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趋势
2020-02-25张继明兰磊
张继明 兰磊
(1.萍乡市国土资源信息档案室,江西萍乡 337000;2.萍乡市规划勘察设计院,江西萍乡 337000)
0 前言
从国家整体资源结构来讲,国有自然资源湿地资产体系属于我家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分支资源体系,主要资源包括天然湿地资源、森林资源、沙漠资源、和海岸滩涂湿地资源等。进入21世纪后,传统化的国有自然资源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已经变得无法完全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也不能完全满足发达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日益需求,对此,必须充分借助现代信息化管理技术,以全面深入加强传统国有自然资源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行业信息化体系建设,为资源合理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以保障社会的稳定发展。
1 自然资源信息化成就
1.1 数字化的调查评价技术体系初步建立
持续努力开展覆盖全国区域范围内的数字遥感土地监测,实现了全国遥感土地监测数据和全国土地地质调查应用数据的全年度实时更新;基本建成了一个覆盖重要城市地区的重点城市住宅地价数据动态信息监测服务网络;开展数字野外地质监测调查应用系统在涉及全国1000多家大型地质、煤炭企业、高校教学科研单位和矿业公司广泛应用;成功开展了基于我国北斗观测卫星的野外数字地质调查应用系统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初步实现了自然资源调查资源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的全方位数字化和信息流程化,自然资源调查数据采集获取的信息全面性和数据时效性不断稳步增强。
1.2 自然资源用地综合利用监管服务平台基本设施建成并广泛应用
31个试点省(自治区、市)、部分县级市辖区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基本建成土地综合利用监管服务平台,监管服务范围基本覆盖农村土地、矿产资源用地开发综合利用主要关键环节。自然资源管理执法监察管理系统、在线公用土地执法督察管理系统全面投入应用,初步基本实现了公用土地和国有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和可利用用地全程执法监管和土地动态全程跟踪。建立了一个面向开展地质环境灾害、地下水防灾业务的国家地质环境灾害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应急抢险处置救灾能力显著逐步增强。
1.3 办公和行政审批基本功能实现网上远程运行
全部省(直辖区、市)、大多数直辖市、县三级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主要审批业务网点实现网上系统运行和电子数据交换,所有省级以上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全部上线集成运行,基本健全形成了一个贯穿四级、协同管理办公的网上政务办公、网上业务审批管理新模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各省的自然资源部的官网也基本构建完成,官网不仅仅更有助于群众对官方文件的查询,还有方便群众对资源的汇报,更有助于实现自然资源管理一体化,进而会使自然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化、高效化。
2 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2.1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学习落实贯彻习近平和习总书记今年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密深入围绕实施国家资源信息化产业发展重大战略,牢固坚定树立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时代发展战略理念,以国家信息化创新驱动全市自然资源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和环境治理技术能力和以现代化建设为技术主线,通过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全面资源整合和不断深化技术应用,构建以“自然资源云”为技术核心的资源信息治理技术支撑体系,着力不断提高全市自然资源治理监测信息监管治理能力,着力不断提升全市自然资源治理公共服务治理能力,着力不断增强全市自然资源治理信息化产业发展创新能力,优化全市自然资源综合开发与环境保护治理格局,加强对自然资源的治理统一规划管理,提供更加坚实的治理信息技术支撑和治理技术能力保障[1]。
2.2 主要目标
在今年,全面推动基本建成以“自然资源云”为基础和核心的自然资源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基于土地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对自然资源的管理决策与信息化服务体系。在有效确保了自然资源管理网络和自然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的前提下,全面实现了自然资源的监管、决策与管理服务的网络化和信息智能化的应用,有效推进了支撑“三深一土”的科技和创新能力的建设和提升,大幅提高了自然资源综合治理的能力和现代化的水平。
3 保障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与统筹协调
协调小组对于全国网络和自然资源互联网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集中统一组织领导,统筹协调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突出问题。网信办要始终坚持业务管理和技术部门具体提出的需求、网信办业务部门组织协调和自然资源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具体实施的多方协同的自然资源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模式。网信办业务部门统筹本级自然资源信息化的工作,避免了分散与重复的建设;网信办业务管理和技术部门要强化自然资源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保障自然资源数据的信息准确性与数据的及时性;自然资源技术监督管理部门也要切实做好信息技术的支撑与安全保障。
3.2 健全信息化制度
进一步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信息数据汇交、信息资源整合、信息管理与更新、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服务、信息安全、信息服务系统的管理与应用和信息运行与维护等方面的信息管理制度。按照“谁产生、谁负责”的数据责任追究机制,加强自然资源数据的汇交、管理与综合综合应用,确保汇交自然资源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应用的及时性[2]。
3.3 强化技术创新与驱动
各级以上自然资源信息化主管部门和政府要把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作为保障和提升智慧城市自然资源管理与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的重要推动力和手段。有关部门要充分依托重大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工程和重大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深空地一体化数据处理与信息化技术、智慧城市自然信息化关键技术、三维一体化自然空间管理建模信息化技术、“自然资源云”安全与防护信息化技术等自然资源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研究攻关与应用研发。
3.4 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
建立复合型人才的激励机制,培养一批具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跨界技术和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建设一支培养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符合不同层次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对相关行业信息化管理人员和企业基层信息化业务人员的对信息化基础知识与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对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能力。加强对人才的利用,实现人才合理化和高效化。
4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了国有自然资源对资产的管理业务体系信息化的建设,提升了国有自然资源对资产信息管理的效果,国有自然资源对资产的管理机构在工作上应谨遵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政策指导与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充分地借助自然资源信息化的技术,构建了国有自然资源对资产的管理与信息化的平台,改良自然资源资产信息管理的登记制度,优化自然资源对资产的核算管理体系,加强自然资源对资产的管理监督制度,实现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和管理人员的离任与审计,做好了综合资源资产评价与数据汇总的工作,优化自然资产决策与支持资产管理体系。