量问题,通过不断配合努力,完成质量保证任务。

1 施工过程质量问题及控制制度

1.1 房间几何尺寸超差

由于现浇楼层楼板结构板底部标高超差过大,模板工程标高不统一、水平度不足,甚至出现倾斜情况。混凝土楼板承载性不足,出现轻微下沉情况,再加上模板拼接不平整、质量不好,导致楼板倾斜、接口不平[1]。同时,现浇剪力墙模板拉结不牢,涨模现象严重,墙面垂直度、平整度不足,造成开间、进深尺寸无法满足设计标准。

1.2 楼板裂缝

楼板裂缝通常都是局部开裂,大体上可以分为受力裂缝和非受力裂缝。受力裂缝是指基础不均匀沉降、混凝土板厚度不足、混凝土强度较低造成的质量问题;非受力裂缝是指由温度造成的收缩和膨胀,以及施工工艺不达标造成的结果。对于大部分房屋建筑工程来说,造成楼板裂缝主要是因为温度影响及荷载过早出现。楼板裂缝对整个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影响非常大,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方法预防裂缝的产生并在裂缝产生后采用相应方法修复裂缝。

1.3 承重墙砌体裂缝

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增加了承重墙砌体内部应力,局部产生应力差,从而出现裂缝问题,这种裂缝通常都是“八”字缝、水平缝、纵缝。同时,由于结构设计存在偏差,在计算荷载时存在遗漏,构造不合理产生裂缝。在施工方面,由于砌筑时抹灰饱满、厚度不均、没有砖块浸湿等问题,都会降低承重墙砌体的承载性能,在后续使用中容易产生裂缝。此外,在承重墙砌体施工完毕后,由于养护工作不到位,温湿度控制不当,导致结构内部应力增加,从而产生墙体裂缝问题。

1.4 墙、柱主筋移位

墙柱钢筋位移问题,首先是钢筋质量不达标,存在锈蚀或弯矩等情况,增加了位移概率。在施工中,在墙、柱钢筋绑扎完成之后,由于固定措施不可靠、浇筑混凝土时被振捣器撞击没有及时矫正等,这些问题同样会导致墙、柱主筋位移。

2 具体质量问题的具体措施

2.1 解决管理体制的方法

2.1.1质量管控体制

任何施工环节开展之前,都要编制专项施工防范、质量保障措施,否则不允许施工。要求楼地面、墙面、顶棚等分项工程提前做好样板,由建设单位、建立单位检查合格之后再进行大面积施工。工程开工要编制好分户验收方案,建设单位、建立单位审批后实施。每个分项工程验收前,要求项目部联系监理额人员,对每个分项工程进行质量验收。分户验收时要根据实际验收情况填写验收记录表,各个验收方都要签字确认。同时要建立起分户验收台账,让每个项目验收情况一目了然。

2.1.2 责任追究制度

在项目施工方案最终确立之后,将总施工任务下发给各个部门、各个班组,同时每个项目都要确定管理责任人员,主要管理所负责区域的施工质量,并签订责任制度,对于管理责任人不负责造成工程质量或空间尺寸偏差等问题,给予责任人以及班组单位相应处罚。这样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管理人员责任心,在施工及其管理中更加认真谨慎。

2.1.3 现场管理制度

现场管理制度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施工中的质量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现场管理制度。要求管理人员在施工班组开工时,通过现场抽查、旁站等形式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控制现场施工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对于施工重点和难点部位,必须要由质检人员、监理人员旁站,从而减少质量隐患的出现概率。

2.2 解决施工单位问题具体方法

2.2.1 房间几何尺寸超差方面

施工单位在测量前必须要校正仪器,保证测量精度。严格控制基础放线、楼层平面放线、标高控制线精度,对已经完成的轴线、控制线,必须要重新复核,确保精准无误。模板支撑体系安装过程中,要比楼板底标高预提升10mm,避免在模板、支撑体在受力之后产生缝隙或变形情况。模板必须要保证质量和刚度,周转期间做好保养工作,淘汰掉不合格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预计强度的75%以上才可以拆模,确保荷载性能满足要求。现浇结构模板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控制在5mm以内,使用靠尺、塞尺检查精度;底膜表面标高允许偏差控制在±5mm范围内,拉线使用钢尺检查精度[2]。

2.2.2 楼板裂缝方面

在正式进行楼板浇筑前,必须要确保混凝土配比与设计配比相同,控制混凝土水灰比、水泥用量,选择性能良好的砂石材料,并且含泥量不得超过指定标准,尽可能不使用细砂石配高标高混凝土。将基层、模板浇水湿润之后再进行浇筑,表面不得出现明显的水渍。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时间,加入适量的外加剂,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施工中,要注意抹压时间、方法,在表面泌水完全去除后再进行抹面施工。抹面必须要用力抹压,这样可以让微小裂纹、泌水孔封堵严实。提前设计好混凝土浇筑路线,避免对已经初凝的混凝土造成影响。建议采用平板振捣器,可以减少对钢筋的触碰,保证结构稳定。

2.2.3 承重墙砌体裂缝方面

如果住宅长度大于40m,需要设置伸缩缝,砌体结构钢筋构造柱和承重墙连接部位要每隔500mm设置一个水平钢筋和拉结网片,每侧深度到墙体至少1000mm。砌体结构中,承重墙与非承重墙连接部位要每隔600mm设置6拉结钢筋,每侧伸入到墙体500mm以上。拉结钢筋进入墙体长度要满足设计标准,底层、顶层窗台标高部位,要设置横纵墙通长水平现浇钢筋混凝土腰梁,高度与砌块高度模数相同,并且不小于80mm[3]。砌筑时确保抹灰饱满、厚度均匀,砖块要提前浸湿。施工完成后,做好温湿度控制,确保承重墙砌体的承载性能。

2.2.4 墙、柱主筋位移方面

在钢筋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之后,必须要对钢筋质量进行检查,确保没有锈蚀、弯矩等问题后再进入到施工现场。不同配筋种类都做成一套模具定位箍筋,将其套在柱头部,并绑在牢固,这样可以有效控制钢筋位置以及保护层厚度。暗柱干钢筋绑扎完成之后,在暗柱顶部增设一组定位箍筋,在完成浇筑工作后将定位箍筋拆除。用竖向梯形定位筋控制墙体水平筋位置,一墙一道(至少一道),设置间隔为5m,其余部位钢筋骨架的外侧必须采用埋有铁丝的垫块,结合设计标准绑定牢靠[4]。

3 结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主体质量问题决定了建筑舒适性和安全性,质量问题与施工管理不严格、施工工艺不完善有直接关系,这就需要针对现有质量问题,制定有效的施工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每一个施工流程。施工单位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加强质量问题防控,注意施工细节,定期进行质量检查,这样才能够确保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达标。

猜你喜欢

砌体楼板房屋建筑
预制叠合楼板的裂缝成因与防治措施应用研究
砌体墙上安装摩擦型阻尼器施工技术探讨
装配式叠合楼板施工质量控制
房屋建筑中砖砌体施工技术分析
竖向开槽砌体墙燃气爆炸动力响应及加固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探讨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厨房、卫生间楼板渗漏的主要原因及防治
房屋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的探讨
对房屋建筑设计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