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难点与突破研究

2020-06-24罗中山

建材与装饰 2020年18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管理人员水利工程

罗中山

(三都水族自治县水务局,贵州 558100)

0 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水利工程发展的核心已经不是兴建水利工程预防水灾,调控水资源,而是加强现有水利工程管理,改善民众用水环境。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由于其自身特性,管理工作长时间缺失,急需进行优化。

1 新时代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难点

1.1 管理主体缺失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一项一定区域内全部农户共同受益的工程,其规划建立时期多处于农村集体经济时期,由于不存在管理费用问题,其在权属及制度层面留下了较为严重的历史问题[1]。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分散经营模式与个体收益意识愈加突出,与集体经济组织产生了一定冲突,传统管理制度已经不再适合现代水利工程管理背景。不可否认的是,期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系经历了几次优化,且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针对水利工程管理费用这一项问题,仍为得到全面的解决,这也就导致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主体不具备全面展开管理工作的能力,水利设施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下。

1.2 水利工程分部散乱

受我国农业生产地区与农业生产条件的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分布散乱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但在一定范围内保证小型水利工程的系统性,还是具备实现前提的。但我国现阶段使用的农田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时间较早,缺乏总体规划,管理工作困难且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不利于基层单位开展水利工程管理。

图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1.3 技术力量薄弱

虽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通常具备规模较小、结构简单的特点,相较于大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技术性较低。但现阶段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多为农业地区直接雇佣,其通常不具备基础水利知识,无法识别大多数水利工程问题,水利工程维护常使用最为原始的手段,技术性较高的工作均无法开展,水利工程的质量与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成果均无法得到保障。

1.4 配套设施的缺失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修建的主要目的为便于农业灌溉,但在实际修建过程中,由于过分注重水利工程的主体,用以辅助灌溉的配套设施却存在部分缺失。水利工程的农田灌溉辅助作用得不到最大化体现,基础服务功能退化较快,水利工程日常维护工作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管理任务较为繁重。

2 新时代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突破

2.1 明确管理主体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成效较低的本质原因为管理主体的缺失。因此,水利工程管理突破的第一步为管理主体的明确[2]。各级水利部门应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的规划,从整体角度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详细划分,避免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责任出现交叉或者缺失,明确各级部门的责任范围。而后由各级部门逐级向下落实到基层部门,从制度层面明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主体。同时,管理主体明确要伴随着责任与义务的完善,在制度层面明确标定各级部门的职责范围,杜绝相关人员互相推诿的现象产生。

此外,主体明确进程中,要同时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素质影响,其对于管理制度进行地区针对性优化的概率极低。因此,上级部门要派遣专业人员到各个区域了解实际情况,帮助基层单位建立实效性较高的管理制度。包含管理人员的职责划分、管理工作失误判定标准、管理人员业绩考核体系、工作失误惩戒措施细化与制度落实保障体系等,全面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安全性与功能可靠性。

上文提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缺位产生的主要原因为资金支撑不足。因此,明确管理主体的同时,也要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的资金支撑。首先,上级部门应加强水利资金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倾斜的力度。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可成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专项资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业灌溉的重要辅助措施,对于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意义重大。而农业生产是国家稳定性的基础保障。专项资金建立有较高的必要性。其次,加大力度吸引民间投资,通过政府层面的收益保障或者宽松的投资制度,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向水利工程管理中汇集,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开展提供更为充分的保障。最后,加强管理费用收取力度。鼓励基层管理人员创新工作制度,对于管理费用收取成果良好的员工可以采取一定的经济奖励,激发基层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用更加符合地区特色的手段开展管理费用收取。但需要保证管理人员手段采用的合理性,避免非法收取、暴力收取的行为产生。

2.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新规划

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修建时间较早,修建过程中缺乏整体规划,且其结构设计与现代化农业生产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距[3]。因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新规划有相当高的必要性。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新规划进程中,必须注重水利工程的整体性,即优先从总体角度设计小型水利工程的线路与结构,而后考虑局部地区农业生产的灌溉需求满足。避免原有农田水利工程中分布散乱、线路崎岖的特点,对于小型水利工程进行精简,废弃原有不必要的工程,减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提升管理工作效率,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正常发挥其农业灌溉辅助功能。

此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新规划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施工质量的控制。避免存在问题较多的施工成果为后续管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具体措施有:加强施工现场监管力度,保证员工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开展施工;增加专业技术人员投入数量,给予临时雇佣人员足够的技术指导与管理,全面保证施工质量。

2.3 加强管理人员技术培养

现阶段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多为当地选聘,技术缺失较为严重。上级部门需要定期开展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应当包含水利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常见问题及维护措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严重问题及紧急应对措施等,全方位提升管理人员相关技能水准,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提供技术保障。培养进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管理人员的学习能力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需求,技能培训内容要以强实用性与简洁为主,不必涉及最为先进的管理方案与管理技巧,保证管理人员能够较好的掌握技能培训内容,保证培训成果的实效性。

此外,技能只有真正被应用到实际管理进程中,其才具备价值与意义。因此,管理人员的意识培训要与技能培训同步展开,内容包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价值、管理人员自身担负的职责、管理工作疏忽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等,保证小型水利工作管理工作的切实落实。

2.4 工程配套设施的完善

我国大多水利工程修建时间较早,受经济条件及技术条件的限制,配套设施不完全是难以避免的现象。而在现代技术条件下,技术与经济都不再是限制条件,配套设施的完善具备相当高的必要性。管理部门应当对自身管辖范围内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统计,查看其中是否存在配套设施缺失或者损坏,将需要补充或者更换型号与数量统一整理,并制定详细更换计划,逐步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需要注意的是,在设备更换进程中需要有一定的预见性,保证基础设施能够支撑相当一段时间内农业生产的需求,避免短周期多次更换带来经济成本与人力成本的浪费,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稳定性与功能全面性。

3 结论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于农业生产意义重大。但现阶段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开展较为混乱。相关部门及人员应当注重管理主体的明确,多种手段同时入手,加强管理工作的资金支撑、技术支撑与水利工程自身质量支撑,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系。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管理人员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促现代农业高效发展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专家解读《农田水利条例》
安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创新实践与思考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